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机电控制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802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达机电控制箱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呈平面的装置区域,并于装置区域表面上装置有多数螺丝柱,且依据电路板上的布线及已锁固位置而相对设置在该装置区域表面上提供锁固的位置处;一第二壳体,对应装置区域设一限位区域,且第一、第二壳体组接为一中空的控制箱体;一第一面板,装置于控制箱体的前端面,并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面板,装置于控制箱体的后端面,并对应第一固定部位置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使控制箱体利用第一、第二固定部装置于操作区域;藉由装置于装置区域表面上螺丝柱能够相对降低电路板的组装高度,能够有效利用装置区域与该限位区域之间的内部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机电控制箱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机电控制箱的结构,尤指一种用于缝制设备的机电控制 箱。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制造控制箱的壳体结构于成型的制造过程中已经决定,如需要更换控制 箱壳体内所装置的电路板的情况下,与该电路板搭配使用的控制箱亦需一并进行更换,而 无法利用原有的控制箱来装置其它不同规格的电路板,原本该壳体的模具即无法使用。于现有的技术下,须依据各电路板的规格需要开设一特定模具以冲制成型一专 有与该电路板搭配的控制箱壳体,因此需耗费重新制作模具的时间与制作成本,且不能 依各电路板提供锁固的位置对应设置,而限制了电路板的适用范围。如图8中所示的现有控制箱的剖面示意图,控制箱90由能够互相对接的壳体 91、92组合而成,并于壳体91上成型有固定槽沟911,于装置电路基板93时,需在固定 槽沟911上设置一套管94并以螺丝95将电路基板93固定装置于壳体91上。上述现有电路板的装置方法,由于其壳体91的固定槽沟911的位置在成型时已 经固定,使套管94的装置位置也一并被限制,所以电路基板93无法于固定槽沟911以外 的位置进行组装固定而限制了现有控制箱90能够适用的电路板范围。此外,由于组装电路基板93时,需将套管94设置于壳体91表面往上突起的固 定槽沟911上,使电路基板93组装固定的高度H如图中所示更接近壳体92,此一空间上 的限制造成现有控制箱90在电路元件模块于装置上、设计上的不便,无法有效利用控制 箱90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于是对现有控制箱的结构进行改良,提供一种马达机电控制 箱的结构,该机电控制箱包括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呈平面的装置区域,并于该装置区域 表面上装置有多数螺丝柱,用以装置该电路板,且该螺丝柱依据该电路板上的布线及已 锁固位置而相对设置在该装置区域表面上提供锁固的位置处;一第二壳体,对应该装置 区域设一限位区域,且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组接为一中空的控制箱体;一第一面 板,装置于该控制箱体的前端面,且于该第一面板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面 板,装置于该控制箱体的后端面,且该第二面板对应该第一固定部位置延伸有一第二固 定部,使该控制箱体利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装置于操作区域;该机电控制箱 藉由装置于该装置区域表面上螺丝柱能够相对降低电路板的组装高度,能够有效利用该 装置区域与该限位区域之间的内部空间。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均为铝挤成型的壳体结构,且能够依电路板规格控制 其成型长度。该机电控制箱更包括一操作面板,且该第一面板设有一装置开口,以供该操作面板装置于该第一面板上。该第二面板设有多数连接器开口,以供不同连接器选择插接。该第一壳体于其两端各设有一第一上对接件与一第一下对接件,该第二壳体于 其两端对应该第一上对接件与该第一下对接件设有一第二上对接件与一第二下对接件, 以利相互对接而构成该控制箱体。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的两端各延伸出一第一上对接部与 一第一下对接部,并于该第一上对接部的末端设有该第一上对接件,于该第一下对接部 的末端设有该第一下对接件,且该第二壳体的两端各延伸出一第二上对接部与一第二下 对接部,并于该第二上对接部的末端设有该第二上对接件,于该第二下对接部的末端设 有该第二下对接件。该机电控制箱更包括一上接合板与一下接合板,该上接合板组接于该第一上对 接部与该第二上对接部之间,而该下接合板组接于该第一下对接部与该第二下对接部之 间,用以增加该机电控制箱的宽度。前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手段,藉由额外加工设置于壳体上的螺丝柱,能 够依据各电路板布线的差异而改变机电控制箱的装置区域上螺丝柱设置位置,而扩大机 电控制箱的适用电路板规格范围。再者,藉由直接装置于装置区域平滑表面上的螺丝柱能够相对降低电路板的组 装位置,由图8中的高度H下降为图5中的高度L,使电路板上高度较高的元件不易碰触 到另一壳体,以利电路元件的装置设计,且能够有效利用控制箱内部装置区域与限位区 域之间的内部空间,以提高机电控制箱利用的机动性。于本技术的另一设计中,铝挤型壳体能够依电路板控制其成型长度外,利 用调整接合板的宽度也能够选择性加宽机电控制箱的宽度,除消极降低电路板位置以增 加机电控制箱内部可用空间外,更能利用接合板的组接积极增加可用空间,以大幅提升 控制箱的适用范围与实用性。