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光明专利>正文

增力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018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力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摩擦制动块,在所述制动盘的侧面至少设置有一摩擦制动槽,该摩擦制动槽为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在摩擦制动槽内置有摩擦制动块,摩擦制动块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所述摩擦制动槽的截面形状与摩擦制动块的截面形状相吻合。所述摩擦制动槽的楔紧角α?=14°~20°。所述制动盘侧面的摩擦制动槽对称设置。位于制动盘同一侧的摩擦制动块固定安装于同一制动块底板上。该制动器具有制动摩擦力大,结构简单、制动可靠的优势,广泛适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以及机械旋转轴的制动装置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擦式制动装置,尤其涉及用于汽车、摩托车及旋转机械的盘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摩擦制动器是借助摩擦力来减低运动件旋转速度或使其停止旋转的装置,它主要包括外抱块式、张蹄式、带式及盘式制动器。由于盘式制动器,尤其是点盘式制动器具有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且制动轴不受弯矩、制动性能稳定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在当今汽车、摩托车等交通运输车辆上已普遍采用盘式摩擦制动器。目前,盘式制动器主要包括固定安装于旋转轴上的制动盘、以及位于制动盘两侧的摩擦制动块,摩擦制动块装于制动块底板上,制动动力源驱动制动块底板及其上的摩擦制动块沿旋转轴轴向移动,使摩擦制动块在制动盘两侧施以压力达到摩擦制动的目的。由于在现有这种盘式摩擦制动结构中,制动盘与摩擦制动块间的摩擦工作面为平摩擦接触面,其正压力即为制动盘与制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要提高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就必须增加摩擦制动块施加于制动盘上的正压力,这就必然带来制动能耗的增加。然而,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制动器提出了更高的制动性能要求,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如电动能源汽车或摩托车等,人们总是寻求一种低制动能耗、高制动性能的制动装置,而在目前的摩擦盘式制动器中,要增加制动盘与制动块间的摩擦制动力就必须在制动盘上施加更大的正压力,势必要增加更多的制动能耗,这对电动车辆尤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力盘式制动器,它不仅能在不增加制动能耗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制动摩擦力,而且结构简单、 制动可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增力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摩擦制动块,在所述制动盘的侧面至少设置有一摩擦制动槽,该摩擦制动槽为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在摩擦制动槽内置有摩擦制动块,摩擦制动块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所述摩擦制动槽的截面形状与摩擦制动块的截面形状相吻合。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制动盘的侧面设置有摩擦制动槽,且该摩擦制动槽是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这种结构使得现有的平摩擦制动变成环槽面摩擦制动,摩擦制动块只与制动盘摩擦制动槽环槽侧面接触,即以摩擦制动槽的楔紧侧面为工作面,根据槽面摩擦原理,在同样正压力的情况下,摩擦制动槽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制动力,该摩擦制动力较传统的平摩擦提高2—5倍,且不增加制动盘及制动轴的径向力和弯矩。也由于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在不增加制动能耗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大的制动摩擦力,具有更加可靠的制动效果,或是在获得同样制动效果情况下,只需消耗更少的制动能耗,不仅适用于汽车、旋转机械的制动,而且特别适用电动汽车、摩托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制动装置中。该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不增加制动盘的制动轴向力和弯矩,制动效果可靠稳定。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摩擦制动槽的楔紧角α =14° 20°。该摩擦制动槽楔紧角的选择,既能达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又能使摩擦制动块与制动盘上的摩擦制动槽灵活地结合、分离。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制动盘侧面的摩擦制动槽对称设置。位于制动盘同一侧的摩擦制动块固定安装于同一制动块底板上。这种对称结构使摩擦制动力对称施加,制动轴不受弯矩。