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韩华专利>正文

一种跨路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4405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路车系统,包括结构主体及设于其内的跨路车、驱动装置、轨道系统,结构主体包括竖井及连通两个竖井顶部的跨路桥;竖井内设有升降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驱动轮、导向轮,驱动源设于跨路车顶部,驱动轮、导向轮伸出跨路车的两侧;轨道系统包括驱动轨道、导向轨道及承重轨道;驱动轨道、导向轨道均对称设于结构主体内两侧,并且沿跨路车的运行路径从一竖井经跨路桥再到另一竖井设置,驱动轮与驱动轨道配合,导向轮与导向轨道配合;承重轨道分别设置于跨路桥和升降台,跨路车顶部设有车轮组,车轮组与承重轨道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1套驱动装置,便能实现跨路车从垂直升降到横向运动连贯平稳运行,并跨越马路。

A cross road vehicl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路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动跨路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跨路车系统,尤其是用于人员、货物跨越障碍的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的跨越马路或过街的电动设备,都是组合式、非连续贯通的技术方案,如用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解决升降问题,用自动人行道解决横行问题的组合方式,需要1台设备用于上升、1台设备用于横行、1台设备用于下降,总共需要至少3台设备,人员需要进出设备各3次才能完成跨越马路过街的过程。这对一些特殊人群(老、弱、病、残)来说非常不便,同时也不便于货物的跨路运输。若使用车辆作连续贯通跨越马路输送,现行方案分二类:一类是设置升降坡道,让车辆沿坡道上升到设定高度后横行,然后沿坡道下降;另一类是设置带动力的专用升降装置带动车辆升降,车辆自行横行,共需要3个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跨路车系统,仅需要1套驱动装置,不需要设置坡道,便能实现跨路车从垂直升降到横向运动连贯平稳运行,并跨越马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跨路车系统,包括横跨道路的结构主体及设于所述结构主体内的跨路车、驱动装置及轨道系统,所述结构主体包括设于道路两侧的竖井及连通两个所述竖井顶部的跨路桥;所述竖井内设有垂直升降的升降台,所述跨路车在升降过程悬挂在所述升降台下方;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驱动轮、导向轮,所述驱动源设于所述跨路车顶部,所述驱动轮、所述导向轮均设置在所述跨路车的外侧;所述轨道系统包括驱动轨道、导向轨道和承重轨道;所述驱动轨道、所述导向轨道均对称设于所述结构主体内两侧,并且沿所述跨路车的运行路径从一所述竖井经所述跨路桥再到另一所述竖井设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轨道配合,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轨道配合;所述承重轨道为分合式轨道,其分别设置于所述跨路桥和所述升降台,跨路车顶部设有车轮组,所述车轮组与所述承重轨道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轨道、所述导向轨道的垂直段与横向段之间均设有过渡的圆弧段;导向轨道圆弧段的圆弧半径最小可为0,此时驱动轨道圆弧段的圆弧半径为驱动轮半径。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轨道为局部轨道,由4段互相对称的倒L型轨道组成,所述倒L型轨道的垂直段与圆弧段设于所述竖井、横向段设于所述跨路桥,所述横向段的长度满足转向时所述车轮组完全进入所述跨路桥。进一步的,所述跨路车包括车体及连接于所述车体下方的车厢,所述车体与所述车厢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驱动源设于所述车体内。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源包括驱动电机、制动器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伸出所述车体两侧,所述驱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轴上。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轨道可设于所述驱动轨道的外侧,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轴上并相应设于所述驱动轮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承重轨道为一对平行的轨道,每条轨道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台上的升降轨道、设于所述跨路桥上的跨路轨道,所述升降台至最高处时,所述升降轨道与所述跨路轨道连成一直线;所述车轮组共4组且每两组与一条所述承重轨道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竖井壁上设有若干垂直于地面的导轨,所述升降台上设有对应所述导轨的导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与对重装置连接,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块、对重绳及对重绳轮,所述对重块设于所述竖井内的一侧,所述对重绳轮转动地设于所述竖井的顶部,所述对重绳跨过所述对重绳轮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对重块、所述升降台。进一步的,所述结构主体内还设有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母线、滑触线、连接电缆及集电臂,所述母线沿所述跨路车的运行方向设于所述结构主体的顶部,并且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滑触线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台上的升降滑触线、设于所述跨路桥上的跨路滑触线,所述升降台至最高处时,所述升降滑触线与所述跨路滑触线连成一直线;所述连接电缆包括连接所述母线与所述升降滑触线的随行电缆、连接所述母线与所述跨路滑触线的固定电缆;所述集电臂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源,另一端与所述滑触线滑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跨路车系统,结构主体内设置互相配合的驱动装置和轨道系统,使得所述跨路车系统仅需要1套驱动装置,不需要设置坡道,便能实现跨路车从垂直升降到横向运动连贯平稳运行,并跨越马路。