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涂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539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涂布器,其包括上堰板、下堰板、左端板、右端板、左排泡阀和右排泡阀,以下堰板为下方作为基准,上堰板密封固设于下堰板上方;左、右端板分别密封固设于上、下堰板的左、右方;左、右排泡阀分别设于左、右端板的左、右侧面上;在下堰板内设有涂布料腔与在下堰板表面设有的进料口导通;左、右排泡阀分别与涂布料腔导通;另在下堰板上设有涂布条缝,涂布条缝一端与涂布料腔导通且另一端形成涂布端口。该涂布器不仅可以低成本制备纳米级薄膜,而且能够代替现有的转移涂布方式,制备普通薄膜,且精度更高。涂布器涂布量由计量泵控制,使用方便,并且可一次实现一层或多层薄膜涂布,且涂布均匀无弊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涂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涂布法制备薄膜过程中,纳米级的制膜设备一般采用真空镀膜方式,其镀膜设备成本十分昂贵。而传统的转移法涂布,不能满足纳米级薄膜制备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涂布器,该涂布器不仅可以低成本制备纳米级薄膜,而且能够代替现有的转移涂布方式,制备普通薄膜,且精度更高。涂布器涂布量由计量泵控制,使用方便,并且可一次涂布,实现一层或多层薄膜,且涂布均勻无弊病。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精度涂布器,其包括上堰板、下堰板、左端板、右端板、左排泡阀和右排泡阀,以下堰板为下方作为基准,所述上堰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下堰板上方;所述左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左方,所述右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右方;所述左排泡阀设于所述左端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排泡阀设于所述右端板的右侧面上;在所述下堰板内设有涂布料腔,在所述下堰板表面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所述左排泡阀和所述右排泡阀分别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另在所述下堰板上设有涂布条缝,所述涂布条缝一端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且另一端形成涂布端口。使用时,首先把一计量泵连通进料口,并根据实际需要计算所需待涂布料体量,并通过压力控制使涂布料体从计量泵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涂布料腔,然后打开左、 右排泡阀,使涂布料腔内空气通过左、右排泡阀排出,待有料体从左、右排泡阀排出时,即使涂布料腔内空气排尽,此时关闭排泡阀,然后开始涂布,涂布时,由于计量泵使料体通过上、 下堰板之间的涂布条缝挤出,便可均勻涂布于基材之上。当需要间隙分段涂布时,采用由下而上的进料方式,由于涂布料腔内的料体余压可与其重力相抵消,从而可避免在由上而下进料时料体的遗漏,间隙分段涂布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布料腔至少为一个,所述进料口至少为一个,所述涂布条缝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布料腔、进料口和涂布条缝均为一个,且所述涂布料腔位于所述下堰板的上表面中心,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下堰板的下表面中心,所述涂布条缝位于所述上、下堰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布料腔为两个,所述两个涂布料腔左右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导通,所述其中一个涂布料腔与涂布条缝导通,另一个涂布料腔与所述进料口导通。使用时,料体先由进料口进入一个涂布料腔,再进入另一个涂布料腔,最后从涂布条缝中排出并开始涂布,这样,涂布会更加均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口为多个,且所述进料口对称分布于所3述下堰板下表面中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布器是由高钼特种钢制成的。这样,可以有效抵抗涂布料体磨损涂布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布条缝的侧面粗糙度小于1 μ 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涂布器采用高钼特种钢加工制造,能够有效抵抗涂布料液磨损涂布器,造成涂布精度下降;②涂布器堰板唇口采用精磨获得;③涂布器腔体根据涂布料液的流变特性,可采用变截面设计;④涂布器采用中间或多管口进料方式,可有效提高涂布横向均勻度;⑤涂布器采用由下而上的进料方式,使得分段涂布过程涂间歇过程中,腔体内料液余压与料液重力相抵消,获得理想的分段效果。