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配方及其生产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64389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配方及其生产方法。该配方由主药盐酸克林霉素与辅料填充剂、润滑剂按一定配比组成,所述填充剂是干淀粉和/或糊精,所述润滑剂是微粉硅胶、硬脂酸镁、虫蜡中的一种或几种;该生产方法为采用主药与辅料直接混合后灌装成胶囊,它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药物的损失和破坏,从而达到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配方及生产方法制备的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经留样稳定性试验表明:药物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药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 配方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盐酸克林霉素,其化学名称为6- (1-甲基-反-4-丙基-L-2-吡咯垸甲酰氨 基)-1-硫代-7 (S)-氯-6, 7, 8-三脱氧-L-苏式-a -D-半乳辛吡喃糖苷盐 酸盐。盐酸克林霉素的抗菌谱与盐酸林可霉素相同,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 4 8倍。盐酸克林霉素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如葡萄球菌属(包 括耐青霉素及甲氧西林敏感株)、溶血性链球菌、草绿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等。对厌氧菌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拟杆菌属、梭形杆菌属、放线菌属、消 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大多均对盐酸克林霉素敏感。盐酸克林霉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 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一般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 有杀菌作用。由于盐酸克林霉素具有的上述作用,目前已有盐酸克林霉素崩解片、分 散片等口服剂型,但均存在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生物利用度不 高,药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在国内,已有资料报道与盐酸克林霉素药品有关的生产技术,如专利技术名 称为"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 CN200610095153.4)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抗菌药品,但该技术采用的干法制粒 后包防潮农膜再装填胶囊工艺,解决的是该品极易吸潮结块和因吸潮而使胶 囊壳变碎的问题;又如专利技术名称为"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软胶囊及其制备 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0710078533.1)的文献也公开了一种抗菌药品,它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得产品虽然生物利用度高,工艺简便,但它的配方利用 的是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作为主要作用药,而且,也存在生产工艺要求较 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该 生产方法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用该配方及生产方法制备的盐酸克林霉 素胶囊质量稳定,生物利用度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配方,该配方由主药盐酸克林霉素与药用辅料 填充剂、润滑剂组成。所述的盐酸克林霉素胶囊配方,其组成如下(以1000粒计)盐酸克林霉素(纯品)100 200克填充剂 10 20克润滑剂 5 15克。 优选配方为(以1000粒计)盐酸克林霉素(纯品)130 180克填充剂 13 18克润滑剂 8 .12克 。最佳配方为(以100(T粒计)盐酸克林霉素(纯品)150克, 填充剂15克,润滑剂10克。所述的填充剂为干淀粉、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润滑剂为微粉硅胶、硬脂酸镁、虫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按如下步骤 a.按上述配方备料;b. 将配方重量的填充剂、润滑剂过80目 100目,用等量递增的方式混合 均匀;d.再将与配方重量的过60目的盐酸克林霉素混合均匀;c. 检验克林霉素含量,确定粒重,灌装,包装,即得本盐酸克林霉素胶囊。本克林霉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盐酸克林霉素崩解片、分散片相比,生产工艺简便可行, 减少了生产环节,避免了药物的损失和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专利技术与专利申请号200610095153. 4及专利申请号为CN200710078533.1 相比,本专利技术主药是盐酸克林霉素,而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经过检测表明本品口服后不被胃酸破坏,在胃肠道内迅速吸收,空腹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为90%,进食不影响吸收。口服 盐酸克林霉素150mg、 300mg及600mg后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约为 2.5mg/L、 4mg/L及8mg/L,达峰时间为O. 75 2小时。本品的蛋白结合率高, 为92% 94%。除脑脊液外,本品广泛分布于体液及组织中,在骨组织中亦可 达较高浓度,在胆汁及尿液中可达高浓度,也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 本品在肝脏代谢,部分代谢物具抗菌活性。约10%给药量以活性成分由尿排 出,3.6%以活性成分由粪便排出。血消除半衰期(t1/2P)成人为2.4 3.0小 时,儿童为2.5 3.4小时。肾衰竭及严重肝脏损害者t,/^有延长(3 5小 时)。多次给药未见药物蓄积现象。血透及腹透不能清除克林霉素。本胶囊制剂适用于由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厌氧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 下述感染中耳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在 治疗骨和关节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脓胸、肺脓肿、骨髓炎、败血症 等疾病时,可根据情况单用或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应用。本胶囊制剂经过多年的生产和留样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质量稳定, 表明该产品的组方以及生产方法可行;经加速实验和长期的留样观察,产品 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盐酸克林霉素胶囊"标准项下的规定;产 品质量稳定可靠(见表l)。表l 留样稳定性试验数据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盐酸克林霉素胶囊(100mg/粒)配方由盐酸克林霉素、干淀粉、微粉硅胶、硬脂酸镁组成。称取重量分别为盐酸克林霉素(以克林霉素纯品计)100g ,干淀粉10g,微粉硅胶lg,硬脂酸镁4g。生产方法将过100目的干淀粉和分别过80目的微粉硅胶、硬脂酸镁采用 等量递增的方式混合后,再与过60目的盐酸克林霉素混合均匀,采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检验克林霉素含量,以1000粒为批量确定粒重,灌装,包装即得本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实施例二盐酸克林霉素胶囊(150mg/粒)配方由盐酸克林霉素、干淀粉、微粉 硅胶、硬脂酸镁、虫蜡组成。称取重量分别为盐酸克林霉素(以克林霉素纯品计)150g ,干淀粉15g,微粉硅胶2 g,硬脂酸镁6 g,虫蜡 2 g。生产方法将过100目的干淀粉和分别过80目的微粉硅胶、硬脂酸镁、虫 蜡采用等量递增的方式混合后,再与过60目的盐酸克林霉素混合均匀,检验 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1000粒为批量确定粒重,灌装,包装即得 本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实施例三盐酸克林霉素胶囊(150mg/粒)配方由盐酸克林霉素、糊精、微粉硅 胶、硬脂酸镁组成。称取重量分别为盐酸克林霉素(以克林霉素纯品计) 150g,糊精15g,微粉硅胶6g,硬脂酸镁4g。生产方法将过100目的糊精和分别过80目的微粉硅胶、硬脂酸镁采用等 量递增的方式混合后,再与过60目的盐酸克林霉素混合均匀,检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1000粒为批量确定粒重,灌装,包装即得本盐酸克林霉素胶囊。 实施例四盐酸克林霉素胶囊(150mg/粒)配方由盐酸克林霉素、干淀粉、糊精、微粉硅胶、硬脂酸镁组成。称取重量分别为盐酸克林霉素(以克林霉素纯品计)150g,干淀粉10g、糊精5g、微粉硅胶4g、硬脂酸镁6g。生产方法为将过100目的干淀粉、糊精和分别过80目的微粉硅胶、硬脂 酸镁采用等量递增的方式混合后,再与过60目的盐酸克林霉素混合均匀.检 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1000粒为批量确定粒重,灌装,包装即 得本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实施例五盐酸克林霉素胶囊(200mg/粒)配方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的配方组成如下,以1000粒计,其中: 盐酸克林霉素 100~200克 填充剂 10~20克 润滑剂 5~15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定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