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7494 阅读:6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动压进油软管设于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连通设于轴瓦内的动压进油槽,若干动压油腔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并连通动压进油槽和设于轴瓦止推面的动压回油槽,动压回油槽连通设于轴瓦上的回油过滤器,第一测温端连通动压油腔;静压进油软管设于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连通设于轴瓦内的静压进油槽,四个静压油腔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并连通静压进油槽和设于轴瓦止推面的静压回油槽,静压回油槽连通设于轴瓦上的回油过滤器,第二测温端连通静压油腔;本润滑结构将液体动压润滑结构和液体静压润滑结构同时应用于止推轴承,适应了轧机主电机的运行工况,保证了轧机的正常运行。(*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通常采用液体动压润滑结构。该类动压润滑结构不适宜 轧机主电机经常启停换向的工况,且其仅适用于电机速度为中到高速,而不适宜极低到高 速。因此在轧机运行过程中出现上、下辊电机轴向窜动现象,导致止推轴瓦被严重磨损,出 现温度升高而报警跳闸的情况,同时磨损的铜屑污染电机润滑系统,引起润滑油过滤器频 繁堵塞,影响了轧机的正常运行。现今,在轴向止推轴承领域还有一类润滑结构,即液体静 压润滑结构,其适宜电机的经常启停换向和极低到高速的工况,但该结构止推轴承在承载 极大轴向载荷、特别是受持续大载荷时,润滑结构的供油系统始终工作在高负荷工况下,其 损耗严重,同时受液压系统各元件的疲劳限制,其使用寿命有限,制约了液体静压润滑结构 在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 滑结构,本润滑结构将液体动压润滑结构和液体静压润滑结构同时应用于止推轴承,适应 了轧机主电机的运行工况,保证了轧机的正常运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包括 止推轴承轴瓦、动压进油软管、动压进油槽、动压回油槽、若干动压油腔、第一测温端和回油 过滤器,所述动压进油软管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所述动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 承轴瓦内,所述动压进油软管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所述动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 瓦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是长条深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径向间隔90度均布于止 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分别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和动压回油槽,所述第一 测温端和回油过滤器分别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上,所述第一测温端连通所述若干动压油 腔,所述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动压回油槽,本润滑结构还包括静压进油软管、静压进油槽、 静压回油槽、四个静压油腔和第二测温端,所述静压进油软管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 并位于所述动压进油软管内侧,所述静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内,所述静压进油 软管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所述静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四个静压 油腔是腰形浅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圆周间隔90度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 四个静压油腔分别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和静压回油槽,所述第二测温端设于所述止推轴承 轴瓦上并连通所述四个静压油腔,所述静压回油槽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由于本技术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即动压进油软管设于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连通设于轴瓦内的动压进油槽,若干动压油腔均 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并连通动压进油槽和设于轴瓦止推面的动压回油槽,动压回油槽 连通设于轴瓦上的回油过滤器,第一测温端连通动压油腔;静压进油软管设于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连通设于轴瓦内的静压进油槽,四个静压油腔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并连通 静压进油槽和设于轴瓦止推面的静压回油槽,静压回油槽连通设于轴瓦上的回油过滤器, 第二测温端连通静压油腔;本润滑结构将液体动压润滑结构和液体静压润滑结构同时应用 于止推轴承,适应了轧机主电机的运行工况,保证了轧机的正常运行。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包括止推轴承 轴瓦1、动压进油软管7、动压进油槽、动压回油槽、若干动压油腔3、第一测温端8和回油过 滤器9,所述动压进油软管7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1外圈,所述动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 轴承轴瓦1内,所述动压进油软管7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所述动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 承轴瓦1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3是长条深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1径向间隔90度 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1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3分别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和动压回油 槽,所述第一测温端8和回油过滤器9分别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1上,所述第一测温端8 连通所述若干动压油腔3,所述回油过滤器9连通所述动压回油槽,本润滑结构还包括静压 进油软管2、静压进油槽、静压回油槽、四个静压油腔4和第二测温端10,所述静压进油软管 2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1外圈并位于所述动压进油软管7内侧,所述静压进油槽设于所述 止推轴承轴瓦1内,所述静压进油软管2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所述静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 推轴承轴瓦1止推面,所述四个静压油腔4是腰形浅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1圆周间隔 90度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1止推面,所述四个静压油腔4分别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和静压 回油槽,所述第二测温端10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1上并连通所述四个静压油腔4,所述 静压回油槽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9。动压进油软管7和静压进油软管2分别通过管接头61 和管接头6以及软管5和软管51连接各自的供油系统。本润滑结构克服了止推轴承单独使用液体动压润滑结构的缺陷,将液体动压润滑 结构和液体静压润滑结构的优点综合应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上,满足了轧机主电 机的运行工况。本润滑结构中动压进油软管连接低压供油系统,静压进油软管连接高压供 油系统,当轧机主电机正常运行且为中高速时,低压供油系统的低压润滑油通过软管、油槽 进入动压油腔并在止推面形成低压油膜以承载动压负载,动压油腔内的润滑油经回油槽流 至回油过滤器实现润滑油循环,第一测温端可外接测温元件用于监测低压润滑油的油温; 而在轧机主电机启停转向或低速时,高压供油系统的高压润滑油通过软管、油槽进入静压 油腔形成高压油膜以产生足够大的静压承载力,高压油膜将主轴止推端面与轴承止推面隔 开,从而克服了主电机在液体动压润滑结构时电机启动或停止时轴承出现的干磨擦造成的 轴端面与轴承止推面磨损现象,提高了电机主轴的使用寿命及精度保持性;而当电机启动 后,依靠动压油腔效应形成较大的动压承载力,从而降低静压润滑结构的高压损耗;高压油 膜的均化作用和良好抗振性保证了电机主轴具有很高的运转平稳性。静压油腔的回油经回 油槽流至回油过滤器实现润滑油循环,第二测温端可外接测温元件用于监测高压润滑油的油温以检测电机的运行工况。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包括止推轴承轴瓦、动压进油软管、 动压进油槽、动压回油槽、若干动压油腔、第一测温端和回油过滤器,所述动压进油软管设 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所述动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内,所述动压进油软管 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所述动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 是长条深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径向间隔90度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若干 动压油腔分别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和动压回油槽,所述第一测温端和回油过滤器分别设于 所述止推轴承轴瓦上,所述第一测温端连通所述若干动压油腔,所述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 动压回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压进油软管、静压进油槽、静压回油槽、四个静压油腔 和第二测温端,所述静压进油软管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位于所述动压进油软管内 侧,所述静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内,所述静压进油软管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所 述静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四个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包括止推轴承轴瓦、动压进油软管、动压进油槽、动压回油槽、若干动压油腔、第一测温端和回油过滤器,所述动压进油软管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所述动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内,所述动压进油软管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所述动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是长条深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径向间隔90度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分别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和动压回油槽,所述第一测温端和回油过滤器分别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上,所述第一测温端连通所述若干动压油腔,所述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动压回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压进油软管、静压进油槽、静压回油槽、四个静压油腔和第二测温端,所述静压进油软管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位于所述动压进油软管内侧,所述静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内,所述静压进油软管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所述静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四个静压油腔是腰形浅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圆周间隔90度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四个静压油腔分别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和静压回油槽,所述第二测温端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上并连通所述四个静压油腔,所述静压回油槽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国汤霄炯蔡国成王新刚陈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