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的炉辊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1596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退火炉的炉辊组合装置,包括炉辊、炉辊底座、以及炉辊驱动装置,所述炉辊安装在所述炉辊底座上,所述炉辊组合装置还包括一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所述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辊的下部,所述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与所述炉辊之间设有高温、高速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瘤状物将在薄板状金属材料表面留下印痕,从而破坏薄板状金属材料的平滑表面,造成薄板状金属材料质量降级或产生废品;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耐高温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炼钢炼铁生产工艺中的生产设备制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退火炉的炉辊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冶金生产工艺中,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适用于钢板、钢管、型钢和线材的退火、正火、高温回火及淬火等热处理工艺。由于辊底式炉处理的钢材质量好,产量高、成本低,同时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比间断式生产的热处理炉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得到广泛地应用。热处理工艺应用于金属材料经过冷轧之后进行热处理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过程中,由于热处理加热是以连续的方式运行,要求在高温状态下保持金属材料表面不被损伤采用辊道支撑。现代金属薄带状材料,大多数是制造成热轧薄板(带),经过表面清理,然后进行冷加工的方式达到需要的厚度和尺寸。为了获得需要的最终厚度和性能,冷加工之后需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决定金属材料的性质。薄板状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普遍采用的工艺为连续退火方式,退火炉前采用清洗工艺来去除带钢表面的轧制油,铁粉等表面附属物。在热处理的前序工艺中,为了保证金属材料冷轧加工的顺利进行和表面质量,通常采用表面粗糙的冷轧钢辊,炉辊的圆弧辊面在轧制过程中使金属材料产生前后流动,造成相对滑动,从而导致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粉末。从冷轧到后续工序采用多种方法去除所形成的粉末以减少保留在薄板状金属材料表面的粉末数量。但是在进入热处理炉前,金属材料表面或多或少总存在一些金属粉末;虽然在退火炉前采用清洗工艺来去除铁粉等表面附属物,但完全、彻底清除表面附属物是困难的。如果炉辊上附着有金属粉末,这些金属粉末在后续工艺中将被还原为金属小颗粒,与炉辊粘合,进而使炉辊结瘤。具体原因是,某些型式的退火炉中前区往往是弱的氧化或因为工艺的需要在炉子的中间某段要求为弱的氧化气氛,使带钢表面及杂物有一定程度的氧化。而炉子的后一个或几个区气氛均要求保持还原状态防止金属材料在高温状态下被氧化,同时把轻微、少量的表面氧化物还原为金属。 还原的表面是非常清洁的表面,还原的金属粉末也为纯净的金属细小颗粒,容易与其它材料粘合。高温、纯净的金属粉末或其它异物在支撑辊表面粘合,尤其是局部粘合后逐渐变大——形成瘤状物——造成经过的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缺陷。由于粉末状金属或杂物在高温下粘附在辊的表面改变了辊的原表面形状,形成瘤,瘤使运行的金属材料形成表面缺陷。现有技术中,人们为了解决上述炉辊结瘤的技术问题,主要着眼点于使用辊道改性的表面材料防止或延缓瘤的形成等方面做了研究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98235521. 1,该专利采用组合不同材料依靠材料与铁粉的亲和性差的性能防止结瘤;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 200510025632. 4,该专利采用在辊的表面喷涂与金属材料不易粘合的材料,人为造成金属粉末或异物的自然脱落,保持炉辊表面清洁、希望不结瘤;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 200710107635. 1,该专利采用新型合金材料,由于新合金材料不易粘结异物;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 200620034970. 4,该专利是向带钢表面喷吹气流,使钢带表面尽量少存在铁粉等异物;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 200820077256. 2,该专利是用类似锉刀的方法去除所结的瘤。上述现有技术,只是对炉辊自身材料或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新材料或结构来防止粘连,不能对炉辊在结瘤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自动式的清除。在实际使用中,炉辊的表面喷涂与金属材料不易粘合的材料只能减缓瘤状物形成的速度,不能够完全杜绝瘤的形成。