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6773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铸铁坯件置于加热机中加热到900-980℃,使铸件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铸件保温3小时,渗碳体发生分解而得到团絮状石墨,冷却铸件,奥氏体中过饱和的碳将充分析出并附在已形成的团絮状石墨的表面,使石墨长大,形成铁素体和石墨,再冷却至700-650℃,出炉放置于空气中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属于钢铁冶金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按照传统工艺对可铸造铁缓冷或退火后,大批可铸造铁出现裂纹,轻者需将裂纹部位切除利用,重者直接导致铸件报废,严重影响可铸造铁的质量和成材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加热:将铸铁坯件置于加热机中加热到900-980℃,使铸件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B、保温:铸件保温3小时,渗碳体发生分解而得到团絮状石墨;C、冷却:冷却铸件,奥氏体中过饱和的碳将充分析出并附在已形成的团絮状石墨的表面,使石墨长大,形成铁素体和石墨,再冷却至700-650℃,出炉放置于空气中冷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它是为了获得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终极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可节省热处理时间,处理后的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平均,同时降低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其始终不产生大的应力,避免裂纹产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退火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包括以下步骤:A、加热:将铸铁坯件置于加热机中加热到900-980℃,使铸件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某特性转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B、保温:铸件保温3小时,渗碳体发生分解而得到团絮状石墨,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C、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冷却铸件,奥氏体中过饱和的碳将充分析出并附在已形成的团絮状石墨的表面,使石墨长大,形成铁素体和石墨,再冷却至700-650℃,出炉放置于空气中冷却。-->整体退火工艺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退火工艺是为了获得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终极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可节省热处理时间,处理后的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平均,同时降低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其始终不产生大的应力,避免裂纹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加热:将铸铁坯件置于加热机中加热到900-980℃,使铸件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  B、保温:铸件保温3小时,渗碳体发生分解而得到团絮状石墨;  C、冷却:冷却铸件,奥氏体中过饱和的碳将充分析出并附在已形成的团絮状石墨的表面,使石墨长大,形成铁素体和石墨,再冷却至700-650℃,出炉放置于空气中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铸造铁的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加热:将铸铁坯件置于加热机中加热到900-980℃,使铸件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B、保温:铸件保温3小时,渗碳体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林林吴惠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众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