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1265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拾放装置。该拾放装置包含:多个拾取模块,用于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所述拾取模块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引导板,具备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动作而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时伴随的所述多个拾取模块的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且与该引导部加工成一体;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以使所述多个拾取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各个所述结合块分别与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中的一个拾取模块结合。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导拾取模块的水平移动的引导导轨加工于引导板并成为一体,使拾放装置更加坚固,且其结构和组装更加简单,以使提高生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拾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为了引导适用于测试分选机的拾取模块 的水平移动的引导板。
技术介绍
为了测试电子部件(特别是半导体元件),需要使用测试电连接的电子部件的测 试机(tester)和作为将电子部件电连接到测试机的设备的测试分选机(test handler) 0测试分选机为了增加处理容量,使用一次性运送以行列形态装载的多个半导体元 牛的(carrier board)。因半导体元件是在装载于载板的状态下与测试机的测试插座(testsocket)电连 接,所以装载于载板的半导体元件的间距与测试机的测试插座之间的间距相同。另外,朝测试分选机供应的所要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由装载于用户托盘(user tray)的半导体元件提供。这种用户托盘的主要目的是半导体元件的装载以及保管,为了增 加装载容量,装载于用户托盘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距比装载于载板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 间距稍微短。因此,测试分选机需要具备拾放装置(pick and place apparatus),以将装载于 用户托盘的未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移动到载板或者将装载于载板的已完成测试的半导体元 件移动到用户托盘,而且还需要具备可以调节从用户托盘移动到载板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 间距或者从载板移动到用户托盘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距的机构。通常,调节半导体之间的间距的机构结合于拾放装置。众所周知,拾放装置具备多个能够吸附或释放半导体元件的以行列形态布置的拾 取器(picker),半导体元件的间距调节通过调节把持半导体元件的拾取器之间的间距而实 现。调节拾取器之间的间距的方式有凸轮(cam)方式(参照韩国授权专利第 10-0796196号,以下称“现有技术”)和连杆方式(参照韩国授权专利第10-0628553),但无 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具备用于引导拾取器的水平移动的结构。根据现有技术的拾放装置(现有技术中定义为“半导体元件移送装置”)在用于升 降拾取器的升降板上结合四个水平LM导轨,并使每个水平LM导轨上结合与拾取器结合的 LM块,以具备能够引导拾取器的水平方向移动的结构。 但是,现有技术会产生如下的问题。第一、需要在不同的升降板上结合四个水平LM导轨,但需要LM导轨在一定的公差 范围内水平度相同,所以其组装作业要求精巧,使得作业非常棘手。第二、为了防止拾取器的摇晃或者保证水平移动的顺畅,拾取器需要由具有上下 高度差的两个支点支撑,因此每个拾取器结合两个LM块,但相邻的LM块相接触时其中心之 间的间距大于拾取器之间的最小间距(装载于用户托盘上的相邻的半导体之间的间距), 因此仅使用两个LM导轨难以构成完整的拾放装置。于是,需要结合四个LM导轨(参照现有技术的详细说明,奇数列和偶数列交替使用),这增加了拾放装置的重量,导致机动性下 降以及资源的浪费。第三、LM块以重叠的形态组装于LM导轨,因此增加了装置的厚度,这最终起到与 其他装置的干涉防止设计的负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引导导轨(rail,包含LM导轨)的数量的技 术。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最小化拾放装置的厚度的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拾取模块,用于 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且所述多个拾取模块分别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用 于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引导板,具有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动作 而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时伴随的所述多个拾取模块的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 部,且与该引导部加工成一体;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使所述多个拾取 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各个所述结合块分别与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中的一个 拾取模块结合。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含凸轮板,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多个拾取模块分别具备的 插入突起的多个凸轮槽,且能够升降,其中形成的多个凸轮槽是上下方向的长的形状,所述 凸轮槽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凸轮槽的下端之间的间距互相不同,以使根据所述凸轮板 的升降,缩短或者扩大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水平方向间距;以及凸轮板驱动部,以提供 升降所述凸轮板的驱动力,且所述引导板的引导部具有水平方向长的形状的至少两个引导 导轨,并使所述至少两个引导导轨之间形成引导槽,并且所述结合块结合于所述引导板,以 在插入于所述引导槽的情况下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插入于各个所述引导槽的结合块的数量与所述拾取模块的数量相同。当所述引导轨道是三个以上时,至少一个引导轨道同时引导上侧和下侧的结合 块,以使结合于一个所述拾取模块的结合块的数量相对所述引导轨道少一个。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拾放装置包含至少三个拾取模块,用于 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其中所述三个拾取模块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 用于将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调节成相同;引导板,具备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 调节装置的动作而将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调节成相同时伴随的所述至少三 个拾取模块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使所述 至少三个拾取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且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含凸轮板,形 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分别具备的插入突起的至少三个凸轮槽,并且能够升 降,其中,至少三个凸轮槽是上下方向长的形状,所述至少三个凸轮槽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和 所述凸轮槽的下端之间的间距相互不同,以使根据所述凸轮板的升降,缩短或者扩大所述 至少三个的拾取模块之间的水平方向间距;以及凸轮板驱动部,以提供升降所述凸轮板的 驱动力,而且,所述至少三个凸轮槽的上端或者下端之间的间距中至少一个间距与拾取模 块的拾取器之间的间距不同。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4导板制作步骤,加工金属材料,制造至少两个引导导轨形成一体的引导板;结合块结合步 骤,在所述引导板制作步骤中制作的引导板的引导导轨之间的引导槽中插入多个结合块, 使其与引导板结合;拾取模块结合步骤,所述多个结合块分别与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的拾 取模块结合;以及间距调节装置组装步骤,组装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拾取模块之间 的间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拾放装置具有如下效果。第一、引导导轨与引导板加工成一体,因此结构简单,组装性优良,且提高了生产 性。第二、结合块的宽度不会限制拾取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因此可减少引导轨道的数 量以降低拾放装置的重量,由此能够确保机动性。第三、结合块以插入的形态结合于形成在引导导轨间的引导槽,因此相比现有技 术可以减少装置的厚度,于此相当地,与其他装置的干涉防止设计等变得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拾放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对图1中拾放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a及图北是图1的拾放装置中拾取模块间的间距维持在最小或者最大状态的 正面图;图4是针对适用于图1的拾放装置的凸轮板的正面图;图5至图8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的参照图。对附图主要部件的符号说明100为拾放装置,111至114为拾取模块,120为间距 调节装置,121为凸轮板,121a至121d为凸轮槽,122为气缸,130为引导板,131a至131c为 引导导轨,13 及132b为引导槽,141a至141d、142a至142d为结合块。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拾取模块,用于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所述拾取模块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引导板,具备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动作而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时伴随的所述多个拾取模块的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且与该引导部加工成一体;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以使所述多个拾取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各个所述结合块分别与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中的一个拾取模块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闰成吕东铉
申请(专利权)人:泰克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