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吊臂内壁润滑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1044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起重机吊臂内壁润滑用小车,属于工程机械的润滑装置。该润滑小车的储油罐连接在车架上,车架的底面上有车轮,在车架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抹油板,在柔性抹油板一端的储油罐端部连接有柔性输油管,柔性输油管的另一端与柔性抹油板连接;在车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的齿轮与储油罐另一端的齿轮啮合,在下侧柔性抹油板上和车架上安装遥控控制器。优点是:1、能够对长度较大吊臂内壁进行润滑,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作中的危险性;2、柔性抹油板的位置和形状都可以进行调节,能适应不同截面的吊臂内壁的润滑;3、罐体容积较大,充润滑脂也相对方便,单位充脂工作时间长,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润滑装置,特别是一种起重机吊臂内壁润滑用小车
技术介绍
汽车起重机吊臂的装配时间占整车装配时间的15% 20%,臂内润滑时间占吊臂装配时间的5% 7%,臂内的润滑效果对吊臂的伸缩有较大影响。目前,汽车起重机装配过程中,各厂家在吊臂内壁润滑时通常采用人工润滑的方法,润滑截面较小吊臂时,用捆绑油刷的长竹竿;润滑截面较大的吊臂时,则是由工人提着润滑脂桶直接进入吊臂内操作。 以上两种人工润滑的方法都有不足之处,第一种方法在吊臂较长时,竹竿很难达到指定位置进行润滑;第二种方法,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两种润滑的共同不足之处是对润滑脂严重浪费、润滑不均勻、工作效率很低。随着汽车起重机的规模化生产及对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工润滑的缺陷逐渐明显,这就需要一种润滑均勻、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的润滑工具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起重机吊臂内壁润滑用小车,解决采用竹竿进行润滑和人工润滑时,对润滑脂严重浪费、润滑不均勻、工作效率很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润滑小车由车架储油罐、柔性抹油板、柔性输油管、电机驱动器、遥控控制器组成,储油罐连接在车架上,车架的底面上有车轮,在车架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抹油板,在柔性抹油板一端的储油罐端部连接有柔性输油管,柔性输油管的另一端与柔性抹油板连接;在车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的齿轮与储油罐另一端的齿轮啮合,在下侧柔性抹油板上和车架上安装遥控控制器。所述的车架由车框架、车轮、两侧的固定支撑、前端支撑板组成;车框架包括一个方形框架、前轮支承轴、后轮支承轴、后轮锥齿轮,方形框架对整个小车起支撑作用,前轮支承轴和后轮支承轴分别安装于方形框架两侧的孔内,后轮支承轴上装有后轮锥齿轮;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前车轮安装于前轮支承轴上,后车轮安装于后轮支承轴上,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外侧有软橡胶;两侧的固定支撑包括带槽支撑体和导向机构,带槽支撑体焊接于方形框架上,其内侧轮廓与储油罐相吻合,其具有的槽体与储油罐完全固定;导向机构以螺钉安装于带槽支撑体外侧,前端为导向轮及伸出杆,导向轮装于伸出杆前端,在工作过程中导向轮始终与吊臂内壁两侧面相接触;前端支撑板包括支重板、抹油板支撑圆板、抹油板支撑杆和螺钉,支重板焊接于方形框架上;抹油板支撑圆板以螺钉与支重板相连接;抹油板支撑杆以螺钉与抹油板支撑圆板相连接。所述的储油罐由罐体、前侧封闭盖、罐内螺旋推板、螺杆、单向齿轮、油封和进油口柱塞组成;罐体上焊有固定块,固定块与车架上带槽支撑体的槽体相吻合并保持固定;罐体上侧开有两个进油口,进油口分别安装有进油口柱塞;罐体为圆柱筒状,内壁有螺纹,前端敞开,前侧封闭盖安装于罐体前端,罐体后端有一孔;罐内螺旋推板为圆柱形,中间带有螺纹孔,螺杆安装于中间螺纹孔内,罐内螺旋推板的外壁也为螺纹结构,此螺纹结构与罐体内的螺纹相配合,罐体、罐内螺旋推板、螺杆三者同轴;螺杆的前端略短于罐体前端,后端则长于罐体;螺杆从罐体后端的中间孔穿出,其末端装有单向齿轮,螺杆与罐体后端的孔之间以油封相连。所述的柔性抹油板包括上侧柔性抹油板、下侧柔性抹油板,二者通过螺钉与抹油板支撑杆的一端相连,并与车架保持相对固定;上侧柔性抹油板的外侧并排三条上侧开口油道,开口油道的两端装有上侧支撑轮;下侧柔性抹油板的外侧并排三条下侧开口油道,其两端安装有下侧支撑轮;上侧开口油道和下侧开口油道的截面均为优圆弧,圆弧的开口均朝靠近吊臂内壁方向。