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律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21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驱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偏心机构组接驱动机构。二个传动机构彼此相对设置于底座,且各传动机构包含传动板、连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传动板组设于偏心机构。连动轴穿设于传动板。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外壳设置于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偏心机构受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传动板,以使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往复位移。各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受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借此,外壳可具有律动的效果。外壳可具有律动的效果。外壳可具有律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律动机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运动按摩器材,特别是关于一种通过偏心机构同时带动多个传动机构以连动外壳作往复位移的上下律动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习知的上下律动机是如中国大陆公开号CN110680670A的一种升降震动装置,其结构相当复杂且在组装时相当不便。现有习知的升降震动装置包括固定架、活动设置于固定架的传动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的载架、设置于固定架的驱动件。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轴体、第一传动体及第二传动体。第一传动体的中部与第二传动体的中部转动设置于固定架。第一传动体的一端、第二传动体的一端与第一轴体转动设置。第一传动体的另一端、第二传动体的另一端与载架转动设置。驱动件经由传动机构驱动载架上下往复运动而震动。
[0003]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者若是以自身重量踩踏或站立于上述的载架,仅以传动机构内的第一轴体实现第一传动体及第二传动体的同步运动,则容易造成载架在升降震动时无法保持水平地上升与下降的往复移动。此外,随着不稳定的机械振动,传动机构内的轴体以及多个传动体之间容易产生机械磨损,甚至造成用以连接的零件(例如:螺帽、螺丝及垫片)断裂或松脱。
[0004]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现有习知的升降震动装置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建立一种结构稳定且简易并可保持线性地往复位移的上下律动机,实为民众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其借由偏心机构同时带动多个传动机构,以使设置在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的外壳作线性地往复位移。另外,上下律动机的动力平均分散在供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枢设的连动轴上以及外壳与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的接点处。借此,本技术的上下律动机在律动过程中比现有习知的升降震动装置更加平稳且不易产生动力不平均的状况,进而减少机械磨损与零件抖动。
[0006]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其包含底座、驱动机构、偏心机构、二个传动机构以及外壳。驱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偏心机构组接驱动机构。二个传动机构彼此相对设置于底座,且各个传动机构包含传动板、连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传动板组设于偏心机构。连动轴穿设于传动板。第一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且偏心机构位于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之间。外壳设置于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偏心机构受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传动板,以使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一往复位移。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受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
[0007]借此,本技术的上下律动机利用驱动机构驱动偏心机构,且偏心机构通过偏
心旋转以连动传动板与连动轴作动,使得连动轴同时连动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因此,外壳受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带动而进行与连动轴不同方向的往复位移,进而对踩踏于外壳上的使用者实现运动以及肌肉放松的效果,且通过上下律动以达到锻炼使用者健身的目的。
[0008]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驱动机构包含马达组件。马达组件包含承载座与马达。承载座设置于底座并包含穿孔。马达固设于承载座并包含驱动轴,且驱动轴凸出穿孔。
[0009]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驱动机构更包含皮带轮组。皮带轮组受马达组件驱动且包含轴套、皮带轮及皮带。轴套套设于驱动轴。皮带轮组设于偏心机构。皮带组接轴套与皮带轮,且轴套受驱动轴驱动旋转并连动皮带,以使皮带轮转动。
[0010]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偏心机构包含二个支撑座及偏心轴。二个支撑座设置于底座。偏心轴枢设于二个支撑座及各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板。
[0011]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各个传动机构更包含致动板。致动板的一端枢设于偏心轴,且致动板的另一端包含定位孔。定位孔供连动轴穿设并限制连动轴自体旋转。
[0012]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第一传动组件包含二个承载座、固定式连动板及二个固定座。二个承载座相对设置于底座。固定式连动板枢设于二个承载座之间,且固定式连动板的一端枢接连动轴。二个固定座固设于外壳,并供固定式连动板的另一端枢设。此外,固定式连动板受连动轴带动,并以二个承载座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
[0013]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第二传动组件包含承载座、二个第一连接板、活动式连动板、二个第二连接板及固定座。承载座设置于底座。二个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对枢设于承载座。活动式连动板枢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且活动式连动板的一端枢接连动轴。二个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枢接活动式连动板的另一端。固定座固设于外壳,并供二个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枢设。此外,活动式连动板受连动轴带动,并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且二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受活动式连动板推抵而来回摆荡。
[0014]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上下律动机更包含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各个传动机构的连动轴。
[0015]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其包含底座、驱动机构、偏心机构、多个传动机构以及外壳。驱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偏心机构组接驱动机构。此些传动机构间隔设置于偏心机构,且各个传动机构包含传动板、连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传动板组设于偏心机构。连动轴穿设于传动板,且此些传动机构的多个连动轴彼此连接。第一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且偏心机构位于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之间。外壳设置于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偏心机构受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传动板,以使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一往复位移。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受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
[0016]借此,使用者集中踩踏在外壳的部分区域上,本技术的上下律动机仍然可通过连接各个传动机构的连动轴,使得多个传动机构维持同步作动,进而避免零组件受到阻
力而断裂或松脱。
[0017]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偏心机构包含二个支撑座及偏心轴。二个支撑座设置于底座。偏心轴枢设于二个支撑座及各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板。
[0018]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其中一个传动机构位于偏心轴的二端之间,且此其中一个传动机构更包含偏心垫片与轴承。偏心垫片套设于偏心轴。轴承容设于此其中一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板,且套设于偏心垫片。
[0019]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上下律动机更包含至少一个同步轴杆及多个按摩组件。前述至少一个同步轴杆穿设于此些传动机构。此些按摩组件与此些传动机构间隔排列,且各个按摩组件包含连动曲板及二个按摩轮。连动曲板枢接前述至少一个同步轴杆。二个按摩轮连接连动曲板。此外,外壳包含至少一个通孔。当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往复位移时,二个按摩轮来回地凸出前述至少一个通孔。
附图说明
[002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驱动机构,设置于该底座;偏心机构,组接该驱动机构;二个传动机构,彼此相对设置于该底座,且各该传动机构包含:传动板,组设于该偏心机构;连动轴,穿设于该传动板;第一传动组件,枢设于该连动轴;及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该连动轴,该偏心机构位于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之间;以及外壳,设置于各该传动机构的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其中,该偏心机构受该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该传动板,以使该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一往复位移,各该传动机构的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受该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该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包含:马达组件,包含:承载座,设置于该底座并包含穿孔;及马达,固设于该承载座并包含驱动轴,该驱动轴凸出该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更包含:皮带轮组,受该马达组件驱动,且包含:轴套,套设于该驱动轴;皮带轮,组设于该偏心机构;及皮带,组接该轴套与该皮带轮,该轴套受该驱动轴驱动旋转并连动该皮带,以使该皮带轮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偏心机构包含:二个支撑座,设置于该底座;及偏心轴,枢设于该二个支撑座及各该传动机构的该传动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各该传动机构更包含:致动板,该致动板的一端枢设于该偏心轴,该致动板的另一端包含定位孔,该定位孔供该连动轴穿设并限制该连动轴自体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组件包含:二个承载座,相对设置于该底座;固定式连动板,枢设于该二个承载座之间,该固定式连动板的一端枢接该连动轴;及二个固定座,固设于该外壳,并供该固定式连动板的另一端枢设;其中,该固定式连动板受该连动轴带动,并以该二个承载座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动组件包含:承载座,设置于该底座;二个第一连接板,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对枢设于该承载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旭尤胜辉
申请(专利权)人:光昱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