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9319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阀体(1)和回油口接头(2),在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油口(4),在阀体(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的开口,回油口接头(2)设有阀体的内螺纹;回油口接头(2)设有轴向回油通道(7),所述轴向回油通道(7)伸入阀体(1)的内腔中,在回油通道(7)内设有弹性结构(3)和浮球(9),弹性结构(3)和浮球(9)保持常态接触,在常态情况下浮球(3)封堵住回油通道(7);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8);在阀体(1)的内腔靠近进油口(4)处设有伞形阀(6),在阀体(1)的内腔壁设有出油回路(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性能好的优点,而且使用维修方便,能彻底卸压而不会出现润滑油渗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泵用卸压装置,是一种润滑油分配器的辅助装置,可用于汽车润滑系统。属于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容积式润滑油分配器以其可靠性高、排油精确、成本低和对润滑泵及管路系统压力要求不高而在润滑
得到广泛应用。为保证容积式润滑油分配器正常工作,要求润滑泵运转结束后,主油路近分油器油压必须完全卸掉,分油器才能向各润滑点供油。因此,在这种结构中,油箱内泵出油口处设置有一个卸荷阀,润滑泵停止运行后,卸压口自动打开,主管路油液自动流回邮箱,最终使主油路近分油器组处油压卸掉。市场上常用的卸荷阀,在管路较短且在温带地区使用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润滑往往应用粘稠油脂作润滑介质,且常常面临长距离管路输送和高寒环境条件,这种情况下,位于主管路最末端的分油器就会因为主管路卸压不彻底而无法工作,这就使得容积式润滑油分配器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受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加工成本较低、使用方便的润滑泵用卸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阀体和回油口接头,在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油口,在阀体的顶端设有内螺纹的开口,回油口接头设有阀体的内螺纹;回油口接头设有轴向回油通道,所述轴向回油通道伸入阀体的内腔中,在回油通道内设有弹性结构和浮球,弹性结构和浮球保持常态接触,在常态情况下浮球封堵住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 ;在阀体的内腔靠近进油口处设有伞形阀,在阀体的内腔壁设有出油回路。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在阀体与回油口接头的连接处可以设有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由耐油橡胶制成。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弹性结构可以由压缩弹簧构成。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由弹性结构与浮球活动连接形成可阻断油路的密封机构。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在润滑泵内,由于设置了回油通道,在润滑泵停止工作时,可以卸掉润滑泵内的压力或油路系统内部压力,因此,能彻底卸压而不会出现润滑油渗漏的问题,具有保障润滑系统正常供油,经久耐用的有益效果。2、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性能好的优点,而且使用维修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阀体,2-回油口接头,3-弹性结构,4-进油口,5-出油回路,6_伞型阀, 7-回油通道,8-回油出口,9-浮球,1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 图1和图2构成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阀体1和回油口接头2,在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油口 4,在阀体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的开口,回油口接头2设有阀体的内螺纹;回油口接头2设有轴向回油通道7,所述轴向回油通道7伸入阀体1的内腔中,在回油通道7内设有弹性结构3和浮球9,弹性结构3和浮球9保持常态接触,在常态情况下浮球3封堵住回油通道7 ;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 8 ;在阀体1的内腔靠近进油口 4处设有伞形阀6,在阀体1的内腔壁设有出油回路5。本实施例中,在阀体1与回油口接头2的连接处可以设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 10由耐油橡胶制成。所述阀体1可以外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为直流减速电机。所述弹性结构3可以由压缩弹簧构成。由弹性结构3与浮球9活动连接形成可阻断油路的密封机构。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实际应用时,将本实施例所述的卸压装置内置在润滑泵中,将进油口 4连接润滑泵的出油端口,将回油出口 8连接润滑泵的润滑油输入端口。当润滑泵开始供油,润滑油从进油口 4进入,推动伞型阀芯6堵住回油口接头2的轴向回油通道7的进油口,回油通道7的进油口封闭,润滑油从出油回路5流出,即在润滑泵的油压作用下通过出油回路5向润滑点供油。当润滑泵停止工作后,来自进油口 4的油压消失,出油回路5的润滑油回流,伞型阀6在回油压力下复位,回油通道7的进油口开启,回流的润滑油从回油通道7的进油口进入,通过浮球9挤压弹性结构3 (压缩弹簧),所述弹性结构3回缩,浮球9离开回油通道7 的出油口,使滞留在润滑泵内的润滑油从回油出口 8排出,完成卸压。卸压完成后,浮球9 在弹性结构3的作用下会迅速复位,将回油通道再次密封,不会让空气进入润滑系统油路。其他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其他具体实施例的主要特点是所述阀体外可以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为直流减速电机,在电机的作用下卸压装置的工作可以更为迅速流畅。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最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阀体(1)和回油口接头0),在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油口 G),在阀体(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的开口,回油口接头(2)设有阀体的内螺纹;回油口接头(2)设有轴向回油通道(7),所述轴向回油通道(7)伸入阀体(1)的内腔中,在回油通道(7)内设有弹性结构(3)和浮球(9),弹性结构(3)和浮球(9)保持常态接触,在常态情况下浮球⑶封堵住回油通道(7);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⑶;在阀体⑴的内腔靠近进油口(4)处设有伞形阀(6),在阀体(1)的内腔壁设有出油回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在阀体⑴与回油口接头(2) 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由耐油橡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结构(3)由压缩弹簧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由弹性结构(3)与浮球(9)活动连接形成可阻断油路的密封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阀体(1)和回油口接头(2),在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油口(4),在阀体(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的开口,回油口接头(2)设有阀体的内螺纹;回油口接头(2)设有轴向回油通道(7),所述轴向回油通道(7)伸入阀体(1)的内腔中,在回油通道(7)内设有弹性结构(3)和浮球(9),弹性结构(3)和浮球(9)保持常态接触,在常态情况下浮球(3)封堵住回油通道(7);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8);在阀体(1)的内腔靠近进油口(4)处设有伞形阀(6),在阀体(1)的内腔壁设有出油回路(5)。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性能好的优点,而且使用维修方便,能彻底卸压而不会出现润滑油渗漏的问题。文档编号F16N23/00GK202007980SQ20112014281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专利技术者姚燕业 申请人:河谷(佛山)汽车润滑系统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润滑泵用卸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阀体(1)和回油口接头(2),在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油口(4),在阀体(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的开口,回油口接头(2)设有阀体的内螺纹;回油口接头(2)设有轴向回油通道(7),所述轴向回油通道(7)伸入阀体(1)的内腔中,在回油通道(7)内设有弹性结构(3)和浮球(9),弹性结构(3)和浮球(9)保持常态接触,在常态情况下浮球(3)封堵住回油通道(7);回油通道的末端形成回油出口(8);在阀体(1)的内腔靠近进油口(4)处设有伞形阀(6),在阀体(1)的内腔壁设有出油回路(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业
申请(专利权)人:河谷佛山汽车润滑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