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韩华专利>正文

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51562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承载有多个小车的负载导轨,每一小车均可加装有负载;分别设置在负载导轨两端的前待转平台和后待转平台;与该负载导轨形成上下平行设置的空载导轨;分别连接在负载导轨和空载导轨之间的前过渡导轨及前活动轨和后过渡导轨及后活动轨;以及小车由负载导轨运行到前过渡导轨上的前转轨装置和小车由后过渡导轨运行到负载导轨上的后转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让小车在两通道上作闭合路径的循环运行,使导轨上可以有多台小车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涉,使小车回程不占用运输时间,减少起重机的空载时间,大大提高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电装卸设备,用于港口集装箱装卸货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一般仅有一台小车,小车在一个通道内往返运动。 有二台小车的集装箱起重机也是分前后导轨,小车分别在各自的导轨上往返运动。现有的多数起重机都仅有一个小车通道,小车的回程时间成了起重机的空载时间。另外,德国专利 (申请号为200480007783.0)公开了一种至少具有两个上下运行轨道的多小车集装箱起重机,在所述小车运行轨道上,各小车与滚轮、驱动装置和提升装置一起运行行驶,其适用于集装箱船的快速装运和卸载,同时可以装载和卸载多个集装箱,但其存在结构复杂,操控较难且成本高的缺陷,不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随着世界集装箱运输的旺盛需求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对集装箱装卸技术装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设计一种高效率的岸边集装箱装卸系统,以满足船舶大型化和高速化对起重机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在现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负载导轨的上方铺设空载导轨作为小车的回程导轨,形成上下两层导轨,上下两个通道。两层导轨之间由前、后过渡导轨及其活动轨连通,小车可在两通道上作闭合路径的循环运行,使导轨上可有多台小车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涉,使小车回程不占用运输时间,减少起重机的空载时间,大大提高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承载有多个小车的负载导轨,每一小车均可加装有负载;分别设置在负载导轨两端的前待转平台和后待转平台;与该负载导轨形成上下平行设置的空载导轨;分别连接在负载导轨和空载导轨之间的前过渡导轨及前活动轨和后过渡导轨及后活动轨;以及小车由负载导轨运行到前过渡导轨上的前转轨装置和小车由后过渡导轨运行到负载导轨上的后转轨装置。所述前转轨装置由前弹性顶杆、连接该前弹性顶杆的前驱动器、及前活动轨构成, 该前活动轨连接前过渡导轨。所述后转轨装置由后弹性顶杆、连接该后弹性顶杆的后驱动器、及后活动轨构成, 该后活动轨连接后过渡导轨。所述小车上设有顶板,小车在负载导轨上运动时,其顶板可顶开转轨装置的活动轨。所述小车前后均设置防止小车运行中相互碰撞的防碰撞开关。所述前、后过渡导轨外侧及活动轨外侧设有辅轨,小车的车轮外侧均设有辅轮,以使小车在前后过渡导轨上运行时,具有较大的爬升力,从而可增大前、后过渡导轨及其活动轨的倾角。所述小车沿导轨平行布设有供电滑触线,在转轨门处设置转线门,转线门与转轨门形式相同,与转轨门并联,随转轨门同步动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一台起重机有上下两层导轨,形成上下两个小车通道,上导轨为空载导轨,下导轨为负载导轨;2、负载导轨与空载导轨之间由前、后过渡导轨及其活动轨连通。前过渡导轨与前待转平台之间设前转轨门,后过渡导轨与后待转平台之间设后转轨门;两转轨门都有常开、 常闭两种状态,常开、常闭状态由弹性顶杆工位决定。只要将前、后转轨门的弹性顶杆设定在另一个工位,就可改变前、后转轨门常开、常闭状态,达到适用装船和卸船任务的要求;3、一台起重机上可同时有多台小车工作,多台小车在上下导轨间循环作业,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轨门的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轨门的另一结构B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的小车的主视图;图5B是本技术的小车的俯视图;图5C 是本技术的小车的侧视图。