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963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属于电动机部件领域,包括转子、风叶、换向器、绝缘端板和漆包线,所述转子包括转体和主轴,所述风叶包括风叶主体,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匀分布有3-9个连接脚,所述转子外侧设置有3-9个插槽,所述绝缘端板包括中心插管和3-9个外边缘;所述绝缘端板设置在转子的转体左侧;所述风叶设置在绝缘端板的外侧,风叶的连接脚的根部处在绝缘端板的2个相邻的外边缘之间,所述换向器设置在风叶左侧;所述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3-9个熔接部,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的熔接部与绝缘端板的外边缘为熔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常温下马达风叶推脱力提高;取消了胶水,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生产效率提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属于电动机部件

技术介绍
马达转子的风叶主要是对马达进行散热,防止马达的温升过高而造成马达烧毁, 其组装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各有特色,常见方式如下第一种方式如图1-1至图1-5所示,该结构由风叶、带涂敷层的转子、换向器和漆包线组成。在风叶与涂敷层间加入适量胶水,通过自然风干或烤箱烘烤的方式使胶水固化, 使风叶与转子固定连接。其转子采用涂敷结构,可以方便马达绕线;风叶与涂敷层固定方式结构简单,容易组装连接;能满足一般马达性能及寿命要求;适合常规小功率、低电压、转子耐温较低的马达。缺点是常温下风叶的推脱力不是很大;受到胶水的耐温限制,不能承受过高的温度;因胶水需要一定的固化时间,生产效率不高;胶水和转子上的涂敷层都为化学品,对生产环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马达耐压等级不高。第二种方式如图2-1至图2-5所示,该结构由风叶、带绝缘端板的转子、换向器和漆包线组成,风叶与绝缘端板间加入胶水,通过自然风干或烤箱烘烤的方式使胶水固化,使风叶与转子固定连接。其转子使用塑料端板作端面绝缘,能承受较高的耐压;适合常规小功率、耐温不高的马达。缺点是常温下风叶的推脱力不是很大;受到胶水的耐温限制,不能承受过高的温度;因胶水需要一定的固化时间,生效效率不高;胶水为化学品,对生产环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生产报废率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风叶的推脱力不大,不能承受过高的温度,生产效率不高,对生产环境有很大影响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风叶的推脱力较大,能承受较高的温度,生产效率提高,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减小的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包括转子、风叶、换向器、绝缘端板和漆包线,所述转子包括转体和主轴,所述风叶包括风叶主体,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勻分布有3-9个连接脚,所述转子外侧设置有 3-9个插槽,所述绝缘端板包括中心插管和3-9个外边缘;所述绝缘端板设置在转子的转体左侧,绝缘端板中心插管与转子的主轴为过盈配合;所述风叶设置在绝缘端板的外侧,风叶的连接脚与转子外侧的插槽为插接连接;风叶的连接脚的根部,处在绝缘端板的2个相邻的外边缘之间;所述换向器设置在风叶左侧,与转子主轴固定连接;所述漆包线在转体右侧,与换向器电连接,所述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3-9个熔接部, 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的熔接部与绝缘端板的外边缘为熔接连接。所述风叶主体的3-9个熔接部的侧向形状为弧形,与绝缘端板的3-9个外边缘的形状相对应。所述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勻分布有7个连接脚,所述转子外侧设置有7 个插槽;与之对应,所述风叶主体设置有7个熔接部,所述绝缘端板设置有7个外边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常温下马达风叶推脱力提高;(2)马达运转的温度大大提高,能有效保证马达在高温下正常运转,而风叶不至于脱落;(3)生产工艺得到了简化,摆脱了 AB胶需要烤箱烘烤时间,提高了流水化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代烤箱达到了节能效果;(4)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取消了胶水,减小了化学品在生产线的使用;(5)由于风叶装配方式紧凑,有效确保了产品较小的轴向安装尺寸;(6)适合小体积,大功率及高性能马达。