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毂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161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持散热效果的同时容易使轴承部大型化的电动轮毂单元。于电动轮毂单元(1)中,将定子(13)密封的第一树脂模具部(M1)压接于马达壳体(10),将电路基板(7)密封的第二树脂模具部(M2)亦压接于马达壳体(10),露出于外部的第二轴承部(31)抵接于马达壳体(10)。因此,定子(13)中所产生的热经由第一树脂模具部(M1)而传达至马达壳体(10),电路基板(7)上的电子零件所产生的热经由第二树脂模具部(M2)而传达至马达壳体(10)。而且,集中于马达壳体(10)的热传达至第二轴承部(31)后会向外部散放。此种构成的电动轮毂单元(1)容易使第二轴承部(31)大型化,并且,使第二轴承部(31)越大型化,则越可提高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例如,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步行辅助车等)的电动轮毂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关于此种领域的技术,有日本特开2009-12542号公报。该公报中所记载的电动轮毂装置(电动轮毂单元)包括相对于轮毂轴而旋转自如的轮毂体、及使轮毂体旋转的马达。于轮毂体的一端部形成有开口部,另一端部形成为封闭的圆筒状,马达配设于轮毂体内,马达外壳自轮毂体的开口部露出于外部,定子由具有绝缘性与热传导性的树脂所覆盖,且隔着树脂而密接于马达外壳。而且,于轮毂体的开口部在马达外壳的外周部之间配设有轴承部,配置于左右的轮毂轴之间的旋转轴上固定有转子,通过旋转轴与转子一并旋转, 经由行星齿轮机构,轮毂体发生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542号公报然而,于上述的电动轮毂装置中,定子的线圈中所产生的热会通过树脂部而自马达外壳的露出部分向外部散放,但为了使马达外壳露出于外部而在轮毂体的开口部与马达外壳的外周部之间配设有轴承部,因此必须采用轴承部的内径孔较大进而与外径的差较小的轴承,而此种轴承部的旋转保持精度和耐久力较低。若为了提高旋转保持精度和耐久力, 采用大型的轴承部,则必须使电动轮毂装置自身大型化或复杂化。因此,于此种电动轮毂装置中,存在难以于保持由定子所产生的热的散热性的同时使轴承部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散热效果的同时容易使轴承部大型化的电动轮毂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轮毂单元,于以车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轮毂内,内置有马达部,其技术要点在于于轮毂内包括马达部,其于马达壳体内收容有转子及定子;减速齿轮部,其将转子的旋转减速后传达至轮毂;电路基板,其对转子的旋转进行控制,并且配置于马达壳体与轮毂之间;以及轴承部,其外轮固定于轮毂侧,内轮固定于车轴侧,且旋转自如地支撑轮毂,且铁芯上卷绕有线圈而成的定子由密接于马达壳体的内壁面的第一树脂模具部而密封,具有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由密接于马达壳体的外壁面的第二树脂模具部而密封, 露出于外部的轴承部的内轮抵接于马达壳体。于该电动轮毂单元中,定子中所产生的热经由第一树脂模具部而传达至马达壳体,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零件所产生的热经由第二树脂模具部而传达至马达壳体。而且,集中于马达壳体的热传达至轴承部后会向外部散放。此种构成的电动轮毂单元容易使轴承部大型化,并且,使轴承部越大型化,则越可提高散热效果。轴承部为了提高旋转保持精度和耐久力,于设计方面迫切需要使的大型化,但若采用如本专利技术般的构成,则可通过轴承部的大型化而同时达成散热效果的提高与轮毂的旋转稳定性。进而,一般而言,若提高电子零件的耐热性则会导致电子零件自身大型化,但于本专利技术中,因提高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零件的散热性,故而即便未使用耐热性较高的电子零件亦可,可实现电子零件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其结果,可实现电子零件的占有空间的缩小化,且可实现马达部的占有空间的放大化即以动力增加为目的的马达部的大型化。又,较佳为于轴承部的内轮,形成有使线连接于电路基板的配线插入的配线抽出孔。普通的电动轮毂单元中的轮毂,大多情形时是以包入马达部及减速齿轮部的方式形成,并且进行旋转,因此虽在以往的配线的抽出方式中,不得不设计为使车轴贯通,但于本专利技术的情形时,能够利用大型化的轴承部的内轮容易将线连接于电路基板的配线排出至外部,具有轴承部越大型化,则配线的抽出越容易的显著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于保持散热效果的同时容易使轴承部大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轮毂单元的一实施形态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轮毂单元的分解剖面图。