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5840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晶粒以及封装体,该封装体包括包覆于该发光二极管晶粒外围的第一封装体及散布于第一封装体内的第二封装体颗粒,该第二封装体颗粒内散布有起散射作用的纳米粒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内的纳米粒子具有散射作用,当光线遇到散射粒子时,光线产生多重散射,使得光线被扩散至较宽的角度范围,扩大发光二极管的出射角。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尤指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改良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一般钨丝灯发展到现在的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皆是朝向体积 縮小的方向发展。而目前CCFL因为体积几乎是不能再縮小,而且CCFL升压到600伏特电压时会发生干扰, 另外CCFL会造成汞污染的问题,使得部分国家也将予以禁用。而LED具有环保、亮度高、省 电、寿命长等诸多特点,所以LED将渐渐取代CCFL。然,发光二极管均为向正前方射出光线 ,出射角度较小,不能满足大角度出光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射角度较大的。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晶粒以及封装体,该封装体包括包覆于该发光二极管 晶粒外围的第一封装体及散布于第一封装体内的第二封装体颗粒,该第二封装体颗粒内散布 若干起散射作用的纳米粒子。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融化的透光材料、溶剂及纳米粒子, 将透光材料、溶剂及纳米粒子混合形成一混合溶液;使混合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微米级颗 粒,所得到的微米级颗粒的融化温度高于透光材料的融化温度,该微米级颗粒内散布有纳米 粒子;提供融化的透光材料,将微米级颗粒加入到融化的透光材料中;提供基座及发光二极 管晶粒,将发光二极管晶粒固设于基座内,将融化且含有微米级颗粒的透光材料注入基座内 并降温固化成含有微米级颗粒的封装体,该封装体包覆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外围形成发光二 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内的纳米粒子具有散射作用,当光线遇 到散射粒子时,光线产生多重散射,使得光线被扩散至较宽的角度范围,扩大发光二极管的 出射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封装体的制备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1包括基座2、发光二极管晶粒3及封装体4。基座2由绝缘材料制 成,包括上表面21及下表面22,上表面21与下表面22相对设置,基座2的中央开设有一盲孔 23,基座2于盲孔23的外围形成一内壁面231,基座2于盲孔23的底部形成一底面232。该盲孔 23提供发光二极管晶粒3及封装体4的容置空间,其上宽下窄,基座2的内壁面231自上表面 21向底面232方向并沿径向向内倾斜,自基座2的底面232向下开设相互隔开的第一导电柱24 及第二导电柱25,第一导电柱24及第二导电柱25分别自底面232贯通至下表面22,底面232设 置相互隔开的第一内电极28及第二内电极29,下表面22设置相互绝缘的第一外电极26及第二 外电极27,第一内电极28及第一外电极26分别位于第一导电柱24的二端并通过第一导电柱24 电连接,第二内电极29及第二外电极27分别位于第二导电柱25的二端并通过第二导电柱25电 连接。发光二极管晶粒3固设于第一内电极28上,发光二极管晶粒3包括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 32,第一电极31与第一内电极28电连接,第二电极32通过一导线5与第二内电极29电连接。封装体4填充于基座2的盲孔23内,封装体4包括第一封装体41及若干呈球状的第二封装 体颗粒42,第一封装体41包覆于发光二极管晶粒3的外围,第二封装体颗粒42散布于第一封 装体41内,第二封装体颗粒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封装体41的折射率,且第二封装体颗粒42的 融化温度大于第一封装体41的融化温度。第一封装体41由透光材料制成,如环氧树脂、硅胶 、压克力等。第二封装体颗粒42为微米级球状颗粒,第二封装体颗粒42内分布若干纳米粒子 43,纳米粒子43为Al203、 Si0x或Ti0x, x值介于r2之间,纳米粒子43大小为2纳米 20纳米之 间。当发光二极管1发出的光线射到第二封装体颗粒42时,由于第二封装体颗粒42的折射率 大于第一封装体41的折射率,这可避免发生全反射,光线均可射入第二封装体颗粒42中,光 线进入第二封装体颗粒42后,由于纳米粒子43具有散射作用,当光线遇到纳米粒子43时,光 线产生多重散射,使得光线被扩散至较宽的角度范围。进一步而言,本专利技术将纳米粒子43分布于微米级的第二封装体颗粒42,原因是纳米粒子 43之间存在表面力,如果直接将纳米粒子43添入第一封装体41内,纳米粒子43容易出现聚集 现象,造成发光二极管1的封装体4内纳米粒子43分布不均匀,这会使得纳米粒子43密集的区 域光线出射角较大,而纳米粒子43稀少的区域光线出射角度较小,从而导致发光二极管l出 光不均匀,亦不能达到增加出光角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二封装体颗粒为微米级颗粒 ,其表面力较少,则第二封装体颗粒42分布于第一封装体41内时不会出现聚集现象,本专利技术先通过将纳米粒子43加入到微米级的第二封装体颗粒42中,再将第二封装体颗粒42分布于第 一封装体41内,使得纳米粒子43均匀分布于第一封装体41内,既可散射发光二极管l发出的 光线,增加出射角,又可避免纳米粒子43聚集导致出光不均匀。如图2所示,以乳化聚合法为例描述发光二极管封装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互相溶解的透光材料、溶剂及纳米粒子,将融化的透光材料、溶剂及纳米粒子混合 形成一混合溶液,其中溶剂包括水、乳化剂,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并加热混合溶液,使得混合溶液发生乳化聚合反应形成微米级颗粒,微米级颗粒内 散布有若干纳米粒子,所得到的微米级颗粒的融化温度大于透光材料的融化温度,且微米级 颗粒的折射率大于透光材料的折射率,该微米级颗粒作为发光二极管1的第二封装体颗粒42提供融化的透光材料,将微米级颗粒加入到融化的透光材料中,并搅拌均匀,使得微米 级颗粒均匀散布于融化的透光材料中;将已经融化且含有微米级颗粒的透光材料注入到发光二极管l的基座2内并降温固化成封 装体4,封装体4包覆于发光二极管晶粒3的外围形成发光二极管。另,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专利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微米级颗 粒,采用悬浮聚合法时采用分散剂替代乳化剂,分散剂为聚氧乙烯、聚乙烯基或聚丙烯酸中 一种,只要其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 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晶粒以及封装体,其特征在于,该封装体包括包覆于该发光二极管晶粒外围的第一封装体及散布于第一封装体内的第二封装体颗粒,该第二封装体颗粒内散布若干起散射作用的纳米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二极管晶粒以及封装体,其特征在于,该封装体包括包覆于该发光二极管晶粒外围的第一封装体及散布于第一封装体内的第二封装体颗粒,该第二封装体颗粒内散布若干起散射作用的纳米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封装体颗 粒的大小为微米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纳米粒子大小为 2纳米 20纳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纳米粒子为 A1203、 SiOx或TiOx, x值介于l 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封装体颗 粒通过聚合反应制成,第二封装体颗粒的融化温度大于第一封装体的融化温度。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封装体颗 粒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封装体的折射率。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封装体的材 料为压克力、环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寿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