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佳楠专利>正文

一种练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62342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练车装置。它包括底座,桩杆及伸缩带等,所述桩杆下部为球形底,所述底座上有与球形底相应的凹坑,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伸缩带,该伸缩带从底座的横向及纵向的出带口伸出,所述桩杆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表面有荧光粉。本结构可以不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练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练车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全社会逐渐普及,汽车驾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现有的汽车驾校的总规模、师资能力远远不能使用目前驾车学习的需求。驾车学员学习受限主要的原因,除了教员的缺乏外,主要在于场地受限,另外工作时间相对不足,大量学员排队练车,造成了目前学习驾车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受白天和黑夜及场地限制的练车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练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桩杆及伸缩带等,所述桩杆下部为球形底,所述底座上有与球形底相应的凹坑,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伸缩带,该伸缩带从底座的横向及纵向的出带口伸出,所述桩杆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表面有荧光粉。所述球形底内部为实心。所述球形底内部为下半部分实心。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桩杆及伸缩带表面有荧光层,所以不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 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练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练车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一种练车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一种练车装置中桩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练车装置,包括底座2,桩杆6及伸缩带4等, 所述桩杆6下部为球形底7,所述底座2上有与球形底7相应的凹坑1,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伸缩带4,该伸缩带4从底座2的横向及纵向的出带口 3伸出,所述桩杆6表面有荧光粉, 所述伸缩带4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4上设有用于连接的卡扣5。桩杆6下部的球形底7需要具有足够的重量,使得整个桩杆6置于底座2上的时候,不至于被轻微的气流及撞击而倾倒,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球形底7内部为实心或部分实心,使其具备类似不倒翁的效果,如果是部分实心,以球形底7下半部分实心、上半部分空心为宜。 使用时取桩杆6及底座2若千,一个桩杆6与一个底座2配合为一套,一般六套配合可以组成常规的倒车、移库练习场地,将底座2中的伸缩带4拉出、伸展至合适长度,利用卡扣5将不同的伸缩带4相连,即可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练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2),桩杆(6)及伸缩带(4)等,所述桩杆 (6)下部为球形底(7),所述底座(2)上有与球形底(7)相应的凹坑(1),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伸缩带(4),该伸缩带(4)从底座(2)的横向及纵向的出带口(3)伸出,所述桩杆(6)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4)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4)上设有用于连接的卡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练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底(7)内部为实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练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底(7)内部为下半部分实心。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练车装置。它包括底座,桩杆及伸缩带等,所述桩杆下部为球形底,所述底座上有与球形底相应的凹坑,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伸缩带,该伸缩带从底座的横向及纵向的出带口伸出,所述桩杆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表面有荧光粉。本结构可以不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练车。文档编号G09B19/16GK102222429SQ20111022262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郝佳楠, 郝旭东 申请人:郝佳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练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2),桩杆(6)及伸缩带(4)等,所述桩杆(6)下部为球形底(7),所述底座(2)上有与球形底(7)相应的凹坑(1),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伸缩带(4),该伸缩带(4)从底座(2)的横向及纵向的出带口(3)伸出,所述桩杆(6)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4)表面有荧光粉,所述伸缩带(4)上设有用于连接的卡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佳楠郝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郝佳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