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4534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马达转子,设有一中空的外壳体、多个硅钢片、多个铜片及多个铜条,其中各硅钢片依序层叠地设于该外壳体内且间隔设有多个供铜片插设的穿孔,各铜片的两端分别穿设出层叠的硅钢片外,且各铜片的内端均呈一平直状,使两相邻铜片间的间距会随着硅钢片的直径增加而减少,让各铜条分别由两相邻铜片的内端朝该硅钢片外端插入,由此构成一方便制造且节省成本的马达转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马达转子,特别关于一种方便制造且节省成本的马达转子。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现有的马达转子50,主要设有一中空的外壳体51、多个硅钢片52、多个铜片53、多个铜条M及两套环55,其中各硅钢片52依序层叠地设于该外壳体51内且间隔设有多个供铜片53插设的穿孔,各铜片53的两端分别穿设出层叠的硅钢片52外,且各铜片53的内端如图6及7所示呈一圆弧渐缩状,使两相邻铜片53间的间距会随着硅钢片 52的直径增加而增加(即L2 > Li),因此,各铜条M必须由两相邻铜片53的外端朝该硅钢片52中心插入,在插设完毕后进行烧结形成如图8所示的结构形态,并且通过切削的方式将各铜条M超出该外壳体51的外端切除,如图5所示将两套环55分别套设于两端的铜条M及铜片53外部,完成如图5所示现有马达转子的制造与组装。现有的马达转子50虽可通过前述的方式进行制造与组装,然而,两相邻铜片53的外端间距(U)大于其内端间距(Li),因此,各铜条讨仅能由外侧插入两相邻的铜片53,所以必须通过切削的方式将突出外壳体51的部分切除,且当切削后需将该套环55套上,由此避免现有马达转子50在转动时,产生铜条M随离心力而与铜片53相分离的现象,因此,现有马达转子50由于具有两相邻铜片53间的外端间距(L2)大于内端间距(Li)的结构特征, 致使现有马达转子50在制造与组装时,必须进行切削加工与套设套环55的步骤,相对会增加制造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因此有待对此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申请人针对现有马达转子构造的缺失及不足,经过不断的研究与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能改进现有缺失的本技术。本技术关于一种马达转子,它主要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方式,使两相邻铜片间的外端间距小于内端间距,且不需切削加工与套设套环,由此可完成本技术马达转子的制造与组装,通过构成一种方便制造且节省成本的马达转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转子,包含有一中空的外壳体、多个硅钢片、多个铜片及多个铜条,其中各硅钢片依序层叠地设于该外壳体内且间隔设有多个供铜片插设的穿孔,各铜片的两端分别穿设出层叠的硅钢片外,且各铜片的内端均呈一平直状,使两相邻铜片间的间距会随着硅钢片的直径增加而减少,让各铜条由两相邻铜片的内端朝该硅钢片外端插入, 由此构成该马达转子。进一步,所述马达转子在伸出该外壳体的各铜片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套环。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由于两相邻铜片的内端间距大于其外端间距,因此,在组装时仅需将各铜条由两相邻铜片的直平状内端朝硅钢片的外端插入, 就不会超出两相邻铜片的外端,即可完成本技术马达转子的组装,由于各铜条的外端不会超出两相邻铜片的外端,因此,本技术的马达转子不需再对各铜条进行切削加工, 即可将各铜条定位于两相邻的铜片之间,有效简化马达转子的组装与制造的流程与时间。其次,由于各铜条由铜片的内端插入并定位于两相邻的铜片之间,因此,本技术马达转子在转动时,不会产生铜条随离心力而与铜片相分离的现象,因此,本技术的马达转子在制造时不需再进行套设套环的加工步骤,可相对减少制造所需的时间及成本, 由此提供一方便制造且节省成本的马达转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马达转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马达转子的局部放大侧视操作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马达转子的侧视操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马达转子完成组装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现有马达转子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现有马达转子的侧视操作示意图。图7是现有马达转子的局部放大侧视操作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马达转子的切削操作侧视示意图。图9是现有马达转子完成组装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外壳体20硅钢片30 铜片40 铜条50马达转子52硅钢片54 铜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马达转子,请配合参考图1至4所示,由图中可看出本技术马达转子设有一中空的外壳体10、多个硅钢片20、多个铜片30及多个铜条40,其中各硅钢片20依序层叠地设于该外壳体10内且间隔设有多个供铜片30插设的穿孔21,各铜片30的两端分别穿设出层叠的硅钢片20外,且各铜片30的内端31如图2所示呈一平直状,使两相邻铜片30间的间距会随着硅钢片20的直径增加而减少(即L2 < Li), 让各铜条40由两相邻铜片30的内端朝该硅钢片20外端插入,进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形态,由此可完成如图1及4所示的马达转子的制造与组装,优选地,该马达转子也可在伸出该外壳体10的各铜片30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套环。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由于两相邻铜片30的内端间距21穿孔 31内端51外壳体 53铜片 55套环(Li)大于其外端间距(U),因此,在组装时仅需将各铜条40由两相邻铜片30的直平状内端31朝硅钢片20的外端插入,就不会超出两相邻铜片30的外端,即可完成本技术马达转子的组装,由于各铜条40的外端不会超出两相邻铜片30的外端,因此,本技术的马达转子不需再对各铜条40进行切削加工,即可将各铜条40定位于两相邻的铜片30之间,有效简化马达转子的组装与制造的流程与时间,其次,由于各铜条40由铜片30的内端插入并定位于两相邻的铜片30之间,所以,本技术马达转子在转动时,不会产生铜条 40随离心力而与铜片30相分离的现象,因此,本技术的马达转子在制造时不需再进行套设套环阳的加工步骤,可相对减少制造所需的时间及成本,由此提供一方便制造且节省成本的马达转子。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转子,包含有一中空的外壳体、多个硅钢片、多个铜片及多个铜条,其特征在于各硅钢片依序层叠地设于该外壳体内且间隔设有多个供铜片插设的穿孔,各铜片的两端分别穿设出层叠的硅钢片外,且各铜片的内端均呈一平直状,使两相邻铜片间的间距会随着硅钢片的直径增加而减少,让各铜条由两相邻铜片的内端朝该硅钢片外端插入,由此构成该马达转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转子在伸出该外壳体的各铜片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套环。专利摘要本技术关于一种马达转子,设有一中空的外壳体、多个硅钢片、多个铜片及多个铜条,其中各硅钢片依序层叠地设于该外壳体内且间隔设有多个供铜片插设的穿孔,各铜片的两端分别穿设出层叠的硅钢片外,且各铜片的内端均呈一平直状,使两相邻铜片间的间距会随着硅钢片的直径增加而减少,让各铜条分别由两相邻铜片的内端朝该硅钢片外端插入,由此构成一方便制造且节省成本的马达转子。文档编号H02K1/22GK202009281SQ20112011529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转子,包含有一中空的外壳体、多个硅钢片、多个铜片及多个铜条,其特征在于:各硅钢片依序层叠地设于该外壳体内且间隔设有多个供铜片插设的穿孔,各铜片的两端分别穿设出层叠的硅钢片外,且各铜片的内端均呈一平直状,使两相邻铜片间的间距会随着硅钢片的直径增加而减少,让各铜条由两相邻铜片的内端朝该硅钢片外端插入,由此构成该马达转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锋
申请(专利权)人:富田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