10负载导轨11 前待转平台12后待转平台21:第一小车22第二小车23第三小车24:第四小车25 第五小车26第六小车27顶板28 车轮28,辅轮29防碰撞开关30前转轨装置31 前弹性顶杆32 前驱动器33前活动轨33:’前活动辅轨40 后转轨装置41 后弹性顶杆42后驱动器43后活动轨43’ 后活动辅轨51 前过渡导轨51,前过渡辅轨52:后过渡导轨52’ 后过渡辅轨60 空载轨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为本技术的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图;负载导轨10前接前待转平台11,后接后待转平台12。负载导轨10上承载有第一小车21、第二小车22和第三小车23,小车上均可加装有负载;一台起重机上可同时有多台小车工作。图1中有六台小车,负载导轨10上有第一小车21、第二小车22、第三小车23,前待转平台11上有第四小车24,空载导轨50上有第五小车25,后待转平台12上有第六小车 26。前待转平台11为小车从向前运动改变为向后运动的地方,当小车穿过前转轨门后,转轨门恢复其常闭状态(或常开状态),小车向后运动,进入前活动轨33,前过渡导轨 51,空载导轨60 (或负载导轨10);后待转平台12为小车从向后运动改变为向前运动的地方,当小车穿过后转轨门后,转轨门恢复其常开(或常闭)状态,小车向前运动,进入负载导轨10 (或空载导轨60)。后弹性顶杆41设置有二个工位。当其顶开后活动轨43,便使后转轨门保持常开状态;当其不顶开后活动轨43,便使后转轨门保持常闭状态(如图1中虚线位置);为保证小车在过渡导轨上不打滑,过渡导轨的倾角a应小于arc tg f, f为小车轮与过渡导轨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增大过渡导轨及活动轨的倾角a,使结构紧凑,可采用如下办法在过渡导轨及活动轨外侧增设辅轨,在小车车轮外侧增设辅轮,当小车在过渡导轨及活动轨上运动时,小车辅轮在辅轨上运动。辅轮与辅轨之间应有较大的静摩擦系数。可从材料(如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与结构(如V型槽、粗糙表面、齿轮齿条等)两方面考虑增大辅轮与辅轨之间的静摩擦力及小车的爬升力。后活动轨43的外侧并设有后活动辅轨43’,其工位有常开、常闭两种状态,由后弹性顶杆41的工位决定。后活动轨43处于常开状态时,后转轨门即为常开状态;后活动轨43 处于常闭状态时,后转轨门即为常闭状态;后过渡导轨52连空载导轨60,下连后活动轨43, 后过渡导轨52的外侧并设有后过渡辅轨52’。空载导轨60为小车的回程导轨,与负载导轨10的垂直距离应保证负载小车与空载小车有足够的通道空间;前过渡导轨51上连空载导轨60,下连前活动轨33,前过渡导轨 51的外侧并设有前过渡辅轨51’ ;前活动轨33上连前过渡导轨51,下连前待转平台11 ;前活动轨33的外侧并设有前活动辅轨33’,其工位有常开、常闭两种状态,由前弹性顶杆31的工位决定;前活动轨33处于常开状态时,前转轨门即为常开状态;前活动轨33处于常闭状态时,前转轨门即为常闭状态。负载导轨10与前过渡导轨51的连接处设置有前转轨装置30,其是由前弹性顶杆 31、连接前弹性顶杆的前驱动器32、和前活动轨33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前后转轨门形式相同,方向相反。两转轨门都有常开、常闭两种状态,而且是开、闭互为联锁的状态,即不同时常开或同时常闭。前弹性顶杆31具有二个工位。当其不顶开前活动轨33,便使前转轨门保持常闭状态;当其顶开前活动轨33,便使前转轨门保持常开状态(如图虚线位置)。小车上设有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载有多个小车的负载导轨,每一小车均可加装有负载;分别设置在负载导轨两端的前待转平台和后待转平台;与该负载导轨形成上下平行设置的空载导轨;分别连接在负载导轨和空载导轨之间的前过渡导轨及前活动轨和后过渡导轨及后活动轨;以及小车由负载导轨运行到前过渡导轨上的前转轨装置和小车由后过渡导轨运行到负载导轨上的后转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载有多个小车的负载导轨,每一小车均可加装有负载;分别设置在负载导轨两端的前待转平台和后待转平台;与该负载导轨形成上下平行设置的空载导轨;分别连接在负载导轨和空载导轨之间的前过渡导轨及前活动轨和后过渡导轨及后活动轨;以及小车由负载导轨运行到前过渡导轨上的前转轨装置和小车由后过渡导轨运行到负载导轨上的后转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轨装置由前弹性顶杆、连接该前弹性顶杆的前驱动器、及前活动轨构成,该前活动轨连接前过渡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多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转轨装置由后弹性顶杆、连接该后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韩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韩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