2、本技术所述的跨路车系统,驱动轨道和导向轨道的垂直段与横向段之间用圆弧段轨道连接,圆弧段轨道可根据空间、速度、舒适性要求调整半径大小,保证跨路车转向时连贯平稳运行。3、本技术所述的跨路车系统,跨路车由车体和车厢组成,车体和车厢之间采用弹性连接件连接,可减小车厢的振动和噪声;此外,驱动装置设置在车体内,车厢设于车体的下方,这种设置与上置式升降台相结合,可使跨路车在车站时车厢底贴近地面,竖井内无需底坑。4、本技术所述的跨路车系统,承重轨道分设于升降台和跨路桥上,跨路车通过顶部的车轮组与承重轨道滚动连接,承重轨道承载了跨路车的重力,减小了运行过程中驱动轨道、导向轨道受跨路车重力的影响,使驱动轨道和导向轨道可以多样、灵活配置,如驱动轨道可采用上链下轮形式,导向轨道可采用局部轨道等。5、本技术所述的跨路车系统,竖井壁及升降台上设有相配合的导轨与导靴,限制了升降台横向移动的自由度,保证了跨路车在垂直升降时的平稳性。6、本技术所述的跨路车系统,设置了可分可合的滑触线系统,其与其它部件互不干涉,保证了跨路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连续供电与连续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中跨路车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中跨路车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中跨路车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中升降台及对重装置的结构图(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中升降台及对重装置的结构图(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中升降台及对重装置的结构图(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中供电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一种跨路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其中:1-结构主体;11-竖井;12-跨路桥;2-跨路车;21-车轮组;22-车体;23-车厢;24-弹性连接件;3-驱动装置;31-驱动源;311-驱动电机;312-制动器;313-驱动轴;32-驱动轮;33-导向轮;4-轨道系统;41-驱动轨道;42-导向轨道;43-承重轨道;431-升降轨道;432-跨路轨道;5-升降台;6-导轨;7-导靴;8-对重装置;81-对重块;82-对重绳;83-对重绳轮;9-供电系统;91-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路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横跨道路的结构主体及设于所述结构主体内的跨路车、驱动装置及轨道系统,所述结构主体包括设于道路两侧的竖井及连通两个所述竖井顶部的跨路桥;/n所述竖井内设有垂直升降的升降台,所述跨路车在升降过程悬挂在所述升降台下方;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驱动轮、导向轮,所述驱动源设于所述跨路车顶部,所述驱动轮、所述导向轮均设置在所述跨路车的外侧;/n所述轨道系统包括驱动轨道、导向轨道及承重轨道;/n所述驱动轨道、所述导向轨道均对称设于所述结构主体内两侧,并且沿所述跨路车的运行路径从一所述竖井经所述跨路桥再到另一所述竖井设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轨道配合,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轨道配合;/n所述承重轨道为分合式轨道,其分别设置于所述跨路桥和所述升降台,所述跨路车顶部设有车轮组,所述车轮组与所述承重轨道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路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跨道路的结构主体及设于所述结构主体内的跨路车、驱动装置及轨道系统,所述结构主体包括设于道路两侧的竖井及连通两个所述竖井顶部的跨路桥;
所述竖井内设有垂直升降的升降台,所述跨路车在升降过程悬挂在所述升降台下方;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驱动轮、导向轮,所述驱动源设于所述跨路车顶部,所述驱动轮、所述导向轮均设置在所述跨路车的外侧;
所述轨道系统包括驱动轨道、导向轨道及承重轨道;
所述驱动轨道、所述导向轨道均对称设于所述结构主体内两侧,并且沿所述跨路车的运行路径从一所述竖井经所述跨路桥再到另一所述竖井设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轨道配合,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轨道配合;
所述承重轨道为分合式轨道,其分别设置于所述跨路桥和所述升降台,所述跨路车顶部设有车轮组,所述车轮组与所述承重轨道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路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轨道、所述导向轨道的垂直段与横向段之间均设有过渡的圆弧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路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为局部轨道,由4段互相对称的倒L型轨道组成,所述的倒L型轨道的垂直段与圆弧段设于所述竖井、横向段设于所述跨路桥,所述横向段的长度满足转向时所述车轮组完全进入所述跨路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跨路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路车包括车体及连接于所述车体下方的车厢,所述车体与所述车厢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驱动源设于所述车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路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包括驱动电机、制动器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韩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韩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