综上所述,该中涂布器能够进行高精度(横向及纵向一致性好)薄膜的制备,同时能够实现理想的分段涂布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上堰板2——下堰板3——左端板 4——右端板5——左排泡阀 6——右排泡阀7——涂布料腔 8——进料口9——涂布条缝 10——涂布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高精度涂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堰板1、下堰板2、左端板3、右端板4、 左排泡阀5和右排泡阀6,以下堰板为下方作为基准,所述上堰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下堰板上方;所述左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左方,所述右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右方;所述左排泡阀设于所述左端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排泡阀设于所述右端板的右侧面上;在所述下堰板内设有涂布料腔7,在所述下堰板表面设有进料口 8,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所述左排泡阀和所述右排泡阀分别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另在所述下堰板上设有涂布条缝9,所述涂布条缝一端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且另一端形成涂布端口 10。 使用时,首先把一计量泵连通进料口,并根据实际需要计算所需待涂布料体量,并通过压力控制使涂布料体从计量泵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涂布料腔,然后打开左、右排泡阀,使涂布料腔内空气通过左、右排泡阀排出,待有料体从左、右排泡阀排出时,即使涂布料腔内空气排尽, 此时关闭排泡阀,然后开始涂布,涂布时,由于计量泵使料体通过上、下堰板之间的涂布条缝挤出,便可均勻涂布于基材之上。当需要间隙分段涂布时,采用由下而上的进料方式,由于涂布料腔内的料体余压可与其重力相抵消,从而可避免在由上而下进料时料体的遗漏, 间隙分段涂布效果更好。所述涂布料腔至少为一个,所述进料口至少为一个,所述涂布条缝至少为一个。所述涂布料腔、进料口和涂布条缝也可设为一个,且所述涂布料腔位于所述下堰板的上表面中心,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下堰板的下表面中心,所述涂布条缝位于所述上、下堰板之间。所述涂布料腔也可为两个,所述两个涂布料腔左右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导通,所述其中一个涂布料腔与涂布条缝导通,另一个涂布料腔与所述进料口导通。使用时,料体先由进料口进入一个涂布料腔,再进入另一个涂布料腔,最后从涂布条缝中排出并开始涂布, 这样,涂布会更加均勻。所述进料口可为多个,且所述进料口对称分布于所述下堰板下表面中部。所述涂布器是由高钼特种钢制成的。这样,可以有效抵抗涂布料体磨损涂布器。所述涂布条缝的侧面粗糙度小于1 μ m。权利要求1.一种高精度涂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堰板(1)、下堰板O)、左端板(3)、右端板(4)、左排泡阀( 和右排泡阀(6),以下堰板为下方作为基准,所述上堰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下堰板上方;所述左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左方,所述右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右方;所述左排泡阀设于所述左端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排泡阀设于所述右端板的右侧面上;在所述下堰板内设有涂布料腔(7),在所述下堰板表面设有进料口(8),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所述左排泡阀和所述右排泡阀分别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 另在所述下堰板上设有涂布条缝(9),所述涂布条缝一端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且另一端形成涂布端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料腔至少为一个,所述进料口至少为一个,所述涂布条缝至少为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料腔、进料口和涂布条缝均为一个,且所述涂布料腔位于所述下堰板的上表面中心,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下堰板的下表面中心,所述涂布条缝位于所述上、下堰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料腔为两个,所述两个涂布料腔左右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导通,所述其中一个涂布料腔与涂布条缝导通,另一个涂布料腔与所述进料口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为多个,且所述进料口对称分布于所述下堰板下表面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涂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堰板(1)、下堰板(2)、左端板(3)、右端板(4)、左排泡阀(5)和右排泡阀(6),以下堰板为下方作为基准,所述上堰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下堰板上方;所述左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左方,所述右端板密封固设于所述上、下堰板的右方;所述左排泡阀设于所述左端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排泡阀设于所述右端板的右侧面上;在所述下堰板内设有涂布料腔(7),在所述下堰板表面设有进料口(8),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所述左排泡阀和所述右排泡阀分别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另在所述下堰板上设有涂布条缝(9),所述涂布条缝一端与所述涂布料腔导通且另一端形成涂布端口(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林吴安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