所述的柔性输油管由主路柔性输油管、上侧柔性输油管、下侧柔性输油管组成;上侧柔性输油管包括6条上侧分油路和1条上侧主油路;下侧柔性输油管包括6条下侧分油路和一条下侧主油路;6条上侧分油路的端口分别与上侧柔性抹油板的上侧开口油道的6 个端口对应相连,穿过各上侧支撑轮,6条下侧分油路的端口分别与下侧柔性抹油板的下侧开口油道的6个端口对应相连,穿过各下侧支撑轮;上侧柔性输油管的上侧主油路与下侧柔性输油管的下侧主油路合并接入主路柔性输油管的一端,主路柔性输油管的另一端与罐体的前端相连,穿过前侧封闭盖,主路柔性输油管与前侧封闭盖之间有油封。所述的电机驱动器由电动机箱部、前端伸出部、后端伸出部组成;前端伸出部包括 1个前端伸出轴、一个前端直齿轮,后端伸出部包括2个后端伸出轴、2个后端锥齿轮;前端直齿轮安装在前端伸出轴上,其与储油罐的单向齿轮相啮合,2个后端锥齿轮分别安装在2 个后端伸出轴上,后端锥齿轮分别与2个后轮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遥控控制器包括距离传感器和遥控器,距离传感器安装在下侧柔性抹油板外侧,遥控器安装在方形框架上。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工作前,罐内螺旋推板位于罐体内靠近电动机部分的一侧,整个罐体内的空间被罐内螺旋推板隔成两个腔,将较大一腔的2个进油口柱塞旋出,通过辅助设备将润滑脂充入较大腔,充至上、下侧开口油道内充满润滑脂且刚刚溢出为止,旋紧进油口柱塞,将小车放入吊臂入口,调整抹油板支撑杆及柔性抹油板,使小车达到最佳状态。利用遥控器操纵电机驱动器处于1工作状态,前、后端伸出部同时沿单向齿轮工作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后端伸出部带动后车轮旋转以推动小车沿着吊臂轴向前进,前端伸出部的旋转未带动单向齿轮旋转,因此螺杆处于静止状态,储油罐部分未动作。当小车沿吊臂轴向运动到离吊臂尾部0. 5 1米时,距离传感器识别后向遥控器发射信号,操作人员在看到信号后,操纵电动机部分使其处于2工作状态,前、后端伸出部在停止3 5秒后,同时朝相反方向旋转,即朝单向齿轮工作方向旋转,后端伸出部带动后车轮旋转以推动小车沿着吊臂轴向后退,前端伸出部的旋转带动单向齿轮旋转,螺杆也同时被带动旋转,由于螺杆已经被油封支撑并轴向固定,所以其只能旋转,罐内螺旋推板受到螺杆螺纹及罐体内螺纹的共同作用下轴向旋转,沿小车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前进。在罐内螺旋推板的作用下,罐体内的润滑脂被沿柔性输油管部分输送,在上、下侧开口油道处被压出并被涂覆在了吊臂的内壁上,上、下侧柔性抹油板拥有的并排开口油道能够保证内壁涂覆的均勻性及全面性。小车行驶到两后轮快接触到吊臂入口边缘时,通过遥控器操纵电机驱动器停止动作,由操作者将小车缓缓拉出,靠近吊臂入口的内壁可以人工进行润滑,整个润滑过程结束。在使用小车之前应对罐内润滑脂量进行估计,可以从罐体上的进油口进行观察,若不能保证本次润滑工作,则要向罐体内充入润滑脂;充润滑脂前,辅以工具将小车的车框架后侧抬起,使两后车轮脱离地面,将单向齿轮拆下并反向安装,用遥控器控制电动机部分处于2工作状态, 罐内螺旋推板向后轴向运动,从进油口进行观察,罐内螺旋推板到达恰当位置时,停止2工作状态,通过进油口向罐体内充入润滑脂,充满后将进油口柱塞旋入进油口,开始新一轮的润滑工作。解决了采用竹竿进行润滑和人工润滑时,对润滑脂严重浪费、润滑不均勻、工作效率很低的问题,达到了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能够对一般长度的吊臂内壁进行润滑,还能对长度较大的吊臂内壁进行润滑,润滑均勻,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小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中的危险性;2、本技术中柔性抹油板的位置和形状都可以进行调节,能适应不同截面的吊臂内壁的润滑;3、本技术中罐体容积较大,充润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吊臂内壁润滑用小车,其特征是:该润滑小车由车架储油罐、柔性抹油板、柔性输油管、电机驱动器、遥控控制器组成,储油罐连接在车架上,车架的底面上有车轮,在车架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抹油板,在柔性抹油板一端的储油罐端部连接有柔性输油管,柔性输油管的另一端与柔性抹油板连接;在车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的齿轮与储油罐另一端的齿轮啮合,在下侧柔性抹油板上和车架上安装遥控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磊周朋辉杜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