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881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静态混合器,包括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和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所述螺旋片为矩形片材沿长度方向扭转180°;所述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中包括三个并排的大直径螺旋片,所述三个大直径螺旋片截面为相互外切同时又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相内切的三个大圆;所述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中包括三个并排的小直径螺旋片,所述三个小直径螺旋片截面为位于相邻两个大直径螺旋片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之间的三个空隙处的、分别与相邻两个大圆相外切同时又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相内切的三个小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静态混合器能够提高混合效率、强化混合强度,并降低混合压降和设备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大型生产装置,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静态混合器
技术介绍
现有管道式静态混合器多为管道内按一定规律布置螺旋片的结构,或者为管道内 以螺旋片单元和交叉X型单元组合的结构,此类静态混合器具有混合均勻、结构简单、混合 效果好等优点。随着近年来装置规模的大型化,设备、管道尺寸大幅增加,由于螺旋片本身受结构 和制造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静态混合器的单个混合单元长度大大加长,不仅给管道布置带 来困难,同时由于混合器长度的增加,使混合器的压力损失增大,设备制造成本升高。与本技术相近的现有技术有CN 2150916( —种静态混合器)和 CN2275477Y(—种新型高强度静态混合器),这两项专利技术的共同点是在混合器主管 内装有至少两组以上多管束混合元件,该混合元件的每根管束内均装有扭曲呈185° 190°的螺旋片,混合元件之间需设置混合腔,用以沟通两个混合体并增强其混合效果。这 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混合器主管内并列设多组管束,每个管束混合单元之间相对 独立,每个管束内的混合液体只能通过混合腔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器长度必然增加,压降增 加;且管束与管束之间的空间不能利用,单位长度混合器的效率下降;同时由于在管内设 置多组管束混合元件,使混合器结构复杂,加工制造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器结构复杂,单位长度混合效率低、加工制造难度 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态混合器,能够提高混合效率、强化混合强度,并降低 混合压降。本技术的静态混合器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静态混合器壳体1内设置螺旋片混合单元组5 ;所述螺旋片混合单元组5包括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和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 ;所述螺旋片为矩形片材沿长度方向(即纵向,也是轴向)扭转180°得到;所述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中包括三个并排的大直径螺旋片,所述三个大直径螺旋 片截面为相互外切同时又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相内切的三个大圆;所述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中包括三个并排的小直径螺旋片;所述三个小直径螺旋 片截面为位于相邻两个大直径螺旋片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之间的三个空隙处的、分别与相 邻两个大圆相外切同时右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相内切的三个小圆。所述大直径螺旋片的直径r、小直径螺旋片的直径a与混合器壳体直径R之间的关 系符合如下式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静态混合器壳体1内可以纵向设置η组螺旋片混合单元组5,所述螺旋片混合 单元组5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6连接;η的数目可以由工艺的需要确定。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与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等长,或者是两个等长的小螺旋片混 合单元2纵向通过连接件6连接组成的总长度与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相等。新型连接件6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活动插接结构,或者插接后再焊接固定。所述的连接件6为两个端头为半球形体、椭球形体、圆柱体或矩形体的实心圆柱 体;所述连接件6 —端沿轴线设置一个水平开口 7,另一端沿轴线设置一个垂直开口 8,开口厚度与所述螺旋片的厚度相等。