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以及使用该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865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池主体,其内配置有电极组件;以及电极片,其沿特定方向从电极组件的每个电极延伸至电池主体的外部,且在其中间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以及使用该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因为对于使用可能引起诸如地球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的材料加强了限制,因此有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受到欢迎,这种大环境已对汽车工业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在某些国家,使用电池和电动马达的电动车已商业化。因为电动车将电池用作电源,因此需要便宜、能够最大化能量储藏能力和可靠工作寿命的电池。目前,各种二次电池用作电动车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单元电池包括阳极板,其作为阳极集电体并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 阴极板,其作为阴极集电体并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以及隔离体,其插在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将由阳极板、阴极板和隔离体所构成的电极组件容纳在袋内,然后密封。因为诸如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汽车等大型电动车辆需要具有高输出和大容量的电池,因此多个二次电池单元电池通过电连接加以使用。也就是说,在示例中,通过将多个二次电池单元电池设置在六面体箱内、并将从各单元电池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伸出的电极片以串联或并联方式电连接,从而构成二次电池模块。图IA和图IB是图示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结构的视图。首先,图IA示出单元电池10,其中两电极板相对安装。电极组件12安装在箱14 内。电极组件12包括第一电极片16,电极组件12的第一极板自第一电极片16延伸;以及第二电极片18,其沿第一电极片16的反向安装,并且电极组件12的第二极板自第二电极片18延伸。第一电极片16和第二电极片18可以通过延伸电极本身或通过将导电板连接至电极而形成。图IB示出单元电池20,其中两电极板彼此平行地配置。与图IA的示例相似,电极组件22安装在箱M内。电极组件22包括第一电极片 26,第一极板自第一电极片沈延伸;以及第二电极片观,其沿平行于第一电极片沈的方向安装,同时与第一电极片26隔开预定距离。在这些二次电池单元电池被应用于诸如汽车等需要大容量电池的应用中的情况下,多个单元电池应该串联或并联连接在一起。近来,采用激光束用于电极片的电连接,这将在下文参照图2至图4描述。图2至图4是图示连接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电极的传统方法的视图。首先,图2示出利用单独导电构件连接单元电池的电极的示例。当第一单元电池32和第二单元电池34彼此接触时,由于单元电池32和34的厚度与电极320和340的厚度之差,所以第一单元电池32的电极320和第二单元电池34的电极340不得不彼此分隔。因此,诸如总线的导电构件36安装在两个电极320和340之间。激光束辐射至电极320和导电构件36的接触位置A以及电极340和导电构件36的接触位置B,借此两单元电池32和34彼此电接触。在这种示例中,因为需要使用单独构件来连接单元电池,所以由于引起额外的工艺和成本而变得低效。图3示出单元电池的电极通过弯折而形成、然后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示例。也就是说,第一单元电池42的电极420通过沿一个方向弯折而形成,且第二单元电池44的电极440通过以与第一单元电池42的电极420交叠的方式弯折而形成。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第一单元电池42和第二单元电池44彼此接触,电极420和 440在预定区域彼此交叠。因此,通过将激光束辐射至两电极420和440的接触位置C,两单元电池42和44彼此电连接在一起。当两个电极通过激光束彼此接触时,激光束的光点大小形成接触面积。当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时,两导电材料呈现低阻抗;因此,为了减小驱动电流,必需增大接触面积。然而,当两电极420和440如图3所示彼此接触时,仅确保与激光束的光点大小相对应的接触面积。因此,由于电极420和440的厚度使得增大光点大小受到限制,所以难于最小化接触电阻。图4示出两单元电池的电极被挤压且彼此紧密接触、以及辐射激光束以连接两单元电池的示例。在设置好第一单元电池52和第二单元电池M的情况下,两电极520和540被彼此面对着挤压。当两电极520和540彼此紧密接触时,将激光束辐射至接触位置D。辐射激光束并非是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而是具有小于90°的倾斜度。不能沿水平方向辐射激光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与所设置的多个单元电池相邻的单元电池,因此无法将激光束辐射至精确位置。此外,不能沿竖直方向辐射激光束的原因是,当两电极520和540未彼此紧密接触时,激光束能在两电极520和540之间通过。如果激光束在两电极520和540之间通过,则激光束可辐射至单元电池的电极组件,由于此事实,单元电池可能毁坏或可能失火。因此,当辐射的激光束具有小于90°的倾斜度时,问题就会出现,即激光束辐射位置改变的可能性增加,且工作效率可降低。在如图4所示连接单元电池的示例中,因为两电极间的接触面积与激光束的光点大小成比例,所以在确保较大接触面积时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二次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其具有在其内配置的电极组件;以及电极片,其沿特定方向从电极组件的每个电极延伸至电池主体的外部,而且在电极片的中间部分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使用该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 包括电池主体,其具有在其内配置的电极组件;以及电极片,其从电极组件的每个电极延伸至电池主体的外部,其中电极片沿特定方向自电池主体延伸而且在电极片的中间部分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并且至少一对相邻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电极片彼此电接触。