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259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纱线卷绕机。作为纱线卷绕机的自动络纱机包括:摇架、接触罗拉(29)、和横动装置。摇架将供纱线的卷装(30)卷绕的卷绕纱管(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接触罗拉(29)与卷装(30)接触并旋转。横动装置与接触罗拉(29)独立地设置,使纱线在卷装(30)的表面横动。接触罗拉(29)形成为锥形状。该接触罗拉(29)的大小直径比(d2/d1)比卷绕纱管(22)的大小直径比(D2/D1)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纱线卷绕机。详细地说,涉及在具有往复驱动横动导纱器而使被该横动导纱器引导的纱线横动的横动装置的纱线卷绕机中,与纱线的卷装接触并旋转的接触罗拉的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具有横动装置的纱线卷绕机,该横动装置通过往复驱动横动导纱器,从而使纱线在卷装表面横动。这样的纱线卷绕机例如被日本特开2006-298499号公报公开。这种纱线卷绕机为了防止纱线被过度地摆绕而导致横动不稳定,而具有与卷装表面接触并旋转的接触罗拉(日本特开2006-298499号公报中的导向罗拉)。此外,如日本特开 2006-298499号公报的附图中记载的那样,这样的接触罗拉通常为圆筒形(或圆柱形)。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以往的纱线卷绕机进行简单说明。这种纱线卷绕机具有 接触罗拉103、横动臂105、横动臂驱动电机106、以及纱线引导部件107。接触罗拉103与纱管100(或卷装101)的表面接触。在横动臂105的前端形成有横动导纱器104。纱线引导部件107将纱线110引导至可供所述横动导纱器104捕捉的位置。在上述那样的纱线卷绕机中,多采用积极地旋转驱动卷装101或接触罗拉103中的任一方、并使另一方从动旋转的结构。以下,对将卷装101作为驱动侧并使接触罗拉103 从动旋转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的侧视图所示,通过使纱管100(或卷装101)旋转,而将纱线110卷绕在卷装101的表面。如图6中用箭头表示那样,通过横动臂驱动电机106来左右地往复旋转驱动横动臂105,由此,能够以圆弧状往复驱动横动臂104。由于一边使纱管100(或卷装101) 旋转,一边在将纱线110勾挂在横动导纱器104上的状态下以圆弧状往复驱动该横动导纱器104,因此能够使纱线110在旋转的卷装101的表面左右(卷装101的宽度方向)横动, 并将其卷绕在旋转的卷装101的表面。如图7所示,纱管100(或卷装101)和接触罗拉103以接触的状态旋转。此时,卷装101与横动导纱器104之间的纱线110的一部分与接触罗拉103的周面接触。因此,在即将卷绕到卷装101上的纱线110与接触罗拉103的周面之间作用有摩擦力。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像这样使纱线110与接触罗拉103的外周面暂且接触的情况称为“压印”,并将纱线110像这样与接触罗拉103接触的部分的长度称为“压印长度”。 通过使纱线110压印在接触罗拉103上,能够使该纱线110的横动稳定。将横动导纱器104 和、纱线110与接触罗拉103表面接触的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自由长度”。从准确地进行纱线110的横动的观点出发,希望在压印在接触罗拉103上的纱线 110与该接触罗拉103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压印在接触罗拉103上的纱线110通过该接触罗拉103的旋转被送出到卷装101侧,并通过卷装101的旋转而卷绕在该卷装101的表面。 因此,在接触罗拉103送出纱线110的速度与卷装101卷绕纱线110的速度不同的情况下, 就会在接触罗拉103上常常发生所述滑动。接触罗拉103送出纱线110的速度与该接触罗拉103的圆周速度大致一致。卷装101卷绕纱线110的速度与该卷装101的圆周速度大致一致。因此可以说,在卷装101的圆周速度与接触罗拉103的圆周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所述滑动。这里,如图8A所示,在筒子纱卷装的情况下,卷装的圆周速度在该卷装表面的任何位置都是相同的。由于通过旋转驱动该卷装而使接触罗拉从动旋转,因此,该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与卷装的圆周速度大致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纱线被横动臂横动到卷装表面的哪个位置,从接触罗拉送出纱线的速度与卷装卷绕纱线的速度都基本一致。因此,在将纱线卷绕在筒子纱卷装上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在纱线与接触罗拉之间产生滑动。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锥体卷卷装的情况下,相对于卷装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圆周速度,越趋向卷装的大直径侧,圆周速度越大,越趋向卷装的小直径侧,圆周速度越小。将卷装的圆周速度与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大致相等的部位称为“等速点”。在将纱线卷绕在锥体卷卷装上的情况下,在与等速点相比位于小直径侧的位置上,卷装的圆周速度比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小。其结果是,当纱线被横动至锥体卷卷装的小直径侧时,卷装卷绕纱线的速度比从接触罗拉送出纱线的速度慢,因此,卷装与接触罗拉之间的纱线的张力降低。