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7275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包括模架(1),模架上设有与左右前 幅形状相适应的大身模(2),大身模的袖弯部位设有袖弯模(3),大身模的领圈部位设有 至少一个领圈辅模(4),袖弯模和领圈辅模可与大身模组合或分离以与大身模组合形成适 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袖弯模与大身模组合或分离、领圈辅模与大身模 组合或分离形成适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以适应衬衣左右前幅部位不同码数的 形状变化。压烫不同码数、款式衣服时,在控制箱上选择预先已设置好的码数或款式程式, 在电动元件的运动带动下,模具会自动变化到相应形状大小,操作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 更换模具的成本、时间,也提高了机器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衣行业整烫压机的可变形压烫模具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压烫免烫衣 服的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衣行业所使用传统的压烫机的常见模具有压担干模、压袖子模、压左右前 幅模、压左右前幅模、压领子和袖口模等。这些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是固定的,没有不同码 数之分。而衣服在款式相同情况之下, 一般都会有不同码数之分,如图1所示某款衬衫的 左右前幅,其仅以最简单大、中、小码分码示例,图中不同码数的左右前幅的形状大小略 有不同。压烫机的上模具不用铺放衣服,只是起加热和加压作用,所以可以用衣服的最大 码尺寸来设计制作,而压烫机的下模具要铺放衣服,在设计时模具的宽度、领窝和夹圈的 尺寸通常会以衣服的中间码尺寸来设计,而模具的长度则以衣服的大码尺寸来设计,从而 达到通用的目的,这样在压烫衣服的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以下缺点1、 因为模具的宽度、领窝和夹圈的尺寸一般是根据衣服的中间码的尺寸来设计,所以 压烫中间码的衣服时没问题。当压烫小码的衣服时,模具会相对偏大,衣服难以铺平,且 会压烫到其它部位引起质量问题。2、 相反,当压烫大码衣服时,模具则偏小,衣服的同一部件无法一次性全部压烫,需 要分两次或多次来进行,这会造成某些区域重复压烫,对衣服面料的强度、外观及颜色等 产生不良的影响,降低了成衣的品质,同时效率低下。3、 当衣服的大小码数或款式变换时,'虽然可以采用更换下模具的办法来匹配,但换模 时需要拆装、调试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同尺码或款式的衣服需要订造不同的模具, 费用昂贵,且还需要空间来存放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椐成衣码数大小或款式变化来相应自动调节形状大小 的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包括 模架,所述的模架上设有与左右前幅形状相适应的大身模,所述的大身模的袖弯部位设有 袖弯模,所述的大身模的领圈部位设有至少一个领圈辅模,所i的袖弯模和领圈辅模可与 大身模组合或分离以与大身模组合形成适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所述的袖弯模与大身模梳状配合,袖弯模向内侧或向外侧平移与大身模组合或分离。所述的袖弯模也可以是升降以与主模组合或分离的。所述的领圈辅模是升降以与大身模组 合或分离的。所述的领圈辅模也可以是与大身模梳状配合,领圈辅模向内侧或向外侧平移 与大身模组合或分离。所述的模架上设有电机、轴向沿袖弯模平移方向平行的丝杆,所述 的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所述的袖弯模上设有与丝杆螺接的螺母。所述的领圈辅模是升降以 与大身模组合或分离的。所述的模架上设有可托起领圈辅模以与大身模组合的领圈升降气 缸。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袖弯模向内侧或向外侧平移与大身模组合或分 离、领圈辅模升降以与大身模组合或分离形成适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以适应 衬衣左右前幅部位不同码数的形状变化。压烫不同码数、款式衣服时,在控制箱上选择预 先已设置好的码数或款式程式,在电动元件的运动带动下,模具会自动变化到相应形状大 小,操作方便快捷。这样,既大大节省了更换模具的成本、时间,又可提高机器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衬衣左右前幅的不同码数的形状示意图;图2是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包括模架l,所述的模 架1上固定设有大身模2,所述的大身模2的袖弯部位设有袖弯模3,所述的袖弯模3与大 身模2梳状配合,袖弯模3向内侧或向外侧平移与大身模2组合或分离。所述的模架1上 设有电机5、轴向沿袖弯模3平移方向平行的丝^f6,所述的电机5驱动丝杆6转动,所述 的袖弯模3上设有与丝杆6螺接的螺母7。丝杆6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即可带动螺母7沿 丝杆6的轴向移动,袖弯模3即在螺母7的带动下向内侧或向外侧平移,袖弯模3和大身 模2梳状配合相对运动组合或分离,实现变形。袖弯模3的移动位置可由编码器读出交电 脑处理,模架1上还可设置限位开关,防止到位后继续运动,保护机构不被损坏。所述的大身模2的领圈部位设有至少一个领圈辅模4,图中设有中号和小号领圈辅模, 当然也可根据码数变化来设置更多。所述的领圈辅模4是升降以与大身模2组合或分离的, 所述的模架1上设有可托起领圈辅模4以与大身模2组合的领圈升降气缸8,各个领圈辅模 4其分别由独立的气缸推动。综上所述,所述的袖弯模3和领圈辅模4可与大身模2组合或分离以与大身模2组合 形成适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由于大身模2和袖弯模3是梳状配合的,在平移后会有较大间隙出现。本专利技术可采用 约0。 05cra—5cm宽的梳状配合,面上再加小孔不锈钢薄片来遮挡滑槽间隙,以支承模具垫 料,防止垫料因受压力而下陷,保证模具总体表面是平整的。此外,袖弯模3的驱动方式 除采用电动外,也可采用气动或液压等驱动。领圈辅模4的驱动方式除采用气动外,也可 采用电动或液压等驱动。所述的袖弯模也可以是升降以与主模组合或分离的。根据衬衣左右前幅部位不同码数 的形状变化,将袖弯变化区域分割成不同袖弯模,通过袖弯模与大身模升降组合或分离以 形成适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升降驱动可采用气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动的 方式,如丝杆传动。所述的领圈辅模也可以是与大身模梳状配合,领圈辅模向内侧或向外侧平移与大身模 组合或分离。领圈辅模用丝杆、钢丝绳、气缸传动的方式平移,即可改变领圈辅模与大身 模所组合形成的模面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码数衣物的左右前幅的大小。本专利技术可采用程序控制发出指令,可以实现程序控制变模后模具大小。本专利技术可变形 采用气电一体化技术,将模具变形预设为不同程式从而实现一按按键模具就自动变换至相 应预设形状大小。总之,本专利技术虽然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 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包括模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架(1)上设有与左右前幅形状相适应的大身模(2),所述的大身模(2)的袖弯部位设有袖弯模(3),所述的大身模(2)的领圈部位设有至少一个领圈辅模(4),所述的袖弯模(3)和领圈辅模(4)可与大身模(2)组合或分离以与大身模(2)组合形成适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包括模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架(1)上设有与左右前幅形状相适应的大身模(2),所述的大身模(2)的袖弯部位设有袖弯模(3),所述的大身模(2)的领圈部位设有至少一个领圈辅模(4),所述的袖弯模(3)和领圈辅模(4)可与大身模(2)组合或分离以与大身模(2)组合形成适应不同码数衣服左右前幅的模面。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弯模(3) 与大身模(2)梳状配合,袖弯模(3)向内侧或向外侧平移与大身模(2)组合或分离。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左右前幅压烫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弯模(3) 是升降以与主模(2)组合或分离的。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明刘慧荣张玉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