附图说明附图1--1一种常规风叶结构主视图;附图1--2图1-1的A-A剖视图;附图1--3图1-2的A部放大图;附图1--4一种带涂敷层的常规转子主视图;附图1--5一种常规风叶和带涂敷层的常规转子装配图;附图2--1一种常规风叶结构主视图;附图2--2图2-1的B-B剖视图;附图2--3图2-2的B部放大图;附图2--4一种带常规绝缘端板的转子主视图;附图2--5一种常规风叶和带常规绝缘端板的转子装配图附图3一1 本技术风叶结构主视图;附图3--2图3-1的C-C剖视图;附图3--3图3-2的C部放大图;附图3--4图3-1的D部放大图; 附图3-5 绝缘端板主视图; 附图3-6 绝缘端板D-D剖视图;附图3-7 本技术装配结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子、11转体、12主轴、13插槽、2风叶、21风叶主体、22连接脚、23熔接部、3换向器、4绝缘端板、41中心插管、42外边缘、5漆包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3-1至3-7所示,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包括转子1、风叶2、换向器 3、绝缘端板4和漆包线5,所述转子包括转体11和主轴12,所述风叶2包括风叶主体21, 风叶主体21 —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勻分布有7个连接脚22,所述转子1外侧设置有7个插槽13,所述绝缘端板4包括中心插管41和7个外边缘42 ;所述绝缘端板4设置在转子1的转体11左侧,绝缘端板4中心插管41与转子1的主轴12为过盈配合;所述风叶2设置在绝缘端板4的外侧,风叶2的连接脚22与转子1外侧的插槽13为插接连接;风叶2的连接脚22的根部,处在绝缘端板4的2个相邻的外边缘42之间;所述换向器3设置在风叶2左侧,与转子主轴12固定连接;所述漆包线5在转体11右侧,与换向器3电连接。所述风叶主体21设置有7个熔接部23,所述风叶主体21的7个熔接部23的侧向形状为弧形,与绝缘端板4的7个外边缘42的形状相对应。风叶主体21 —侧的外环内边上的7个熔接部23分别与绝缘端板4的7个外边缘42为熔接连接。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包括转子、风叶、换向器、绝缘端板和漆包线,所述转子包括转体和主轴,所述风叶包括风叶主体,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勻分布有3-9 个连接脚,所述转子外侧设置有3-9个插槽,所述绝缘端板包括中心插管和3-9个外边缘; 所述绝缘端板设置在转子的转体左侧,绝缘端板中心插管与转子的主轴为过盈配合;所述风叶设置在绝缘端板的外侧,风叶的连接脚与转子外侧的插槽为插接连接;风叶的连接脚的根部,处在绝缘端板的2个相邻的外边缘之间;所述换向器设置在风叶左侧,与转子主轴固定连接;所述漆包线在转体右侧,与转向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3-9个熔接部,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的熔接部与绝缘端板的外边缘为熔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主体的3-9个熔接部的侧向形状为弧形,与绝缘端板的3-9个外边缘的形状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勻分布有7个连接脚,所述转子外侧设置有7个插槽;与之对应, 所述风叶主体设置有7个熔接部,所述绝缘端板设置有7个外边缘。专利摘要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属于电动机部件领域,包括转子、风叶、换向器、绝缘端板和漆包线,所述转子包括转体和主轴,所述风叶包括风叶主体,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匀分布有3-9个连接脚,所述转子外侧设置有3-9个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散热风叶的装配结构,包括转子、风叶、换向器、绝缘端板和漆包线,所述转子包括转体和主轴,所述风叶包括风叶主体,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上,交叉均匀分布有3-9个连接脚,所述转子外侧设置有3-9个插槽,所述绝缘端板包括中心插管和3-9个外边缘;所述绝缘端板设置在转子的转体左侧,绝缘端板中心插管与转子的主轴为过盈配合;所述风叶设置在绝缘端板的外侧,风叶的连接脚与转子外侧的插槽为插接连接;风叶的连接脚的根部,处在绝缘端板的2个相邻的外边缘之间;所述换向器设置在风叶左侧,与转子主轴固定连接;所述漆包线在转体右侧,与转向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3-9个熔接部,风叶主体一侧的外环内边上的熔接部与绝缘端板的外边缘为熔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银菊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爱优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