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4265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控制装置。在对应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利用电动促动器驱动活塞在主缸内产生液压的制动控制装置中,容易进行再生协调时的控制。对应于制动踏板(19)的操作量(Xop),利用主压控制装置(4)控制电动机(22)的工作,驱动主活塞(8),在主缸(2)产生液压并向车轮制动缸(Ba~Bd)供给。在主压控制装置(4)中设定输入活塞(17)和主活塞(8)的目标相对位移(ΔXT)及主缸(2)的目标液压PT,适当地转换使用目标相对位移或目标液压来控制制动力。再生协调时,通过转换为使用目标液压PT的控制,能够容易地进行减去再生量的液压的液压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车辆的制动装置的工作的制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制动装置中使用负压促动器及电动促动器、车轮压控制机构等,进行辅助驾驶者的制动操作力的倍力控制及制动辅助控制、或根据路面状态及行驶状态等对每个车轮调节制动力来防止制动时的车轮的锁止的防抱死控制、抑制不足转向、过度转向提高操纵稳定性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等各种控制。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电动倍力装置,其检测驾驶者对制动踏板的操作量, 基于与制动踏板连结的输入部件和主缸的主活塞的相对位移,控制驱动主活塞的电动促动器的工作。利用该电动倍力装置执行倍力控制、制动辅助控制等各种制动控制。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12426号公报作为这些制动控制之一,公知的是再生协调制动控制。作为动力装置,在具备电动机的所谓混合汽车及电动汽车等中,减速时及制动时等,利用车辆的旋转来驱动发电机 (电动机),从而将动能变为电力进行回收。再生协调制动控制在此时对应于驾驶者的制动操作,减去发电机(电动机)产生的制动量,调节制动装置产生的制动力,由此以它们合计得到希望的制动力的制动控制。在执行这种再生协调制动控制的情况下,如上述专利文献1,在基于输入部件和主活塞的相对位移的控制中,将发电机产生的再生量换算成输入部件和主活塞的相对位移进行控制。因此,运算复杂、控制繁锁,得到对应于驾驶者的制动操作量的制动力的控制困难, 难以得到良好的制动操作感觉。另外,在其它控制中往往也不能适当地换算为输入部件和主活塞的相对位移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控制的制动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控制装置,具备通过制动踏板的操作进退移动的输入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可移动地配置的活塞、使所述活塞进退移动的促动器,根据所述制动踏板产生的输入部件的移动使所述促动器工作,对所述活塞产生推力,在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控制装置具备相对位移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对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活塞的相对位移设定目标相对位移,以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活塞的相对位移成为所述目标相对位移的方式控制所述促动器的工作;液压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对所述主缸内的制动液压设定目标液压,以所述主缸内的制动液压为所述目标液压的方式控制所述促动器的工作;控制转换装置,其对利用所述相对位移控制装置还是利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来控制所述促动器的工作进行转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控制装置,可以适当地进行各种制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动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图2的主压控制装置产生的控制的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缸中的力的平衡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相对位移控制装置的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和目标相对位移的关系的框图;图6是表示限制目标相对位移时的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和目标相对位移的关系的框图;图7是表示液压位移控制装置的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和目标液压的关系的框图;图8是表示限制目标液压时的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和目标液压的关系的框图;图9是表示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和主缸的制动液压的关系的框图;图10是表示在制动踏板的位移方向具有迟滞现象的情况下的相对位移控制的流程;图11是表示控制输入的转换控制的流程;图12是表示在制动踏板的位移方向具有迟滞现象的情况下的液压控制的流程;图13是表示基于再生制动系统有无工作的转换控制的流程;图14是表示基于是否为通常的制动力控制的转换控制的流程;图15是表示基于是否为车轮压控制中的转换控制的流程;图16是表示基于是否为HAS工作中的转换控制的流程;图17是表示基于是否为停车中的转换控制的流程;图18是表示组合图13 图17所示的转换控制后的控制的流程。