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3029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旨在提供一种汽车与行人碰撞时,缓冲行人头部碰撞到发动机罩铰链附近时的冲击力,减轻碰撞对行人头部造成的伤害的支撑结构。包括发动机罩铰链和翼子板,发动机罩铰链包括下安装板和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包括底板和侧板,翼子板与底板固定连接,侧板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一“L”型支撑杆,支撑杆包括固定部分、弯曲部分和连接部分,固定部分平行固定在侧板的内侧面上,连接部分与翼子板固定连接,弯曲部分为弧形。该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具有而且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该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用于支撑发动机罩铰链处的发动机罩和翼子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行人保护用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 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过程中,根据碰撞试验和事故记录,首先是汽车保险杠撞 击行人腿部,发动机罩撞击到行人的腿部和腰部之间,然后行人被抛飞到发动机罩上,行人 头部与汽车发动机罩发生碰撞,行人头部对发动机罩的冲击使发动机罩变形,从而会撞击 到发动机罩下的发动机或发动机罩铰链等刚性部件,使行人头部造成伤害,尤其在撞到发 动机罩铰链附近区域的发动机罩和翼子板时,因为发动机罩和翼子板与铰链之间的变形空 间最小,行人头部受到缓冲最小,所以当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铰链附近区域时,受到的 伤害最大,所以要对发动机罩铰链进行改善,来减轻碰撞到发动机罩铰链附近区域对行人 头部造成的伤害。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增加发动机罩的变形空间,来缓冲行人头部与发动机 罩碰撞时的冲击力,减轻对行人头部的伤害,但是由于结构原因,发动机罩与发动机罩下的 坚硬的结构之间空间有限,所以采用可提升的铰链装置,把发动机罩的后端升高来增加变 形空间,在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时,设置于汽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相应的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使铰链装置将发动机罩提升一定高度,来增加发动机罩的变 形空间,缓冲碰撞冲击力,减轻行人头部受到碰撞伤害。而采用此种方法设计的可提升铰链 装置不仅可靠性不高,并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2007年7月25日公告的CN1328093C的中 国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车辆发动机罩弹起装置,该车辆发动机罩弹起装置包括 保险杠传感器、控制单元、发动机罩铰链装置和布置在发动机罩铰链装置附近的促动器,当 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险杠传感器检测到碰撞并将检测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控制单 元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向促动器传递驱动信号,促动器再带动铰链装置向上移动,发动机 罩也随之向上移动,从而增加了发动机罩的变形空间,当行人头部撞到发动机罩上时,发动 机罩就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缓冲碰撞的冲击力,减轻碰撞对行人头部的伤害。但是该车辆 发动机罩弹起装置可靠性不高,并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发动机罩和翼子板与发动机罩铰链之间的变形空间较小, 碰撞时行人头部受到缓冲较小,而为了改善此问题,采用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可靠性不高, 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该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 不仅可以缓冲汽车与行人碰撞时,行人头部碰撞到发动机罩铰链附近时的冲击力,减轻碰 撞对行人头部造成的伤害,而且该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这样一种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包 括发动机罩铰链和翼子板,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包括下安装板和与发动机罩固定连接的上 安装板,所述的下安装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的侧板,所述的翼子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3述的侧板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一“L”型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固定部分、弯曲部分和连接 部分,所述的固定部分平行固定在侧板的内侧面上,所述的连接部分与翼子板固定连接,所 述的弯曲部分为弧形。