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增力盘式制动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增力盘式制动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结构中的摩擦制动块及其制动块底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制动盘、2—摩擦制动块、3—制动块底板、4一制动盘轴孔、5—摩擦制动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制动盘1的外形呈圆盘状,在该圆盘状制动盘1的圆心位置设有制动盘轴孔4,制动盘1通过该制动盘轴孔4固定安装于制动轴(图中末示出)上并随制动轴旋转。制动盘1较现有制动盘稍厚;在制动盘1的两个侧面对称地分布有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制动盘1每一侧面上设置有两道摩擦制动槽5,同一侧面的两环形摩擦制动槽5所在圆为同心圆,其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制动盘轴孔4的轴心线上。摩擦制动槽5的截面为等腰梯形,该摩擦制动槽5截面梯形腰与制动盘法线方向所构成的楔紧角α =14° ;基于大量的试验数据和摩擦系数范围值,楔紧角α应当选择在14° 20°为最优。制动盘1每一侧面上除设置两道摩擦制动槽5外,还可以采用一道摩擦制动槽,更可以根据制动器的使用状态和所需制动性能,如汽车、摩擦车或其它机械制动轴等,在每一侧面上选择确定3—10道摩擦制动槽5,同一侧面上的摩擦制动槽的圆为同心圆且均勻布置,各摩擦制动槽5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这样结构形成了多楔槽摩擦结构,具有更强的摩擦制动效果。如图3所示,摩擦制动块2呈弧状条形结构,其截面也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与摩擦制动槽5的等腰梯形相吻合,即工作时摩擦制动块2的梯形腰部与摩擦制动槽的梯形腰部相接合摩擦,而等到腰梯形的上下底不接触。位于制动盘同一侧面的摩擦制动块2固定安装于同一制动块底板3上。在图1所示的增力盘式制动器中,在制动盘1两侧的环形摩擦制动槽中均置有一摩擦制动块2,同侧的摩擦制动块2装于同一块制动块底板3上,制动块底板3通过销轴和平行杠杆组固定在制动卡钳基架上,由弹簧、油缸或气缸等制动源驱动实现制动器的接合或分离。上述结构构成了固定卡钳点盘式制动器;当然该结构还适用于多点式固定卡钳或浮动卡钳式制动器结构,也适用于全盘式制动器中。权利要求1.一种增力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1)和摩擦制动块(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盘(1)的侧面至少设置有一摩擦制动槽(5),该摩擦制动槽(5)为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在摩擦制动槽(5)内置有摩擦制动块(2),摩擦制动块(2)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所述摩擦制动槽(5)的截面形状与摩擦制动块(2)的截面形状相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1)呈圆盘状,在制动盘(1)圆心位置设有制动盘轴孔(4);制动盘(1)的两个侧面上各设两道摩擦制动槽 (5),摩擦制动槽(5)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制动盘轴孔(4)的轴心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1)的两个侧面上各设有3 10道摩擦制动槽(5),各摩擦制动槽(5)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制动盘轴孔(4)的轴心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增力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制动槽的楔紧角α =14° 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力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1)侧面的摩擦制动槽(5)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力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制动盘(1)同一侧的摩擦制动块(2)固定安装于同一制动块底板(3)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力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摩擦制动块,在所述制动盘的侧面至少设置有一摩擦制动槽,该摩擦制动槽为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在摩擦制动槽内置有摩擦制动块,摩擦制动块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所述摩擦制动槽的截面形状与摩擦制动块的截面形状相吻合。所述摩擦制动槽的楔紧角α =14°~20°。所述制动盘侧面的摩擦制动槽对称设置。位于制动盘同一侧的摩擦制动块固定安装于同一制动块底板上。该制动器具有制动摩擦力大,结构简单、制动可靠的优势,广泛适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力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1)和摩擦制动块(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盘(1)的侧面至少设置有一摩擦制动槽(5),该摩擦制动槽(5)为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环形槽,在摩擦制动槽(5)内置有摩擦制动块(2),摩擦制动块(2)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所述摩擦制动槽(5)的截面形状与摩擦制动块(2)的截面形状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何光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