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6366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包括一对轧辊、轧辊支撑装置及轧辊驱动装置;轧辊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电机、联控驱动电机、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及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主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轧辊转动,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感测主驱动电机的转速并将其反馈给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的主驱动电机转速数据控制联控驱动电机,联控驱动驱动另一个轧辊电机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极片轧机,通过设置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及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将主驱动电机和联控驱动电机联系起来,即利用主驱动电机的转速来控制联控驱动电机的转速,保证两台电机真正同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极片的加工设备,特别涉及对电池极片涂布进行轧平处理的 轧机。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能源紧缺及环境的恶化,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渐受青睐,这也使得镍 氢、锂离子、太阳能电池等新型能源及储能方式得到迅速发展。在镍氢、锂离子等电池的制作中,电池极片经涂布后还需滚压处理,以使得其表面 更加均勻。中国200620018570. 4号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辊面支撑滚压装置, 该装置以大辊径的上、下轧辊为工作辊,用两个以上的小辊轴作支撑辊,使小辊轴直接支撑 在上、下轧辊的辊面上,组成上下辊系。上辊系固定,下辊系随施压装置施压而上下移动。两 个或四个同步电机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上、下两个大工作轧辊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上述专利技术避开了轧辊同轴度误差、轴承制造误差对被滚压物体薄厚均勻性影 响;有效地增加了各零部件之间的接触强度,克服了大载荷宽幅面滚压时轧辊的挠度变形, 用于电池极片轧机,解决了被滚压物体压不薄和中间厚两边薄的技术难题。但是,该专利技 术的缺陷在于虽然是采用两个或四个同步电机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上、下两个大工作轧辊 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但所谓同步电机是分别独立控制,且各电机本身的参数特性无法做 到完全一致,所以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经常会因为电机转速控制上的失误导致不 同步,进而使得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报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电池极片轧机中轧辊同步控制上的不足,提供一种 新的电池极片对辊机。上述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包括一对轧辊、轧辊支撑装置及轧辊驱 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电机、联控驱动电机、主驱动电机转速 检测装置及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主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轧辊转动,主驱动电机转速 检测装置感测主驱动电机的转速并将其反馈给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联控驱动电机控制 装置根据反馈的主驱动电机转速数据控制联控驱动电机,联控驱动驱动另一个轧辊电机的 转动。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极片对辊机,通过设置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及联控驱 动电机控制装置,将主驱动电机和联控驱动电机联系起来,即利用主驱动电机的转速来控 制联控驱动电机的转速,保证两台电机真正同步。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对辊轧机包括,台架1、电机支架、主驱动电 机3、联控驱动电机4、上轧辊5、下轧辊6、轧辊支撑装置、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联控驱 动电机控制装置(图中未示)。电机支架包括纵向地、间隔地设置的左支撑架21和右支撑架22,主驱动电机3和 联控驱动电机4上下排列地架设在左支撑架21和右支撑架22上。主驱动电机3和上轧辊 5驱动连接,联控驱动电机4和下轧辊6驱动连接。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包括转速传感器81、通讯电路(图中未示出)及传感器位 移控制机构82,传感器位移控制机构(例如一小型气缸)驱动转速传感器移位至检测为或离 开检测位,转速传感器可以为光电传感器,通讯电路用于将转速信号回馈给联控驱动电机 控制装置。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可以为设备的主控板,通过接收回馈的转速信号生成针 对联控驱动电机4的转速控制信号,进而驱动联控驱动电机4的转动。结合图2所示,轧辊支撑装置包括两组支撑架,每组支撑架包括侧板71、可调间隙 块72、移动轴承座73、限位块74、固定轴承座75及极片控制组件;极片控制组件又包括减 速器761、调节螺杆762、固定滑块763、活动滑块764、液压顶765、液压泵766(见图1,两组 共用)。侧板71中部预留安装空间,固定轴承座75通过限位块74固定设置在该安装空间 上部,移动轴承座73通过可调间隙块72设置在该安装空间下部,配置的可调间隙块72可 以允许移动轴承座73上下位移。上轧辊5、下轧辊6上下排列地架设在两组支撑架之间, 即上轧辊5支撑在两组支撑架的一对固定轴承座上,下轧辊6支撑在两组支撑架的一对移 动轴承座上。每组支撑架的极片控制组件中的活动滑块764和固定滑块763位于固定轴承 座75和移动轴承座73之间,且两者相对设置,减速器761带动调节螺杆762转动,从而调 节活动滑块764相对固定滑块763左右移动,通过活动滑块764相对固定滑块763的左右 移动,调整两者间的间隙;此外,液压顶765设置在移动轴承座73下方,其受液压泵766作 用驱动移动轴承座73上下位移,调节的过程中,观察两条两轧辊之间的间隙是否达到极片 所需的厚度。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对辊机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 置,将主驱动电机3和联控驱动电机4的转速控制联系起来,联控驱动电机4的转速是由实 时检测到的主驱动电机3的转速控制的,从而最大可能地保持两台电机同步,该方案较单 独控制更有保证,避免了电机转速控制异常而带来的损失。权利要求1.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包括一对轧辊、轧辊支撑装置及轧辊驱动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电机、联控驱动电机、主驱动电机转速检 测装置及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主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轧辊转动,主驱动电机转速检 测装置感测主驱动电机的转速并将其反馈给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 置根据反馈的主驱动电机转速数据控制联控驱动电机,联控驱动驱动另一个轧辊电机的转 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 动电机和联控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包括纵向地、间隔地设置的左支撑架和 右支撑架,主驱动电机和联控驱动电机上下排列地架设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 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包括转速传感器、通讯电路及传感器位移控制机构,传感器位移控制 机构驱动转速传感器移位至检测位或离开检测位,转速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通讯电路用 于将转速信号回馈给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 支撑装置包括两组支撑架,每组支撑架包括侧板、可调间隙块、移动轴承座、限位块、固定轴 承座,侧板中部预留安装空间,固定轴承座通过限位块固定设置在该安装空间上部,移动轴 承座通过可调间隙块设置在该安装空间下部,并可以上下位移;所述一对轧辊上下排列地 架设在两组支撑架之间,上轧辊支撑在两组支撑架的一对固定轴承座上,下轧辊支撑在两 组支撑架的一对移动轴承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 支撑装置还包括极片控制组件,包括减速器、调节螺杆、固定滑块、活动滑块、液压顶、液压 泵,每组支撑架的极片控制组件中的活动滑块和固定滑块位于固定轴承座和移动轴承座之 间,且两者相对设置,减速器带动调节螺杆转动,从而调节活动滑块相对固定滑块左右移 动;所述液压顶设置在移动轴承座下方,其受液压泵作用驱动移动轴承座上下位移。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包括一对轧辊、轧辊支撑装置及轧辊驱动装置;轧辊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电机、联控驱动电机、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及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对辊机,包括一对轧辊、轧辊支撑装置及轧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电机、联控驱动电机、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及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主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轧辊转动,主驱动电机转速检测装置感测主驱动电机的转速并将其反馈给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联控驱动电机控制装置根据反馈的主驱动电机转速数据控制联控驱动电机,联控驱动驱动另一个轧辊电机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开亮陈荼茹雪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光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