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6575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包含透光基板与多条第一金属线,其中透光基板具有发光区与外围区,而发光区具有多个子发光区,且多条第一金属线设置于透光基板上,其一端分别与各子发光区连接,而另一端则与外围区连接。然,各子发光区具有绝缘层、第二金属线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而第二金属线设置于透光基板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之间,绝缘层设置于该些第一金属在线与该第二金属线之间,且每一第一金属线均与第二金属线在垂直投影方向重迭,此外,该些第一金属线其中之一通过另一子发光区。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借其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重迭的设计,能有效增加光源装置的开口率或发光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装置,且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光源装置或液晶显示面板(LCD)的背光的应用状 况中,当一个大的发光面积有分区显示的需求时,往往要将发光区域分隔成数个子区,每个 子区分别拉出一条信号线至驱动电路或驱动电路板,如此才有办法达到分别控制各区亮暗 的目的。然而,金属信号线属于不透光材质,会影响整体的透光面积,而导致发光装置的开 口率降低。请参照图12,绘示现有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源装置50,光源装置的发光 区52分割成多个子发光区52a,每个子发光区5 分别拉出一条信号线M至边缘的驱动电 路56。当发光区52分割的子发光区5 越多,所需的信号线M也越多。当众多的信号线 M遮蔽不少透光面积时,整体发光装置的开口率当然也就随的降低。现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是缩减金属信号线的线宽以增加发光面积。然而,一味 缩小金属信号线的线宽只会造成信号线的阻抗加大,金属信号线的负载会增加,连带也会 提高整体的功率消耗,并无法真正的解决问题。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需要更创新 的设计以克服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根据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光源装置,其包含一透光基板。 透光基板具有一发光区与一外围区,其中外围区位于透光基板的一边缘,而发光区具有多 个子发光区。多条第一金属线,设置于透光基板上,其一端分别与各子发光区连接,而另一 端则与外围区连接。其中,各子发光区具有一绝缘层、一第二金属线以及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层,而第二金属线设置于透光基板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之间,绝缘层设置于该些第一金属 在线与该些第二金属线之间,且每一第一金属线均与第二金属线在垂直投影方向重迭,此 外,该些第一金属线其中之一通过另一子发光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源装置更包含一驱动电路组件设置于外围区上。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源装置更包含一驱动电路元件,驱动电路元件电性连 接至外围区内的该些第一金属线。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连接至距离外围区较远的子发光区的第一金属线的数量 多于连接至距离外围区较近的子发光区的第一金属线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为不透光金属线。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彼此线宽相等。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的线宽差距小于20%。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彼此间距相同且彼此平行。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彼此之间的线宽差距小于20%。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彼此之间的线宽差距小于20%。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包含一通孔,供第二金属线穿过通孔连接至对应 的第一金属线。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源装置更包含一阳极透光导电层,其中该阳极透光导 电层位于该第二金属线上方,使该阳极透光导电层位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与该第二金属 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包含一通孔,供第一金属线穿过通孔连接至阳极 透光导电层。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每一子发光区内的该第二金属线与另一子发光区内的该 第二金属线不互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每一子发光区的面积与形状均相同。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金属线以格子状或栅栏状设置于每一子发光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源装置更包含一阴极不透光导电层,而阴极不透光导 电层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上方。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一金属线其中之一会与另一子发光区的第二金属 线在垂直投影方向重迭。由上述可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借其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 属线重迭的设计,能有效增加光源装置的开口率或发光面积(相对于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 管光源装置而言)。此外,“连接至距离驱动电路元件较远的子发光区的信号线(即第一金 属线)的数量”大于“连接至距离驱动电路元件区较近的子发光区的信号线(即第一金属 线)的数量”的设计平均每一子发光区的信号线的功耗,使得光源装置能够更均勻的发光。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I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的部份示意图及其放 大图。图IB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的部份示意图及其 放大图。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沿图IA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沿图IB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图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沿图IA的剖面线B-B’的剖面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沿图IB的剖面线B-B’的剖面图。图6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沿图IA的剖面线C-C’的剖面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沿图IB的剖面线C-C’的剖面图。图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沿图IA的剖面线D-D’的剖面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沿图IB的剖面线D-D’的剖面图。图10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沿图IA的剖面线E-E’的剖面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沿图IB的剖面线E-E’的剖面图图12绘示绘示现有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源装置。其中,附图标记50 光源装置108a 第二金属线52 发光区108b 第二金属线52a:子发光区109a 绝缘层54 信号线109b 绝缘层56 驱动电路110 第一金属线100 光源装置IlOa 第一金属线101 透光基板IlOb 第一金属线102 发光区112a:阳极透光导电层102a:子发光区112b:阳极透光导电层103 连接区114 绝缘层103a 通孔116 有机发光二极管层103b 通孔118:阴极不透光导电层104 外围区106a 驱动电路元件106b 驱动电路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的平面 示意。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100的发光区102包含多个子发光区102a,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 例中,每个子发光区10 的形状与面积可以是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但不以此为限。每一 个子发光区10 均具有其第一金属线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110为信号线)连接 至一驱动电路元件106a,可通过驱动电路元件106a与第一金属线110来传递信号,以达到 分别控制各区亮暗的目的。换言之,第一金属线110其一端分别与各子发光区连接10 (请 同时参照图1A、图IB的连接区103),而另一端则与外围区104连接。然,在本实施例中仅以驱动电路元件106设置于透光基板101上来说明,驱动电路 元件106a位于透光基板的边缘的周边区104上,但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参照图 IA或图1B),驱动电路元件106b可不位于透光基板上(例如图1的透光基板101),而位于 另一片印刷电路板上。此时,所有发光区102的第一金属线110会连接至周边区104,再连 接至驱动电路元件10 。请同时参照图IA与图1B,图I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 装置的部份示意图及其放大图,图IB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 装置的部份示意图及其放大图。需注意的是图IA与图IB从透光基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光基板,具有一发光区与一外围区,其中该外围区位于该透光基板的一边缘,该发光区具有多个子发光区;以及多条第一金属线,设置于该透光基板上,其一端分别与各该子发光区连接,而另一端则与该外围区连接;其中,各该子发光区具有一绝缘层、一第二金属线以及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该第二金属线设置于该透光基板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之间,该绝缘层设置于该些第一金属在线与该些第二金属线之间,且每一第一金属线均与该第二金属线在垂直投影方向重迭,此外,该些第一金属线其中之一通过另一该子发光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祺陈介伟林俊良常鼎国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