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3093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包括空气导流管、位于空气导流管内的风量调节装置、出风装置、空调蒸发器,空气导流管的进口端设有凸出驾驶室车身围板的接口,该接口与空调蒸发器的空气出口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的未端与出风装置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设置于驾驶室的车身骨架上,出风装置的出风口可调节出风方向。该装置能提高车辆驾驶室通风的稳定性和顺畅性,使车辆驾驶室内的温度、湿度均匀,提高空调效果,降低能耗和驾驶室内的燥音,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 车辆加热、冷却或通风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驾驶室内空调系统通风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操作环境,在一些货车和工程机械,驾驶室设有空调系统,一般情况下,空气直接从空调的蒸发器中吹出,易带来驾驶室内空气温度冷热不均勻,局部风速过高,不能满足诸如玻璃除霜等特殊要求。有的车辆驾驶室内空调系统也设有空气导流管,将空气送到理想的区域,但空气导流管多数布置于车辆内饰件内,如中国专利申请号 CN200620071300.X,名称为《汽车内饰行李架》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风道的结构它包括空调风道、风道端封板、进风管、空调出风口和连接支架,所述的风道端封板有两块,前、后各一块,分别封装于空调风道的前、后两侧,进风管有一只,向上连接于一风道端封板内侧的空调内风道上面板上,空调出风口有多处,布置于空调风道的下面板上,连接支架有多只,向上连接于空调风道的上面板上。该技术的风道设于汽车内饰内,可使汽车内饰整体更加美观,提升车辆内饰的档次。当空气导流管布置于车辆内饰件内时,在内饰件联接处,空气导流管易出现露风的现象,带来燥音,内饰件内积水、积灰,对内饰件带来腐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能方便地调节车辆驾驶室内的温度、湿度均勻,解决空调效果不好的问题,降低能耗和驾驶室内的燥音。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包括空气导流管、位于空气导流管内的风量调节装置、出风装置、空调蒸发器,所述空气导流管的进口端设有凸出驾驶室车身围板的接口,该接口与空调蒸发器的空气出口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的出口端与出风装置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设置于驾驶室的车身骨架上,所述出风装置的出风口可调节出风方向。为了解决所述空气导流管的制作加工技术问题,作为基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之一空气导流管可制成一段或一段以上,当有一段以上时各段之间顺序通过压接或套接连在一起。作为基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之二 空气导流管之间,空气导流管与空调蒸发器和出风装置之间采用压接或套接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节约成本的优点,两接口压接或套接时优选使用密封垫,密封垫可以使用海绵、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平面或环状垫片,为了取得较好的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密封垫优选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密封垫的一端为锯齿型面,另一端设有与空气导流管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插入槽,插入槽为变径槽,其局部宽度小于空气导流管管壁厚度,当插入槽内插入空气导流管后,密封垫插入槽较窄处受到空气导流管壁的挤压产生变形,产生应力将空气导流管固定并形成密封层,插入槽横断面可以是C形、梯形、锯齿形或三角型等形状,优选插入槽的外端宽度小于空气导流管管壁厚度;密封垫的一端为锯齿型面,在受挤压时可加大密封垫端面的局部变型,从而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当采用套接方式时,密封垫可以制成与空调蒸发器或空气导流管的一端形成一个整体,具有与压接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作为基本技 术方案的改进方案之三所述空气导流管优选采用吹塑工艺制成,为硬连接,不易变形,从而避免空气导流管内产生死角,阻碍空气的流通,并具有好加工,成本低的优点。作为基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之四所述空调蒸发器的空气出口为两个,通过两套空气导流管及出风装置将空气送到驾驶室的前、后部,前部设有除霜出风口,后部出风口高度在驾驶室高度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调节风量调节装置和出风装置可方便地调节驾驶室内各点的温度和湿度,使室内空气得到充分的循环,并方便除霜,提高安全性能。作为基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之五所述空气导流管通过管夹和螺钉或螺栓固定在驾驶室的车身骨架上。作为基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之六所述空气导流管的进口端接口凸出驾驶室车身围板20mm,可方便地与空调蒸发器的空气出口通过压接或套接牢固地连在一起。作为基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之七所述空气导流管的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四个角设计成圆弧过渡段,空气导流管弯道段设计成圆弧过渡段,可减少空气导流管的流体阻力,且强度较好,不易损伤内饰件并便于内饰件的安装。以上改进方案可以单独或组合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车辆驾驶室通风的稳定性和顺畅性,使车辆驾驶室内的温度、湿度均勻,彻底解决空调效果不好的问题,降低能耗和驾驶室内的燥音,减少对内饰件的维护和保养;通风装置单独制作和设置在驾驶室的车身骨架上,可降低车辆内饰件的加工难度,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2是空气导流管与蒸发器或空气导流管之间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由空气导流管3、4和8、位于空气导流管内的风量调节装置、除霜出风装置1、前部出风装置2、后部出风装置6和7、空调蒸发器 5等组成,空气导流管3、4和8采用吹塑工艺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变形,所述空气导流管4和8的进口端设有凸出驾驶室车身围板的接口,该接口凸出驾驶室车身围板20mm与空调蒸发器5的空气出口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3与除霜出风装置1和前部出风装置2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8的未端与后部出风装置6和7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3、4和8的截面设计为矩形,矩形的四个角设计成圆弧过渡段, 空气导流管弯道段设计成圆弧过渡段,通过管夹和螺钉或螺栓固定驾驶室的车身骨架上,除霜出风装置1、前部出风装置2、后部出风装置6和7的出风口可调节出风方向和角度。图2所示,空气导流管8与空调蒸发器5之间采用压接方式连接,压接时使用密封垫9,密封垫9与空调蒸发器5接触的一端为锯齿型面,在受挤压时可加大密封垫9端面的局部变型,从 而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另一端设有与空气导流管8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插入槽,插入槽为C形变径槽,其外端槽口宽度小于空气导流管8管壁厚度,空气导流管8插入后,利用密封垫9的变形产生的应力将空气导流管8固定并形成密封层。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或联想到的产品,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包括空气导流管、位于空气导流管内的风量调节装置、出风装置、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管的进口端设有凸出驾驶室车身围板的接口,该接口与空调蒸发器的空气出口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与出风装置之间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设置于驾驶室的车身骨架上,所述出风装置的出风口可调节出风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包括空气导流管、位于空气导流管内的风量调节装置、出风装置、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管的进口端设有凸出驾驶室车身围板的接口,该接口与空调蒸发器的空气出口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与出风装置之间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空气导流管设置于驾驶室的车身骨架上,所述出风装置的出风口可调节出风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管由一段或一段以上组成,相邻段之间通过压接或套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或套接的两接口之间还设有密封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驾驶室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的一端为锯齿型面,另一端设有与空气导流管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插入槽,插入槽为变径槽,其局部宽度小于空气导流管管壁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衍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通达汽车内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