符号说明1 制动控制装置2 主缸8:主活塞(活塞)17 输入活塞(输入部)19 制动踏板22 电动机(促动器)46A 相对位移控制装置46B 液压控制装置46C 控制转换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控制装置1适用于汽车的制动装置,是用于控制左前轮Wa、右后轮Wb、右前轮Wc、左后轮Wd这四轮的制动力的装置。制动控制装置 1具备主缸2、与主缸2 —体组装的主压控制机构3、控制主压控制机构3的工作的主压控制单元4、控制向安装于各车轮Wa、WKWC、W的液压制动器Ba、Bb、Be、Bd的车轮制动缸供给的液压的车轮压控制机构5、控制该车轮压控制机构5的工作的车轮压控制单元6。主缸2是串联型主缸。即,在填充有制动液的油缸7内向其开口侧插入主活塞 8(活塞),在油缸7的底部侧插入副活塞9。在油缸7的内部,在主活塞8和副活塞9之间形成有主室10,在副活塞9和油缸7的底部之间形成副室11。主缸2因主活塞8的前进将主室10内的制动液加压,同时使副活塞9前进将副室11内的制动液加压。加压后的制动液从主口 12及副口 13经由车轮控制机构5分别向液压制动器Ba、Bb、Be、Bd的车轮制动缸供给。在主室10及副室11上连接有容器14。容器14在主活塞8及副活塞9处于原位置时,与主室10及副室11连通,向主缸2适当补充制动液。主活塞8及副活塞9通过回动弹簧15、16被向原位置施力。这样,主缸2利用主活塞8及副活塞9两个活塞从主口 12及副口 13向两系统的液压回路供给制动液。由此,即使在一旦一液压回路失灵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另一液压回路供给液压,能够确保制动力。主活塞8在其中心部可滑动且液密地贯通配置输入部件即输入活塞17。输入活塞 17的前端部插入主室10内。输入活塞17在其后端部与输入杆18连结。输入杆18贯通主压控制机构3向外部延伸,在其端部连结有制动踏板19。在主活塞8和输入活塞17之间安装有一对中立弹簧20、21。主活塞8及输入活塞17由中立弹簧20、21的弹力弹性地保持在中立位置,中立弹簧20、21的弹力对主活塞8及输入活塞17的轴向的相对位移产生作用。主压控制机构3具备驱动主活塞8的促动器即电动机22、安装于主活塞8和电动机22之间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即滚珠丝杠机构23、减速机构即带式减速机构M。电动机22具备检测其旋转位置的位置传感器25。电动机22根据来自主压控制装置4的指令进行工作,得到希望的旋转位置。电动机22可以为例如公知的DC电动机、DC无刷电动机、AC 电动机等,本实施方式中从控制性、无声性、耐久性等观点来看,采用DC无刷电动机。滚珠丝杠机构23具备插有输入杆18的中空的直动部件沈、插有直动部件沈的圆筒状的旋转部件27、装填于在它们之间形成的丝杠槽中的多个转动体即滚珠(钢球)28。 直动部件沈的前端部与主活塞8的后端部抵接。旋转部件27利用承轴四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3a上。旋转部件27通过电动机22经由带式减速机构M旋转。由此,滚珠丝杠机构23为滚珠28在丝杠槽内转动,直动部件沈直线运动而使主活塞8移动的结果。直动部件沈由回动弹簧30被向后退位置侧施力。另外,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只要是将电动机22 (即减速机构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到主活塞8,可以使用齿轮齿条机构等其它的机构。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控制装置,其具备:通过制动踏板的操作进退移动的输入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可移动地配置的活塞、使所述活塞进退移动的促动器,根据所述制动踏板产生的输入部件的移动使所述促动器工作,对所述活塞产生推力,在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控制装置具备:相对位移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对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活塞的相对位移设定目标相对位移,以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活塞的相对位移成为所述目标相对位移的方式控制所述促动器的工作;液压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对所述主缸内的制动液压设定目标液压,以所述主缸内的制动液压为所述目标液压的方式控制所述促动器的工作;控制转换装置,其对利用所述相对位移控制装置还是利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来控制所述促动器的工作进行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泽佑介山口东马上野健太郎山田行彦小岛大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