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74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可包括:中央支撑架,其设置在控制台侧盖和空气管道之间并且具有通孔,其中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以及所述中央支撑架的通孔相互连通;以及护栅部件,其形成为单独部件并且在其中包括空气通道,其中所述护栅部件组装至所述排出孔、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通道,从而通过所述护栅部件的空气通道在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和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之间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汽车的前部底 座气孔,其连接至汽车的空调装置并且位于驾驶员座位和前排乘客座位的前方的中央支撑 架之下。
技术介绍
一般地,汽车的空调装置构造为将外部空气引入到驾驶室内以冷却或者加热驾驶 室或者使驾驶室内的空气通风以使驾驶室舒适。底座气孔在控制台侧盖的表面上整体地形成,控制台侧盖位于中央支撑架的较低 端部,中央支撑架位于驾驶员座位和前排乘客座位的前方,并且底座气孔允许冷却或者加 热的空气朝包括驾驶员的前排乘客排出。然而,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中央支撑架100与底座气孔400不相互干涉,中 央支撑架100形成为朝汽车的后部突出而弯曲。因此,中央支撑架100的刚性支撑力被削弱,并且转向的NVH(噪声、振动、颠振) 特性也被削弱。另外,由于中央支撑架100设计为朝汽车的后部弯曲,所以有中央支撑架100会与 控制台主盖250干涉的问题,该控制台主盖250设置在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之间。同时,由于底座气孔400的方向改变叶片和控制台主盖250的模具角度不同,所以 控制台侧盖200和控制台主盖250单独地形成然后联接到一起,底座气孔400整体地形成 于控制台侧盖200。此时,模具角度不同意味着在成型后分离成型模具时,由于设置于底座气孔400 的方向改变叶片的倾斜角,控制台侧盖200和控制台主盖250的成型模具的分离方向是相 互不一致的。这样,由于模具角度不同,控制台侧盖200和控制台主盖250不能整体地形成,而 是单独形成然后相互联接,从而增大了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来增加对本专利技术总体背景的理解,其不应 作为该信息构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公知的现有技术的确认和任何形式的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其中中央支撑架设 置在空气管道的通道中以与底座气孔连通,从而控制台的前表面能够与仪表面板更接近, 从而增强了控制台的设计自由度,并且改进了转向装置的NVH特性,此外,控制台侧盖和控 制台主盖整体地形成,并且联接至通风孔的护栅部件单独地形成,从而与控制台盖单独形 成的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可以包括中央支撑架,其设置 在控制台侧盖和空气管道之间并且具有通孔,其中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以及所述中央支撑架的通孔相互连通;以及护栅部件,其形成为单独部件并且在 其中包括空气通道,其中所述护栅部件组装至所述排出孔、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通道,从而通 过所述护栅部件的空气通道在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和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之间连通。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以及所述中央支撑架的通孔可以 同轴地对齐。所述护栅部件可以包括前表面部分,其构造为安装在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 上;连通部分,其从所述前表面部分延伸,并且在其中包括所述空气通道,其中所述连通部 分穿过所述中央支撑架的通孔而与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接合,并且方向改变叶片设置在所 述空气通道中;以及锁定突起,其设置于所述连通部分的端部,并且锁定至所述空气管道的 通道的端部。所述锁定突起可以是钩子。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可以从结合在本申请 文件中的附图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变得显而易见,并在其中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 其中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周围 的驾驶室结构的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了在传统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周围的驾驶室的结构的视图。图4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应了解附图呈现了阐述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简化的表示,从而 不需要按比例绘制。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取向、位置 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确定。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全部的几个附图中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者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 行描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 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地,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方案,还覆盖可以包括在 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里的各种替代、改进、等效结构以及其他实 施方案。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周围 的驾驶室结构的视图,以及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底座气孔40在控制台侧盖20处形 成,控制台侧盖20设置于中央仪表板面板的一侧,并且构造为覆盖支撑转向装置的中央支 撑架10,所述转向装置连接至汽车的方向盘。此时,虽然连接至汽车的空调的空气管道30和底座气孔40的位置与现有技术是不同的,但是中央支撑架10还是设置为与一个通道重合(coincide),空调产生的冷却的或 者加热的空气在该通道中流动。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中央支撑架10的表面和控制台侧盖20的排出孔21相互 对应而重合,并且排出孔21和对应该排出孔21的中央支撑架10形成为与空气管道30连通。此时,通孔11在中央支撑架10的表面上形成,该通孔11与排出孔21和空气管道 30的通道31重合,中央支撑架10设置在控制台侧盖20的排出孔21与空气管道30的通道 31之间,从而使控制台侧盖20的排出孔21与空气管道30的通道31相互重合。像这样,当与现有技术比较时,控制台侧盖20的排出孔21和中央支撑架10的通 孔11保持相互重合,表示中央支撑架10朝中央仪表板面板移动,也就是,朝汽车的前部移 动。因此,这导致中央支撑架10朝汽车的后部倾斜预定角度的形状向前移动,其中中 央支撑架10沿中央仪表板面板的边界表面延伸,从而中央支撑架10沿中央仪表板面板的 向下的方向竖直地布置,从而支撑力施加于汽车地板上,因此中央支撑架10的刚性支撑力 被增强并且转向的NHV特性也被改进。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如此改变中央支撑架10的位置,可以避免与在现有 技术中在相同位置处设置的控制台主盖25干涉。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与底座气孔40整体形成的传统护栅部件被 移除,并且护栅部件41在底座气孔40的排出孔21处形成。因此,控制台侧盖20与控制台主盖25之间的模具角度不同的问题能够被解决,从 而控制台侧盖20和控制台主盖25能够整体地形成。如图2所示,底座气孔40的护栅部件41,其单独地连接至控制台侧盖20的排出孔 21,形成为能够使用锁定突起41c安装至空气管道30的通道31的端部,并处于控制台侧盖 20的排出孔21和中央支撑架10的通孔11重合的状态。也就是说,如图所示,护栅部件41,其为单独的部件,包括前表面部分41a,其具 有方向改变叶片45 ;连通部分41b,其从前表面部分41a向后延伸,并且在其中包括空气通 道48,以允许空气通过该空气通道48流动,并且固定地安装至控制台侧盖20的排出孔21 和中央支撑架10的通孔11中;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部底座气孔,包括:中央支撑架,其设置在控制台侧盖和空气管道之间并且具有通孔,其中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以及所述中央支撑架的通孔相互连通;以及护栅部件,其形成为单独部件并且在其中包括空气通道,其中所述护栅部件组装至所述排出孔、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通道,从而通过所述护栅部件的空气通道在所述控制台侧盖的排出孔和所述空气管道的通道之间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炳硕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