在汽车发动机罩铰链和翼子板之间增加一个“L”型支撑杆,所述支 撑杆的固定部分与发动机罩铰链的下安装板的侧板的内侧面贴合,并且固定在其上,所述 支撑杆的连接部分固定在翼子板上,这样支撑杆就支撑起翼子板,所述支撑杆在“L”型的拐 角处的弯曲部分为弯曲的弧形,这样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铰 链附近区域的翼子板和发动机罩时,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在行人头部冲击力下变形,由于支 撑杆上有一段弯曲的部分,支撑杆就会随之变形,这样支撑杆就会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就像 在翼子板下方放置了一个弹簧,可以充分吸收碰撞时的冲击能量,吸收碰撞时行人头部的 一部分冲击力,从而减轻行人头部碰撞到发动机罩铰链时造成的伤害。另外,可以根据翼子 板以及发动机罩造型确定支撑件在铰链上的安装位置,使其沿着行人头部冲击的运动趋势 合理布置,从而合理吸收碰撞时的冲击能量,降低头部伤害值。如果翼子板下方没有设置起 缓冲作用的支撑杆,行人头部碰撞到发动机罩铰链附近区域时,只经过翼子板和发动机罩 有限变形的缓冲就撞击到发动机罩铰链上,就会对行人头部造成很大的伤害。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杆为片状结构。所述的支撑杆是用铁板冲压成型,这样支撑 杆的弹性较好,支撑杆缓冲能力较强,同时铁板在与翼子板和发动机罩铰链的下安装板固 定时较方便,固定连接的强度较好。并且支撑杆冲压成型,生产效率较高。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杆的固定部分和弯曲部分设置有一条加强筋,所述的加强 筋设置在支撑杆宽度方向的中部。在所述的支撑杆的固定部分和弯曲部分内侧沿着长度方 向有冲压出一条凹槽形成的加强筋,此结构的目的就是起加强作用,增加支撑杆的刚度和 支撑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增加支撑杆缓冲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杆的固定部分与侧板为螺钉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连接部 分与翼子板为螺钉连接。所述的支撑杆与发动机罩铰链和翼子板为螺钉连接,支撑杆在发 生碰撞变形后方便更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不仅可以缓冲汽车与行人碰 撞时,行人头部碰撞发动机罩铰链附近时的冲击力,减轻碰撞对行人头部造成的伤害,而且 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 A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发动机罩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包括发动机罩铰链1、翼子板2和 支撑杆7,如图4所示,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1包括下安装板3和上安装板4,下安装板3和 上安装板4铰接,所述的下安装板3为一个整体,包括底板5和与底板5垂直的侧板6,侧板6位于底板5上表面的一端,所述的翼子板2与底板5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的支 撑杆7是冲压成型的“L”型板,所述的支撑杆7的包括固定部分8、弯曲部分9和连接部分 10,所述的支撑杆7的固定部分8与侧板6的内侧面贴合,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支撑 杆7的连接部分10与翼子板2用螺钉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弯曲部分9为弧形,所述的支撑 杆7的固定部分8和弯曲部分9的内侧面在长度方向有冲压成型的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 11的截面为“V”字型,加强筋11设置在支撑杆7宽度方向的中部。 在使用时,用螺钉将支撑杆7固定在发动机罩铰链1和翼子板2之间,位置可以根 据不同翼子板2造型来调整,使其沿着行人头部冲击的运动趋势合理布置,当在汽车与行 人发生碰撞,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铰链1附近区域时,翼子板2和发动机罩在行人头部 冲击力下变形,挤压支撑杆7的弯曲部分9随之变形,支撑杆7就会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吸 收碰撞时的冲击能量,减少行人头部碰撞时的冲击力,从而减轻行人头部造成的伤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包括发动机罩铰链(1)和翼子板(2),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1)包括下安装板(3)和与发动机罩固定连接的上安装板(4),所述的下安装板(3)包括底板(5)和与底板(5)垂直的侧板(6),所述的翼子板(2)与底板(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6)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一“L”型支撑杆(7),所述的支撑杆(7)包括固定部分(8)、弯曲部分(9)和连接部分(10),所述的固定部分(8)平行固定在侧板(6)的内侧面上,所述的连接部分(10)与翼子板(2)固定连接,所述的弯曲部分(9)为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包括发动机罩铰链(1)和翼子板(2),所述的发动机 罩铰链(1)包括下安装板(3)和与发动机罩固定连接的上安装板(4),所述的下安装板(3) 包括底板(5)和与底板(5)垂直的侧板(6),所述的翼子板(2)与底板(5)固定连接,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侧板(6)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一“L”型支撑杆(7),所述的支撑杆(7)包括固定部 分(8)、弯曲部分(9)和连接部分(10),所述的固定部分(8)平行固定在侧板(6)的内侧面 上,所述的连接部分(10)与翼子板(2)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江颜海棋钱国强刘卫国吴成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