附图说明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方面和实施例,其中图IA和图IB是图示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结构的视图;图2至图4是图示连接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电极的传统方法的视图;图5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结构的视图;图6和图7是图示连接图5所示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电极的方法的视图;图8是解释当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电极时防止激光束错误辐射的效果的视图;图9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结构的视图;图10和图11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结构的视图;图12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结构的视图;以及图13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结构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及使用该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图5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结构的视图。参见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100包括电池主体110, 其中配置有电极组件;以及电极片120,其从电极组件的每个电极延伸至电池主体110的外部。虽然在图5中仅图示一个电极片120,但是注意到,二次电池单元电池100具有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可通过将电池主体110内配置的电极延伸至外部,或通过将导电板连接至电池主体110中配置的电极,形成电极片12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100中设置的电极片120包括第一板部122、至少一个弯曲部124、以及第二板部126。电极片120还可包括引线部128,用于确保相对于相邻单元电池的电极片的最小连接距离。更详细地,当从一侧观察时,第一板部122具有直线或曲线截面形状,且第一板部122沿第一方向自电池主体110延伸。弯曲部124以从一侧观察时具有弯曲部分的方式沿第一方向自第一板部122延伸。从一侧观察时,第二板部126具有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具有配置在其内的电极组件;以及电极片,所述电极片沿特定方向从所述电极组件的每个电极延伸至所述电池主体的外部,并且在所述电极片的中间部分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3.12 KR 10-2010-0022248;2010.06.16 KR 10-201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具有配置在其内的电极组件;以及电极片,所述电极片沿特定方向从所述电极组件的每个电极延伸至所述电池主体的外部,并且在所述电极片的中间部分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板部,当从一侧观察时,所述第一板部具有直线或曲线的截面形状,并且所述第一板部沿第一方向自所述电池主体延伸;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以当从一侧观察时具有弯曲部分的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一板部延伸;以及第二板部,当从一侧观察时,所述第二板部具有直线或曲线的截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弯曲部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池主体具有平坦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第一板部具有自所述电池主体的平坦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延伸的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所述弯曲部具有自所述第一板部的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延伸的弯曲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板部自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弯曲表面延伸并且具有沿所述电池主体的纵向延伸的平坦表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片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电池主体和所述第一板部之间的引线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片包括正电极片或负电极片。6.一种使用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包括 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具有配置在其内的电极组件;和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从所述电极组件的每个电极延伸至所述电池主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电极片沿特定方向自所述电池主体延伸,并且在所述电极片的中间部分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以及至少一对相邻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电极片彼此电接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板部,当从一侧观察时,所述第一板部具有直线或曲线的截面形状,且所述第一板部沿第一方向自所述电池主体延伸;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以当从一侧观察时具有弯曲部分的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一板部延伸;以及第二板部,当从一侧观察时,所述第二板部具有直线截面形状,且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电池主体的纵向自所述弯曲部延伸。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极片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电池主体和所述第一板部之间的引线部。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主体具有平坦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第一板部具有自所述电池主体的平坦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延伸的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所述弯曲部具有自所述第一板部的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延伸的弯曲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板部自所述弯曲部的所述弯曲表面延伸并且具有沿所述电池主体的纵向延伸的平坦表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的电极片通过激光束彼此电接触,所述激光束沿所述电池主体的纵向向下辐射。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极片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裕熙
申请(专利权)人:IPG光子韩国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