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按摩椅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136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按摩椅传动装置,其于对合的壳体内纵向设有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上、下传动轴中段分别设有螺旋齿轮、蜗轮,以分别与一从动齿轮相啮合,藉以带动按摩件,而上、下传动轴的末端则分别藉由电磁阀、单向轴承与上皮带轮、下皮带轮组装,另设一同时带动上、下皮带轮转动马达,而藉由单一马达,以及电磁阀、单向轴承的配合控制,使按摩椅实施搓揉、捶打、或者同时搓揉与捶打等功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器,尤指一种重量较轻、降低成本、易于控制的改良的按摩椅传动装置。现代人生活忙碌,精神及肌肉经常处于紧绷状态,需要经过按摩、捶打等方式使精神及肌肉得到放松,于是各式按摩器具如按摩棒、按摩椅等应运而生。由于常规的按摩棒每次仅能作局部按摩,其效果不彰,而且捶打一段时间以后,施力的那一只手会更为疲累,故渐渐的被自动捶打、搓揉的按摩椅所取代,而各式的按摩椅当中,有如图2、图3所示的台湾申请案号第八六二二一七一0号「具双传动装置按摩机构」新型专利案(以下简称前专利案),其具有两相对合的壳体40,于壳体40内纵向设有两传动轴41、42,两传动轴41、42上分别套设螺旋齿轮43、蜗轮44,其中,套设有螺旋齿轮43的传动轴41是位于上方,其顶部穿出壳体40而于末端组装一皮带轮45,该皮带轮45是被一马达50所带动;另一传动轴42则向下突伸于壳体40底部,其结合一只被另一马达60所带动的皮带轮46,此外,螺旋齿轮43及蜗轮44上分别啮合一从动齿轮47、48,并于两从动齿轮47、48轴心分别穿置一横向轴杆471、481,两横向轴杆471、481穿出壳体40该端并分别衔接于一按摩件70、70’的上、下从动块71、72,而且上、下从动块71、72呈适当的偏心状态。实施时,启动位于上方的马达50即可使设于上方的皮带轮45转动,进而使螺旋齿轮43带动从动齿轮47及横向轴杆471转动,即使衔接于横向轴杆471末端上从动块71依其偏心型态而对下从动块72形成拉引作用,使得下从动块72末端的按摩轮73作上下捶打的动作;而当设于下方的马达60启动时,即可连动从动齿轮46,进而使横向轴杆481连动按摩件70、70’的下从动块72,并借由该下从动块72的偏心设置,使得设于末端的按摩轮73形成左右绕转的搓揉按摩动作;同时,借由不同马达50、60的正、逆转而改变按摩轮的按摩方向。由上述可知,前专利案是运用两独立马达分别带动两传动轴,以达到控制按摩件不同的动作型态,然而,其却同时衍生数种缺点1·重量太重在按摩椅内设置两只马达,再搭配其它构件以后,由于其重量过重而不易搬运。2·不易组装组装马达时,必须将其固定在其它架体或固定座上,换句话说,按摩椅内必须要设置两组固定座,一一地将马达固定在固定座上,而造成组装上的困难。3·成本较高由于前专利案需要二组固定座、二只马达,而徒增其零件购置、组装时间的成本。由上述可知,前专利案设由两只马达带动两传动轴,而衍生重量太重、不易组装及成本较高等缺点,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有鉴于前专利案的缺点,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按摩椅传动装置,是借由单一马达即可控制按摩椅的按摩动作,而达到重量轻、容易组装而且成本低等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其设有相对合而成的壳体,壳体内相对设有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上、下传动轴中段分别组装螺旋齿轮、蜗轮,而螺旋齿轮及蜗轮并分别与一从动齿轮相啮合,借以带动按摩件作捶打或搓揉的动作,另于上、下传动轴末端分别组装上皮带轮、下皮带轮,其特征在于设一马达,马达的马达轴分别穿出马达顶底端,马达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上、下皮带轮连动的主动皮带轮,上皮带轮与上传动轴间设一控制离合状态的电磁阀,下皮带轮与下传动轴间设有单向轴承。