图3是表示行星齿轮机构及隔板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轮毂单元的其他实施形态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一例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A:电动轮毂单元2 车轴3 马达部4 轮毂6 减速齿轮部(行星齿轮机构)7:电路基板10 马达壳体11:铁芯(芯)12 线圈13 定子14 转子31 轴承部31a 外轮31b:内轮34 配线35:配线抽出孔Ml 第一树脂模具部M2 第二树脂模具部L 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图式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轮毂单元的较佳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及图5所示,电动轮毂单元1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的车轮W中。该电动轮毂单元1包括如下各部作为主要的构成零件为车轮W的旋转中心即固定于框架F的车轴2、车轴2所贯通的马达部3、以车轴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轮毂4、使马达部3的输出减速后传达至轮毂4的减速齿轮部6、对马达部3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7、以及相对于车轴2旋转自如地支撑轮毂4的左右一对轴承部30、31。而且,于轮毂4内,收容有马达部3、减速齿轮部6、及电路基板7。马达部3具有车轴2的轴线L方向上的一端开放的马达壳体10,且在马达壳体10 的周围,轮毂4旋转,因此使马达壳体10的外周壁IOb离开轮毂4。于该马达壳体10内,包括在由铁芯构成的芯11上卷绕线圈12而成的定子13,及相对于定子13旋转的转子14。定子13通过利用具有电气绝缘性及弹力性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模具部Ml而密封,树脂铸模而成的定子13的外周面密接于马达壳体10的圆筒状的外周壁IOb及圆板状的端壁IOc 的内壁面。转子14包括位于比定子13内侧的圆筒状的磁体16,及介装于磁体16与车轴 2之间且即便马达部3被电性地锁住亦可进行轮毂4的旋转的滑动控制机构17。于马达壳体10的轴线L方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以轴线L为中心的环状的开口部 IOa0该开口部IOa跨及马达壳体10的平坦端面的大致全体而形成,且于开口部IOa内配置有作为减速齿轮部的行星齿轮机构6。而且,于马达壳体10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端壁IOc 与突起部IOd且固定于车轴2。行星齿轮机构6包括太阳齿轮21,其作为转子14的一部分而构成并且于开口部 IOa的位置在车轴2的周围旋转;内齿轮22,其于开口部IOa的位置形成于马达壳体10的外周壁IOb的端部;以及四个行星齿轮23,其等轴支撑于作为载体而发挥作用的轮毂4,并且配置于太阳齿轮21与内齿轮22之间,且与太阳齿轮21及内齿轮22啮合(参照图3)。 而且,各行星齿轮23经由轴承27而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自轮毂4的轴线L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轮毂4的内方,向轴线L方向突出的轴部26。于此种行星齿轮机构6中,太阳齿轮21与转子14 一并旋转,于太阳齿轮21的周围行星齿轮23公转,以此轮毂4发生旋转,转子14的旋转减速后传达至轮毂4。而且,因行星齿轮机构6为偏平,故而能够以堵住开口部IOa的方式配置,有助于轮毂4的薄型化。鼓状的轮毂4由成杯形状的轮毂本体部4A、及将轮毂本体部4A的开口端如封闭的偏平的盖部4B构成。于使形成于轮毂本体部4A的法兰部如与形成于盖部4B的法兰部 4b对接的状态下,通过螺杆28将轮毂本体部4A与盖部4B —体化。而且,于轮毂本体部4A 与盖部4B的重合部分介装有环状的密封橡胶四。进而,于轴线L方向上,在形成于轮毂本体部4A的端部的车轴突出孔如,安装有用以支撑轮毂4的相对于车轴2的旋转的由滚动轴承构成的第一轴承部30,在形成于盖部4B 的端部的车轴突出孔4d,安装有用以支撑轮毂4的相对于车轴2的旋转的由滚动轴承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轮毂单元,其于以车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轮毂内,内置有马达部,其特征在于:于上述轮毂内包括:上述马达部,其于马达壳体内收容有转子及定子;减速齿轮部,其将上述转子的旋转减速后传达至上述轮毂;电路基板,其对上述转子的旋转进行控制,并且配置于上述马达壳体与上述轮毂之间;以及轴承部,其外轮固定于上述轮毂侧,内轮固定于上述车轴侧,且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轮毂,且铁芯上卷绕有线圈而成的上述定子由密接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壁面的第一树脂模具部而密封,具有电子零件的上述电路基板由密接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外壁面的第二树脂模具部而密封,露出于外部的上述轴承部的上述内轮抵接于上述马达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作良范岩濑将人大久保里美中村慧新條达俊野口广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