在将纱线卷绕在锥体卷卷装上的情况下,在与等速点相比位于大直径侧的位置上,卷装的圆周速度比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大。因此,当纱线被横动至锥体卷卷装的大直径侧时,卷装卷绕纱线的速度比从接触罗拉送出纱线的速度快,因此,卷装与接触罗拉之间的纱线的张力变大,纱线被拉拽而在接触罗拉与纱线之间产生滑动。这样,在锥体卷卷装的卷绕时,卷绕在卷装上的纱线的张力在卷装的大直径侧和小直径侧会发生变动。具体来说,相对于等速点上的卷绕张力,卷装的小直径侧的卷绕张力低,卷装的大直径侧的卷绕张力高。其结果是,在卷装的大直径侧容易发生跳花 (stitching、织疵),有时会生成不良卷装。以上问题的起因是,与卷装为锥体形状相比,接触罗拉为圆筒形状(或圆柱形状),因此会在卷装与接触罗拉之间产生圆周速度差。关于这一点,日本实开平3-4925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与纱管(纸管)的形状相配合地形成为锥形状(锥体形状)的接触罗拉 (卷装驱动卷筒)。日本实开平3-49259号公报因此能够减少纸管与驱动卷筒之间的滑动。但是,在纱线卷绕机上形成锥体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根据该卷装的用途、纱线品种等而使用各种形状的卷绕纱管。但是,由于日本实开平3-49259号公报中记载的接触罗拉(卷装驱动卷筒)是与纱管(纸管)的形状相配合地形成的部件,因此,用一个接触罗拉只能对应于一个种类的卷绕纱管。因此,在日本实开平3-49259号公报的结构中,必须每次对不同形状的纱管准备接触罗拉,因此在成本方面存在问题。由于每当改变纱管的形状时都必须更换接触罗拉,因此还存在给操作者造成负担的问题。日本实开平3-49259号公报的结构虽然在卷装的卷绕开始时能够防止滑动,但是被认为随着纱线卷绕在纱管的周围、卷装卷绕变粗,会有滑动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随着卷装卷绕变粗,该卷装的大直径侧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侧的直径的比会发生变化,因此该卷装的形状与日本实开平3-49259号公报的接触罗拉的形状会变得不一致。这样,在日本实开平3-49259号公报的结构中,随着卷装卷绕变粗而常常发生滑动,因此,在最终生成的卷装的品质不良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机,该纱线卷绕机能够对应于各种纱管形状,并能够形成高品质的锥体卷卷装。根据本技术的观点,纱线卷绕机包括纱管支承部、接触罗拉、和横动装置。所述纱管支承部将供纱线的卷装卷绕的纱管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接触罗拉与所述卷装接触并旋转。所述横动装置与所述接触罗拉独立地设置,使纱线在所述卷装的表面横动。 所述接触罗拉形成为锥形状。该接触罗拉的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的比率,比所述纱管的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的比率小。像这样,使接触罗拉成为锥形状,由此,与使该接触罗拉的形状成为圆筒形状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在接触罗拉与锥体卷卷装之间产生的圆周速度差。由此,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支承部,将供纱线的卷装卷绕的纱管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接触罗拉,与所述卷装接触并旋转;以及横动装置,与所述接触罗拉独立地设置,使纱线在所述卷装的表面横动,所述接触罗拉形成为锥形状,并且,该接触罗拉的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的比率,比所述纱管的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的比率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3.17 JP 2010-060890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管支承部,将供纱线的卷装卷绕的纱管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接触罗拉,与所述卷装接触并旋转;以及横动装置,与所述接触罗拉独立地设置,使纱线在所述卷装的表面横动, 所述接触罗拉形成为锥形状,并且,该接触罗拉的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的比率,比所述纱管的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的比率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管支承部具有小直径侧支承部和大直径侧支承部,以便能够支承锥体形状的纱管,所述接触罗拉的所述小直径侧端部以与所述小直径侧支承部对应的方式配置,所述接触罗拉的大直径侧端部以与所述大直径侧支承部对应的方式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罗拉的所述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所述小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的比率为 1. 1以上且不足1.8。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管支承部构成为,至少能够支承大直径侧端部的直径相对于小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保伸牟田胜文竝川哲也森秀茂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