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1309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输油管连接的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出油管的下接头;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通过螺纹连接的扰流套,各所述扰流套内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输油管和出油管的内径相同,所述中心通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扰流盘;各所述扰流盘均呈圆环形,所述扰流盘上沿圆周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扰流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油、气、水混合效果好,可广泛用于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过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高产井的井下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油田上使用的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都是在地面上使用,还没有一种适合于井下的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目前应用的地面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的扰流片均占用了油、气、水三相流体流动管道的通径,从而减小了油、气、水在管道中的流动空间,产生了额外的生产压差,最终造成了油、气产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油、气产量,避免产生额外生产压差的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输油管连接的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出油管的下接头;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通过螺纹连接的扰流套,各所述扰流套内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输油管和出油管的内径相同,所述中心通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扰流盘;各所述扰流盘均呈圆环形,所述扰流盘上沿圆周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扰流片。每一所述扰流套内设置的所述两个扰流盘,其中一所述扰流盘上设置的扰流片为梯形扰流片,数量为六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梯形扰流片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每个所述梯形扰流片两侧边的夹角为30° ;另一所述扰流盘上设置的扰流片为梯形扰流片,数量为八个,相邻的两个该所述梯形扰流片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每个该所述梯形扰流片两侧边的夹角为20°。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两端各分别设置有一提钩。所述扰流装置内设置的所述扰流套的数量为四个。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生产井的油管与套管所形成的环形空间作为油、气、水三相混合装置的混合空间,三相混合装置不占用油、 气、水管道通径,加大了油、气、水在管道中的流动空间,使其能够充分混合均勻,且不影响生产井中油管和套管的正常工作。2、本专利技术将上接头与输油管连接,下接头与出油管连接, 分别作为进口与出口 ;当油、气、水三相流体通过输油管流入本专利技术的扰流装置时,由于扰流装置中各扰流套的内径与油管的内径相同,流体受到的扰流片的阻力被不断地切割,向前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改变,此过程产生很小的压力损失,从而不影响油井中的油、气产量。3、本专利技术由于每个扰流套内都设置有第一扰流盘和第二扰流盘,而第一扰流盘和第二扰流盘的扰流片的数量、尺寸和角度均不一样,因此当油、气、水三相分离的流体流入本专利技术装置时,随着流体进入多级扰流套后,油、气、水各相的分布趋于均勻化,并达到稳定状态,形成稳定的气泡流。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油、气、水混合效果好,可广泛用于油、 气、水三相流混合过程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扰流套结构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扰流盘结构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扰流盘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用于与输油管螺纹连接的上接头1,上接头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扰流装置2,扰流装置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下接头3,下接头3的另一端用于螺纹连接出油管。如图1、图2所示,扰流装置2包括若干通过螺纹连接的若干扰流套4,各扰流套4 的结构相同,其内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内径与输油管和出油管的内径相同,中心通孔内间隔设置有第一扰流盘5和第二扰流盘6。如图3所示,第一扰流盘5呈圆环形,第一扰流盘5的圆环上沿圆周方向均勻间隔设置有六个梯形扰流片51,其中相邻的两个扰流片5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每个扰流片51两侧边的夹角为30°,第一扰流盘5的内径为62mm。如图4所示,第二扰流盘6呈圆环形,第二扰流盘6的圆环上沿圆周方向均勻间隔设置有八个梯形扰流片61,其中相邻的两个扰流片6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每个扰流片61两侧边的夹角为20°,第二扰流盘6的内径为62mm。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盘5和第二扰流盘6上设置的扰流片的数量不同,具体设置数量可以自行确定,扰流盘上设置的扰流片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等其他多边形形状。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为上接头1与输油管连接,下接头3与出油管连接,分别作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进口与出口 ;当油、气、水三相流体通过输油管流入本专利技术的扰流装置2 时,由于扰流装置2中各扰流套4的内径与油管的内径相同,流体受到的第一扰流盘5上的扰流片51和第二扰流盘6上的扰流盘61的阻力被不断地切割,向前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改变,此过程产生很小的压力损失。由于每个扰流套4内都设置有第一扰流盘5和第二扰流盘6,而第一扰流盘5和第二扰流盘6的扰流片51和扰流片61的数量、尺寸和角度不一样,因此当油、气、水三相分离的流体流入本专利技术装置时,随着流体进入多级扰流套4后, 油、气、水各相的分布趋于均勻化,并达到稳定状态,形成稳定的气泡流。上述实施例中,上接头1和下接头3的两端各分别设置有一提钩7,用于提取本专利技术装置。上述实施例中,扰流装置2内设置的扰流套4数量为四个。上述实施例中,上接头1和下接头3分别与27/8寸油管相连,分别作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进口与出口。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输油管连接的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出油管的下接头;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通过螺纹连接的扰流套,各所述扰流套内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输油管和出油管的内径相同,所述中心通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扰流盘;各所述扰流盘均呈圆环形,所述扰流盘上沿圆周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扰流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输油管连接的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出油管的下接头; 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通过螺纹连接的扰流套,各所述扰流套内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输油管和出油管的内径相同,所述中心通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扰流盘;各所述扰流盘均呈圆环形,所述扰流盘上沿圆周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扰流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水三相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扰流套内设置的所述两个扰流盘,其中一所述扰流盘上设置的扰流片为梯形扰流片,数量为六个, 相邻的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良蒋世全李利品党瑞荣许亮斌谢雁陈红新盛磊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