借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可达到下列各项功效1·重量较轻由于本技术仅设有一只马达,而且电磁阀的重量远轻于马达,故可降低按摩椅的重量,以利搬运。2·易于组装本技术不需要设置两个固定架,亦不需要组装两只马达,故较节省空间及组装时间。3·成本较低由于本技术不需要二组马达固定座及二只马达,故可降低零件制造及组装的成本。4·具双重动作的功能由于本技术利用电磁阀与单向轴承的配合,可使按摩件作搓揉、捶打、或搓揉兼捶打的动作,故具有双重动作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配置示意图。图2为前专利案的外观与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前专利案的平面配置示意图。如图1的配置示意图所示,本技术的传动方式与前案大致相同,亦即设有纵向的上传动轴10及下传动轴20,上、下传动轴10、20中段分别设有螺旋齿轮11及蜗轮21,以分别与一从动齿轮12、22相啮合,而上、下传动轴10、20的末端则分别组装上皮带轮13及下皮带轮14,以与马达30连动,而由图式所示可知,本技术仅设有一只马达30,其马达轴31穿出马达30的顶、底端,以分别组装主动皮带轮33、34。另外,为了借由单一马达30即可达到控制不同的按摩动作,本技术特别于上传动轴10的末端组装一电磁阀32,电磁阀32上再组装上皮带轮13,而下传动轴20与下皮带轮14间则设有一单向轴承141,当下皮带轮14正转时,单向轴承141即与下传动轴20呈卡制状态,以带动下传动轴20,相反的,当下皮带轮14反转时,单向轴承141即不带动下传动轴20。上述为本技术结构配置,实施时,倘若要同时使用按摩椅的搓揉及捶打动作,启动马达30正转,并控制电磁阀32,使上皮带轮13与上传动轴10呈吸附状态,而马达30的马达轴31带动两只主动皮带轮33、34转动,进而分别带动上、下皮带轮13、14,以同时使上、下传动轴10、20转动,即使螺旋齿轮11及蜗轮21分别带动从动齿轮12、22,以同时带动按摩件作捶打及搓揉动作,而由于按摩件与前专利案相同,故图未示。当只要作搓揉动作时,如前述地将马达30以正转方向旋转,并控制电磁阀32,使上皮带轮13与上传动轴10呈分离状态,上皮带轮13即无法带动上传动轴10,而仅借由马达轴31带动下皮带轮14转动,进而借由单向轴承141带动下传动轴20转动,使蜗轮21带动从动齿轮22,进而使按摩件作搓揉动作。若用户仅需要捶打式的按摩时,则将马达30设以反转,单向轴承141即不再卡制下传动轴20,此时,若将电磁阀32控制为吸附状态,即可带动从动齿轮12,进而使按摩件作捶打动作。由上述可知,藉由电磁阀与单向轴承的设计,可分别控制上、下传动轴的转动与否,而可呈多种按摩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按摩椅传动装置,其设有相对合而成的壳体,壳体内相对设有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上、下传动轴中段分别组装螺旋齿轮、蜗轮,而螺旋齿轮及蜗轮分别与一从动齿轮相啮合,借以带动按摩件,另于上、下传动轴末端分别组装上皮带轮、下皮带轮,其特征在于:设一马达,马达的马达轴分别穿出马达顶底端,马达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上、下皮带轮连动的主动皮带轮,上皮带轮与上传动轴间设一控制离合状态的电磁阀,下皮带轮与下传动轴间设有单向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按摩椅传动装置,其设有相对合而成的壳体,壳体内相对设有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上、下传动轴中段分别组装螺旋齿轮、蜗轮,而螺旋齿轮及蜗轮分别与一从动齿轮相啮合,借以带动按摩件,另于上、下传动轴末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光昱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