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 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路板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路板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图4实施例中电路板高度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为现有控制箱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立体示意图,机电控制箱100内部装置有电路板P,并包括有一第一壳体10、一第二壳体20、一 第一面板30、一第二面板40与一操作面板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 20为一铝挤型呈π字型的壳体结构,且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能够依电路板P规格 控制其成型长度。为方便说明将电路板P上的装置孔Ρ1、电源开关Ρ2、连接器插口 Ρ3与电容Ρ4 加以标号。于图2中,第一壳体10预设有一用以装置电路板P的平面装置区域101,且第 一壳体10由装置区域101的两端各自延伸出一第一上对接部11与一第一下对接部12,并 于第一上对接部11的末端设有一第一上对接件131,于第一下对接部12的末端设有一第 一下对接件132。第二壳体20对应装置区域101预设一限位区域201,且第二壳体20由限位区域 201的两端各延伸出一第二上对接部21与一第二下对接部22,并于第二上对接部21的末 端设有一第二上对接件231,于第二下对接部22的末端设有第二下对接件23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上对接件231与第二下对接件232是对应第一上对接件131 与第一下对接件132的结构而设计,使其能相互对接嵌合而将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 组接为一中空的控制箱体1 (图1所示)。第一面板30装置于控制箱体1的前端面并以螺丝锁固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 20—侧,且于第一面板30—端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31,且设有一装置开口 32,以供操作 面板50装置于第一面板30上。操作面板50包含有一面板板体51与一操作板52,且面 板板体51与操作板52—前一后夹合于装置开口 32,并以螺丝固定。第一面板30上另设有一开关装置开口 33,以供电路板P上的电源开关Ρ2露出 机电控制箱100外。第二面板40装置于控制箱体1的后端面并以螺丝锁固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 20另一侧,且第二面板40对应第一固定部31位置同样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41,使控制 箱体1利用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41能够依实际需求装置于操作区域适当处。第 二面板40上另设有多数连接器开口 42,使电路板P上不同连接器插口 Ρ3如图3中所示 露出机电控制箱100外,以供连接器选择插接。如图2、图4中所示,第一壳体10于装置区域101平滑表面上直接装置有多数螺 丝柱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机电控制箱的结构,用以装置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机电控制箱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呈平面的装置区域,并于该装置区域表面上装置有多数螺丝柱,用以装置该电路板,且该螺丝柱依据该电路板上的布线及已锁固位置而相对设置在该装置区域表面上提供锁固的位置处;  一第二壳体,对应该装置区域设一限位区域,且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组接为一中空的控制箱体;  一第一面板,装置于该控制箱体的前端面,且于该第一面板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  一第二面板,装置于该控制箱体的后端面,且该第二面板对应该第一固定部位置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使该控制箱体利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装置于操作区域;  该机电控制箱藉由装置于该装置区域表面上螺丝柱能够相对降低电路板的组装高度,能够有效利用该装置区域与该限位区域之间的内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机电控制箱的结构,用以装置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机电控制箱包括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呈平面的装置区域,并于该装置区域表面上装置有多数螺丝 柱,用以装置该电路板,且该螺丝柱依据该电路板上的布线及已锁固位置而相对设置在 该装置区域表面上提供锁固的位置处;一第二壳体,对应该装置区域设一限位区域,且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组接为一 中空的控制箱体;一第一面板,装置于该控制箱体的前端面,且于该第一面板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面板,装置于该控制箱体的后端面,且该第二面板对应该第一固定部位置延 伸有一第二固定部,使该控制箱体利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装置于操作区域;该机电控制箱藉由装置于该装置区域表面上螺丝柱能够相对降低电路板的组装高 度,能够有效利用该装置区域与该限位区域之间的内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机电控制箱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 二壳体均为铝挤成型的壳体结构,且能够依电路板规格控制其成型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机电控制箱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电控制箱更包 括一操作面板,且该第一面板设有一装置开口,以供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哲宏
申请(专利权)人:贺欣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