所述水平开口 7和垂直开口 8正交于圆柱体中心点9,或者重叠,重叠量不超过所 述螺旋片厚度的3倍。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可以为螺旋片厚度的3倍,圆柱体的长度可以为螺旋片厚度的 6倍。所述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之间的孔隙处 可以设置挡液板4。所述挡液板4设置在同一截面上或者交错布置。本技术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施静态混合器壳体内部设置小螺旋片混合单元和大螺旋片混合单元,大螺旋片混合 单元中的三个大螺旋片的截面为相互外切三个大圆,这三个圆同时与静态混合器壳体相内 切;小螺旋片混合单元中的三个小螺旋片位于两两大螺旋片与静态混合器壳体之间的空隙 处,其截面为三个小圆,分别与两个大圆相外切同时与静态混合器壳体相内切。大螺旋片和小螺旋片均为矩形材料沿长度方向扭转180°得到的螺旋片。小螺旋 片混合单元可以与大螺旋片混合单元等长,也可以是两个等长的小螺旋片混合单元纵向呈 90°、以新型连接件相连,组合成总长度与大螺旋片混合单元相等。小螺旋片混合单元和大 螺旋片混合单元共同构成一组螺旋片混合单元组。静态混合器壳体内可以设置如上所述的一组螺旋片混合单元组,也可以设置多 组,相邻螺旋片混合单元组内相对应的大螺旋片混合单元或小螺旋片混合单元纵向互呈 90°,用连接件首尾相连。连接件为实心圆柱体,连接件的两端为半球形体、椭球形体、也可以是矩形体或者 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螺旋片厚度的3倍,圆柱体的长度为螺旋片厚度的6倍。连接件一 端沿轴线设置一个水平开口,另一端沿轴线设置一个垂直开口,水平开口和垂直开口等长, 开口厚度与螺旋片的厚度相等。水平开口和垂直开口可以刚好正交于圆柱的中心,也可以 在中心处有一定重叠,重叠量不超过螺旋片厚度的3倍。前一组螺旋片混合单元组的末端插入连接件的水平开口中,下一组螺旋片混合单 元组则插入连接件的垂直开口中,这样两组螺旋片混合单元组则呈90°连接,如有多组螺 旋片混合单元组,则以此类推,用多个连接件相连。连接件与螺旋片之间可采用活动插接方4式,方便拆卸,也可以插接后再焊接固定。为了保证如图2所示阴影4处不出现短路,以增强混合效果,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在 静态混合器壳体1内沿长度方向上分段设置挡液板,挡液板可以设置在同一截面上也可以 交错布置。与现有技术的静态混合器相比,本技术进行了如下改进1、现有管道式静态混合器在管道内只设置一组与管道等径螺旋片。改进的每一组 静态混合器在混合器壳体内设置六个螺旋片。这六个螺旋片分为大小两种直径,大直径的 三个截面为与管壁相内切的三个圆,三个圆之间相互外切;小直径的三个螺旋片位于三个 大直径相切圆与管壁的空隙处,小直径的三个截面是与混合器壳体相内切同时与相邻的两 个大圆相外切的小圆。这种改进结构大大提高了大直径管道内单位长度的混合强度,可以 有效缩短混合器长度,具有结构简单、压降小、加工易、混合效果好的优点。2、现有技术是在混合器主管内装有多管束混合元件,每根管束内均装有扭曲呈 185° 190°的螺旋片,并设置混合腔。本技术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在壳体内设置一组 扭曲呈180°的螺旋片,但这些螺旋片无需在混合器主管内再设置混合元件管束,使混合器 管道内的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不需另外设置混合腔,可以有效缩短混合器长度。3、在本技术静态混合器内可以设置多组螺旋片混合单元,纵向螺旋片之间呈 90°夹角,且本技术提供了螺旋片混合单元之间的连接件,不仅能起到相邻混合单元 的螺旋片之间的加强连接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混合效果。总而言之,本技术在一段静态混合器壳体内布置大小螺旋片混合单元,使被 混合的液体在螺旋片的作用下旋转前行,达到一定的混合目的,这些螺旋片之间由于没有 管道的限制,混合液还可以在螺旋片之间进一步接触,充分混合。多组螺旋片混合单元呈 90°连接,可以使被混合的液体在螺旋前行的过程中不断被切分,以增强混合效果。挡液板 的设置可以防止液体局部走短路,提高了混合器内部分空间的利用率。新型连接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得螺旋片混合单元之间的连接不占用额外的 静态混合器长度空间,是减少静态混合器长度的重要措施。本技术所述的静态混合器有效地解决了大型化装置静态混合器直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态混合器,包括静态混合器壳体(1)和螺旋片混合单元组(5),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态混合器壳体(1)内设置螺旋片混合单元组(5);  所述螺旋片混合单元组(5)包括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和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  所述螺旋片为矩形片材沿长度方向扭转180°;  所述大螺旋片混合单元(3)中包括三个并排的大直径螺旋片,所述三个大直径螺旋片截面为相互外切同时又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相内切的三个大圆;  所述小螺旋片混合单元(2)中包括三个并排的小直径螺旋片,所述三个小直径螺旋片截面为位于相邻两个大直径螺旋片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之间的三个空隙处的、分别与相邻两个大圆相外切同时又与静态混合器壳体(1)相内切的三个小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毅夫王秋萍吴德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