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豆林涛专利>正文

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66471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外直管体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其特点是在外直管体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和中间为柱状的左螺旋芯和右螺旋芯,从进口法兰端到出口法兰端方向,外直管体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左螺旋芯、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和右螺旋芯。优点在于:节约能耗、结构简单、造价低,采用一体装置不易产生泄漏、无需特别维护、流体流动阻力低、处理量大、能实现连续快速高效混合、适应性强、运行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种流体的混合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直管式旋流混合器
技术介绍
很多工业及科研部门均使用机械搅拌的方法进行液体,气体等流体的混合或反应 过程,如润滑油的调合、化工产品的反应和某些食品工业的混合环节等。目前经常使用带有 搅拌器的混合罐进行上述过程。而在气液混合或反应过程中则采用大直径的吸收塔等,以 上设备共同缺点是效率低、能耗大、结构复杂、设备维护费高,有时在机械搅拌的情况下,还 需要电动机传动,并且传动轴也需要较高要求的密封装置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可 以容易的实现两种或多种流体的均勻混合。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 外直管体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其特点是在外直管体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 柱状单元和中间为柱状两端为圆锥的左螺旋芯和右螺旋芯,从进口法兰端到出口法兰端方 向,外直管体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左螺旋芯、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 和右螺旋芯,中部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直径较小的两端相连接,左螺旋芯、右螺旋芯 和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组成旋流腔。所述的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左螺旋芯和右螺旋芯安装在外直管体内以静配合 的方式紧密相套。所述的左螺旋芯上加工有18 22条右螺旋槽。所述的右螺旋芯上加工有18 22条左螺旋槽。所述的旋流腔沿左螺旋槽和右螺旋槽锥顶方向旋流腔体积逐渐减少。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节约能耗、结构简单、造价低,采用一体 装置不易产生泄漏、无需特别维护、流体流动阻力低、处理量大、能实现连续快速高效混合、 适应性强、运行安全可靠。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1中1、进口法兰,2、外直管体,3、左螺旋芯,4、右螺旋芯,5、中间为漏斗形柱状 单元,6、左螺旋槽,7、右螺旋槽,8-1、第一旋流腔,8-2、第二旋流腔,8-3、第三旋流腔,8-4、 第四旋流腔,9、出口法兰。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如下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2、外直管体2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1和出口法兰9,其特点是在外直管体2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和中间 为柱状两端为锥形的左螺旋芯3和右螺旋芯4,从进口法兰1端到出口法兰9端方向,外直 管体2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左螺旋芯3、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 和右螺旋芯4,中部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直径较小的两端相连接,左螺旋芯3、右螺 旋芯4和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组成旋流腔,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左螺旋芯3和右 螺旋芯4安装在外直管体内2以静配合的方式紧密相套,左螺旋芯3上加工有18 22条 左螺旋槽6,右螺旋芯4上加工有18 22条右螺旋槽7,旋流腔沿左螺旋槽3和右螺旋槽 4锥顶方向旋流腔体积逐渐减少。 使用时外直筒体2通过进口法兰1的一端连接输入管,出口法兰9 一端连接输出 管。由输入管输入待混合流体,首先由第一旋流腔8-1进行扩散后通过左螺旋芯3沿左螺 旋槽6方向旋转流动;然后进入第二旋流腔8-2汇合进行自我搅拌,由于沿流动方向体积逐 渐减少自我搅拌加速;再通过第三旋流腔8-3扩散后通过右螺旋芯,此时沿向左自我旋转 的流体撞击切割后开始沿右螺旋槽7反向流动,再次经过第四旋流腔8-4汇合加速自我搅 拌。通过流体流动方向、速度、体积的改变产生自我搅拌,自我混合。权利要求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2)、外直管体(2)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1)和出口法兰(9),其特征在于在外直管体(2)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和中间为柱状两端为圆锥的左螺旋芯(3)和右螺旋芯(4),从进口法兰(1)端到出口法兰(9)端方向,外直管体(2)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左螺旋芯(3)、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和右螺旋芯(4),中部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直径较小的两端相连接,左螺旋芯(3)、右螺旋芯(4)和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组成旋流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左螺旋芯 (3)和右螺旋芯(4)安装在外直管体(2)内以静配合的方式紧密相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左螺旋芯(3)上加工有18 22条左 螺旋槽(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右螺旋芯(4)上加工有18 22条右 螺旋槽(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旋流腔沿左螺旋槽(3)和右螺旋槽(4) 锥顶方向旋流腔体积逐渐减少。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外直管体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其特点是在外直管体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和中间为柱状的左螺旋芯和右螺旋芯,从进口法兰端到出口法兰端方向,外直管体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左螺旋芯、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和右螺旋芯。优点在于节约能耗、结构简单、造价低,采用一体装置不易产生泄漏、无需特别维护、流体流动阻力低、处理量大、能实现连续快速高效混合、适应性强、运行安全可靠。文档编号B01F5/06GK201632200SQ20102017433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任淑君, 豆林涛, 赵如辉 申请人:豆林涛;赵汝辉;任淑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2)、外直管体(2)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1)和出口法兰(9),其特征在于:在外直管体(2)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和中间为柱状两端为圆锥的左螺旋芯(3)和右螺旋芯(4),从进口法兰(1)端到出口法兰(9)端方向,外直管体(2)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左螺旋芯(3)、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和右螺旋芯(4),中部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直径较小的两端相连接,左螺旋芯(3)、右螺旋芯(4)和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组成旋流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豆林涛赵如辉任淑君
申请(专利权)人:豆林涛赵汝辉任淑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