因此, 现有技术中的炉辊存在如下技术缺陷1、现有技术中的炉辊,容易在炉辊表面形成结瘤后,会造成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缺陷,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2、现有技术中的炉辊,如果出现辊结瘤问题,必须首先使热处理炉降温、停机,其次确定瘤存在的位置,最后由人工清理或更换新的炉辊,费时费力,大大影响生产效率,不适合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并且,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炉辊,容易在炉辊表面形成结瘤后, 会造成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缺陷,大大降低了金属薄板产品的合格率;如果炉辊结瘤,清理或更换炉辊费时费力,大大影响生产效率,不适合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并且,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退火炉的炉辊组合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是通过在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支撑和传送用炉辊的附近设置一根喷气管,通过喷射高速气流,使金属材料表面的金属粉末或杂物不能在炉辊旋转表面停留或被清理掉,因此粘附物不易形成和长大,进而形成瘤,减轻或防止由于炉辊旋转表面不平整使薄板状金属材料表面质量下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退火炉的炉辊组合装置,包括炉辊、炉辊底座、 以及炉辊驱动装置,所述炉辊安装在所述炉辊底座上,所述炉辊组合装置还包括一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所述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辊的下部,所述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与所述炉辊之间设有高温、高速气流。所述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为一气流喷射装置,所述气流喷射装置包括气管和喷嘴,所述气管与高速、高压的气源相通,所述气管的两端安装固定在退火炉的两侧,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气管上。所述气管与所述炉辊平行布置,所述气管连接气体压力调节阀,所述气体压力调节阀安装在退火炉外壳体上。所述喷嘴喷射气流的方向正对炉辊的转动中心,即喷嘴喷射方向与炉辊转动表面垂直。所述喷嘴喷射气流的方向指向与炉辊转动表面的切线方向。所述喷嘴为一狭缝式结构,所述喷嘴与下部所述气管焊接在一起。所述喷嘴为一排小孔结构,所述喷嘴气体以射流状喷出,所述喷嘴喷出的气体呈扇形形状,所述喷嘴与喷嘴之间喷出的气体有部分重叠的区域,所述喷嘴与下部所述气管联接在一起,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喷嘴为扁平状线形结构,所述喷嘴气体以射流状喷出,所述喷嘴喷出的气体呈扇形形状,所述喷嘴与喷嘴之间喷出的气体有部分重叠的区域,所述喷嘴与下部所述气管联接在一起,为可拆卸式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炉辊,容易在炉辊表面形成结瘤后,会造成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缺陷,大大降低了金属薄板产品的合格率;如果炉辊结瘤,清理或更换炉辊费时费力,大大影响生产效率,不适合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并且,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采用向高温运行条件下转动炉辊表面喷射高速气流,由于气流的冲刷、冲击作用,防止或清理了金属材料表面存在的金属粉末或其它异物在高温状态下处于软化状态、易于粘附到炉辊表面、慢慢长大形成的瘤状物;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瘤状物将在薄板状金属材料表面留下印痕,从而破坏薄板状金属材料的平滑表面,造成薄板状金属材料质量降级或产生废品;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耐高温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结构中的垂直喷射示意图;图3为图1结构中的切线喷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结构中的垂直喷射示意图;图6为图4结构中的切线喷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带钢;2为炉辊;3为气管,4为喷嘴。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支撑和传送用炉辊2的附近设置一根喷气管3,通过喷射高速气流, 使金属材料表面的金属粉末或杂物不能在炉辊2表面停留或被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火炉的炉辊组合装置,包括炉辊(2)、炉辊底座、以及炉辊驱动装置,所述炉辊(2)安装在所述炉辊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辊组合装置还包括一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所述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辊(2)的下部,所述炉辊结瘤自清除装置与所述炉辊(2)之间设有高温、高速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陈新利小民胡士幸施立发丰慧常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