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067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区域;深沟槽结构,位于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其中,所述深沟槽结构贯穿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深沟槽结构包括填充层和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位于填充层和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所述填充层材料为N型掺杂物质,所述深沟槽结构上输入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5~1V。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浮像的缺陷,提高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CMOS图像传感器,特别涉及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
技术介绍
图像传感器是组成数字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元件不同分为电荷耦合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其中,由于CMOS图像传感器集成度高,容易与 标准的CMOS制作工艺兼容,并且功耗低,随着CMOS制作工艺的改进,CMOS图像传感器成为 目前图像传感器的主流技术。在申请号为200710148796. 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CMOS图像传感 器。现有的CMOS图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通常包括若干呈矩阵排布的 像素单元区域,相邻的像素单元区域之间具有浅沟槽隔离结构(STI)。请参考图1,图1是 现有的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结构示意图,所述CMOS图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衬底 1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包括若干像素单元区域103,图中以2个像素单元区域103为例进 行说明;相邻像素单元区域103之间具有浅沟槽隔离结构106。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区域103 用于形成像素,通常所述像素单元区域103包括光电二极管区域104和晶体管区域105,所 述光电二极管区域104用于形成光电二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用于光电转换;所述晶体管 区域105用于形成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用于将光电二极管转换的电信号放大后输出。所述 浅沟槽隔离结构106用于相邻像素的隔离。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包括第一表面101和与之 相对的第二表面102。光线从第二表面102进入像素单元区域103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 所述CMOS图像传感器称为背面照光的(Backside illuminated)CMOS图像传感器。上述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缺点是入射光线的强度较大时,图像传感器 的显示模糊,成像质量不高。因此,需要一种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能够解决入射光线的强度较大时图 像传感器的显示模糊的问题,改善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能够解决入 射光线的强度较大时图像传感器的显示模糊的问题,改善了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区域;深沟槽结构,位于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其中,所述深沟槽结构贯穿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深沟槽 结构包括填充层和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位于填充层和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所 述填充层材料为N型掺杂物质,所述深沟槽结构上输入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 5 IV。可选的,所述深沟槽结构的深度范围为1. 5 4微米,宽度小于等于0. 25微米。可选的,所述N型掺杂物质为N型重掺杂多晶硅。可选的,所述N型重掺杂多晶硅的掺杂杂质为P、AS、Sb,掺杂杂质的剂量范围为 5E13 lE16cnT2。可选的,还包括导电栓塞,所述导电栓塞位于所述深沟槽结构上方,所述导电栓塞 上方具有金属互联线,所述金属互联线与所述控制信号电连接,所述控制信号经过所述金 属互联线、导电栓塞输入所述深沟槽结构。可选的,所述导电栓塞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金属为钨。可选的,所述金属互联线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金属包括铝、铝合金、铜。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质为氧化硅、氮氧化硅或者氮化硅。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30 200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设置贯穿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深沟槽 结构,所述深沟槽结构包括填充层和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位于填充层和相邻像素 单元区域之间,所述填充层材料为N型掺杂物质,所述深沟槽结构上输入电位为0. 5 IV 的控制信号。由于填充层的材料为N型导电物质,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为半导体衬底的一部 分,因此,填充层与第一绝缘层、相邻像素单元区域构成MOS电容结构。在正常工作时,半导 体衬底接地(由于像素单元区域是半导体衬底的一部分内,从而像素单元区域接地),所述 填充层的N型掺杂物质由于输入电位为0. 5 IV的控制信号,从而在所述填充层与相邻像 素单元区域之间形成电场,所述电场吸引像素单元区域的浮动的光生载流子经过第一绝缘 层进入深沟槽结构,并且经过深沟槽结构上方的导电栓塞、金属互联线向外部传输,消除了 像素单元区域内的浮动的光生载流子,改善了浮像现象,从而改善了 CMOS图像传感器的显 示模糊的问题,提高了 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成像模糊的原因是其存在图像 浮散(blooming)的缺陷。而所述图像浮散的原因是由于入射光的强度较大时,像素的光电 二极管产生大量的光生载流子,造成部分光生载流子溢出,在像素单元区域内浮动,成为浮 动的光生载流子,对像素的电信号产生干扰,从而产生图像浮散问题,从而导致CMOS图像 传感器成像模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解决了图像浮散的问题,改 善了 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所述CMOS图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区域;深沟槽结构,位于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其中,所述深沟槽结构贯穿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深沟槽 结构包括填充层和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位于填充层和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所 述填充层材料为N型掺杂物质,所述深沟槽结构上输入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的电位为 0. 5 IV。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考2,图2是本 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CMOS图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衬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200具 有第一表面201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202。所述半导体衬底200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 区域203,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2个像素单元区域203为例进行说明。相邻的像素单 元区域203之间具有深沟槽结构204,所述深沟槽结构204内包括填充层2041和第一绝缘 层2042。所述第一绝缘层2042位于填充层2041和相邻像素单元区域203之间。所述填充 层2041的材质为N型掺杂物质,所述深沟槽结构204贯穿半导体衬底200的第一表面201 和第二表面202。所述深沟槽结构204上输入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 5 IV。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200的材质可以为硅、S0I、氮化镓或者砷化镓。本实施例 中,所述半导体衬底200为具有P型硅衬底。所述像素单元区域203用于形成像素,所述像素通常包括光电二极管和若干晶体 管。所述光电二极管用于对入射像素单元区域203内的光线进行光电转换,产生光生载流 子;所述晶体管用于传输光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面照光的CMOS图像传感器,包括:  半导体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  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区域;  深沟槽结构,位于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沟槽结构贯穿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深沟槽结构包括填充层和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位于填充层和相邻像素单元区域之间,所述填充层材料为N型掺杂物质,所述深沟槽结构上输入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5~1V。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介光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