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辉德专利>正文

双轮车安全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3564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轮车安全轮组,包括在双轮车的一车体底部双侧端分别设一导柱,且车体底部横置一座体,该座体双侧分别枢置一滚轮,而使双轮车的前轮、后轮及各滚轮鼎立于一平面上,车体底部双侧端与座体双侧端邻近滚轮的位置,分别枢置一可弹性摆动的连杆,且座体双侧端分别设一导沟,各导柱分别滑设于导沟内,能导引前、后轮以着地方式向左右偏摆,并带动该等连杆摆动,且连杆能驱动该前轮及后轮摆动复位,据以提升骑乘双轮车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轮车辆的安全轮组,特别是一种装设于脚踏车或摩托车等双轮车的双侧,用以辅助车辆维持平衡的安全轮组。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生活忙碌,分秒必争,且目前都市地区的停车位一位难求,同时油价高涨,因此,脚踏车或摩托车等较轻巧且方便停车的双轮车辆,已深受大众欢迎,致使以脚踏车或摩托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的人日渐增多。上述传统的脚踏车或摩托车等双轮车辆,主要是利用前、后双轮着地,并通过骑乘者保持行车的动态平衡;然而其缺点在于,该双轮车辆在行驶时,其重心会在前轮与后轮之间左、右飘移,致使双轮车辆的行车稳定性欠佳,并导致骑乘双轮车辆的安全性欠佳。此外,现有的儿童脚踏车或残障摩托车的双侧大多装设有辅助轮;然而,该辅助轮是直接枢置于儿童脚踏车或残障摩托车的车体双侧,因此在儿童脚踏车或残障摩托车快速转弯时,该辅助轮会离地,而导致儿童脚踏车或残障摩托车容易发生翻覆的危险状况,故难以堪称实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特以其专门从事双轮车的生产、制造及设计的多年经验,进而研创出本专利技术,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传统双轮车辆的行车稳定性及安全性欠佳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轮车安全轮组,其特征在于:装设于该双轮车的一车体底部,包含:二导柱,分别设于该车体尾端双侧;一座体,横置于该车体尾端底部,并位于该双轮车的一后轮的后方;二滚轮,分别枢置于该座体双侧,而使该双轮车的一前轮、后轮及该等滚轮鼎立于一平面该等连杆摆动,且连杆能驱动该前轮及后轮摆动复位。上;二可弹性摆动的连杆,该等连杆一端分别枢置于该等导柱上方的车体尾端双侧,该等连杆另一端分别枢置于该座体双侧端,邻近该滚轮的位置;及二导沟,分别形成于该座体双侧端,且该等导柱分别滑设于该导沟内,能导引该前轮及后轮以着地方式向左右偏摆,并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轮车安全轮组,其特征在于装设于该双轮车的一车体底部,包含二导柱,分别设于该车体尾端双侧;一座体,横置于该车体尾端底部,并位于该双轮车的一后轮的后方;二滚轮,分别枢置于该座体双侧,而使该双轮车的一前轮、后轮及该等滚轮鼎立于一平面上;二可弹性摆动的连杆,该等连杆一端分别枢置于该等导柱上方的车体尾端双侧,该等连杆另一端分别枢置于该座体双侧端,邻近该滚轮的位置;及二导沟,分别形成于该座体双侧端,且该等导柱分别滑设于该导沟内,能导引该前轮及后轮以着地方式向左右偏摆,并带动该等连杆摆动,且连杆能驱动该前轮及后轮摆动复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车安全轮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包含相互枢接的一上摆杆及一下摆杆,该等导柱上方的车体尾端双侧分别枢置该上摆杆,该座体双侧端邻近该滚轮的位置分别枢置该下摆杆,且该上摆杆与下摆杆之间设一扭力弹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车安全轮组,其特征在于该车体尾端双侧分别设有两上延伸臂和两下延伸臂,该上延伸臂位于该下延伸臂上方,且该等上摆杆分别枢置于各上延伸臂一端,该等导柱分别设于各下延伸臂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双轮车安全轮组,其特征在于该等上延伸臂及下延伸臂一端结合一承板,该等上摆杆分别枢置于该承板双侧端,且该等导柱分别设于该等上摆杆下方的承板双侧端。5.一种双轮车安全轮组,其特征在于装设于该双轮车的一车体底部,包含二导柱,分别设于该车体尾端双侧;一座体,横置于该车体尾端底部,并位于该双轮车的一后轮的后方;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辉德
申请(专利权)人:蔡辉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