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49203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轧钢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轧机、水冷槽、两条运输链和两个卷取机,其中:所述水冷槽从其进口叉开为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分别对应一条所述运输链;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包括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所述变向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口直线段和出口直线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水冷槽的进口设置有第一对夹送辊,所述第二水冷支槽的出口直线段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对夹送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降低了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轧钢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在立式有芯卷取机作为卷取设备的轧钢生产系统中,在三叉区中采用多对夹送辊对带钢进行夹送和变向,适用于各种不同薄厚的带钢,同时在该生产系统的三叉区中设置有水冷导槽,起输送带钢的作用,水冷导槽为三层,中间层为输送带钢的导槽,旁边两层通水以对中间的导槽进行冷却防止导槽变形,水不直接流到带钢上。现有的一种采用立式有芯卷取机作为主要卷取设备的轧钢生产系统中,由于带钢从轧机中输送出后必须分开进入到两条运输链中以适应轧机的轧制速度,这种带钢出末架轧机后需要分成两路,并通过水冷导槽进入到运输链上,现有的水冷导槽采用多段直线槽组成,在各段直线水冷导槽连接处设置有夹送辊,实现带钢的输送和方向的及时更换,请参考附图1,现有的一种轧钢生产系统中三叉区的每条水冷导槽16采用两段直线水冷导槽组成,在末架轧机的出口设置一对夹送辊,在每条输送路上的两端直线水冷导槽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对夹送辊15,在每路水冷导槽的末端设置一对夹送辊,整个三叉区设置有五对夹送辊,在实际的轧制生产过程中,夹送辊虽然可以对带钢实现夹送和变向,但是夹送辊是整个三叉区事故发生率比较高的部件,所以每增加一对夹送辊就会增加轧钢生产过程中的事故率,上述轧钢生产系统中,采用五对夹送辊,使得整个生产过程中事故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钢生产系统,以降低整个轧钢生产系统的故障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钢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轧机、水冷槽、两条运输链和两个卷取机,其中:所述水冷槽从其进口处分为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分别对应一条所述运输链;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包括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所述变向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口直线段和出口直线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水冷槽的进口设置有第一对夹送辊,所述第一水冷支槽的出口直线段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对夹送辊。优选的,上述轧钢生产系统中,所述第二水冷支槽也包括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所述出口直线段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对夹送辊。优选的,上述轧钢生产系统中,所述运输链为平板运输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中,水冷槽的第一水冷支槽由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三部分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水冷支槽采用直线水冷槽和弧线水冷槽组成,弧线水冷槽起到使带钢变向的作用,所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第一水冷支槽上的各段直线水冷槽连接处设置夹送辊,减少了夹送辊的安装数量,因此降低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的故障率。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中,第二水冷支槽同样由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三部分组成,第二水冷支槽同样采取直线水冷槽和弧线水冷槽组成,弧线水冷槽起到引导带钢变向的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第二水冷支槽上的各段水冷槽连接处设置夹送辊,进一步减少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中三叉区上夹送辊的安装数量,由于夹送辊的数量减少,因此,进一步降低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的故障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中三叉区中各个设备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现在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到的技术名词解释如下:三叉区,指的是在窄带钢采用立式卷取机卷取的轧制生产线中,带钢出精轧后(终轧温度大于或者等于850℃),脱尾在平板运输链上冷却后达到卷取温度(650℃左右)再进行卷取,在整个轧钢生产线中,必须配备两条平板运输链、两台卷取机才能与轧制节奏匹配,窄带钢出末架轧机后要分成两路,分别进入到配备的两条平板运输链上,在末架轧机和两条平板运输链之间的设备称为三叉区。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钢生产系统,降低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的故障率。请参考附图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其中,A指的是三叉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轧机1、水冷槽、两条运输链(运输链5和运输链6)和两个卷取机(卷取机7和卷取机8),其中:水冷槽从其进口叉开为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其中第一水冷支槽对应运输链5,第二水冷支槽对应运输链6,;从运输链5上运送的带钢被卷取机7卷取,从运输链6上运送的带钢被卷取机8卷取;第一水冷支槽包括进口直线段9、变向弧形段10和出口直线段11,其中变向弧形段10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直线段9和出口直线段11平滑过渡连接,水冷槽的进口设置有第一对夹送辊2,第一水冷支槽的出口直线段11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对夹送辊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中,水冷槽的第一水冷支槽由进口直线段9、变-->向弧形段10和出口直线段11三部分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水冷支槽由弧形段水冷槽和两段直线段水冷槽组成,带钢从轧机1中出来后进入分成两路,进入到第一水冷支槽中的带钢从进口直线段9进入,经过变向弧形段10变向后进入到出口直线段11,弧形段水冷槽进行对带钢的导向,改变了现有的在水冷支槽的折弯处采用夹送辊实现变向的情况,减少了夹送辊的安装数量,降低了三叉区的故障率,因此降低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的故障率。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水冷支槽采用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三部分组成,同理,第二水冷支槽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请参考附图3,第二水冷支槽包括进口直线段12、变向弧形段13和出口直线段14,出口直线段14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对夹送辊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第二水冷支槽同样可以由进口直线段12、变向弧形段13和出口直线段14三部分水冷槽组成,第二水冷支槽同样采取弧线段水冷槽和两条直线段水冷槽组成,弧线水冷槽起到引导带钢变向的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第二水冷支槽上的各直线段水冷槽连接处设置夹送辊,进一步减少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中三叉区上夹送辊的数量,由于夹送辊的数量减少,进一步降低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的故障率。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轧钢生产系统中,运输链优选的采用平板运输链。请参考附图,与现有技术中轧钢生产系统中的三叉区采用五对夹送辊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都采用直线和弧线的延伸方式,减少了直线水冷槽连接处的夹送辊,请参考附图3,改进后的三叉区采用三对夹送辊,减少了两对夹送辊,由于夹送辊处的故障率比较高,所以减少了两对夹送辊,从而就减少了两个事故点,降低了整个轧钢生产系统的故障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钢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轧机、水冷槽、两条运输链和两个卷取机,其中:所述水冷槽从其进口处分为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分别对应一条所述运输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包括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所述变向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口直线段和出口直线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水冷槽的进口设置有第一对夹送辊,所述第一水冷支槽的出口直线段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对夹送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钢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轧机、水冷槽、两条运输链和两个卷取机,其中:所述水冷槽从其进口处分为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和第二水冷支槽分别对应一条所述运输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支槽包括进口直线段、变向弧形段和出口直线段,所述变向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口直线段和出口直线段平滑过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