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50268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对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过硝化得到3-硝基-4-甲氧基苯乙酸,再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发生Perkin缩合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硝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再经硝基还原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然后直接脱羧得到目标产物;也可以将(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1)先经氨基乙酰化保护后再脱羧,最后去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与Wittig反应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Perkin缩合反应成本低、操作简便、顺式产物选择性较高,原子经济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结构见式1),由日本Ajinomoto公司Ohsumi K等人首次合成(EP0641767A1;J.Med.Chem.1998,41,3022-3032),然后联合Sanofi-Aventis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研发代号为AVE-8063。研究证实该化合物能与微管蛋白β亚基结合、干扰微管及纺锤体形成、阻断有丝分裂过程,且主要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变形、膨胀、从基底膜上脱落、使肿瘤血管堵塞、关闭,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因缺乏氧气和养分而继发性死亡。所以这种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被誉为血管阻断剂(Vascular disrupting agents)。该化合物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活性IC50为4nmol/L,与CA4相当;对小鼠结肠癌Colon 26细胞的IC50为5.1nmol/L,优于CA4(IC50=18nmol/L)动物肿瘤模型实验表明AVE-8063的氨基盐酸盐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而CA4则无活性。以AVE-8063为先导化合物而设计合成的水溶性前体药物AVE-8062(结构见式9)被认为是血管阻断剂中具有领先水平的化合物,已进入临床II期研究,而从化学合成角度看,AVE-8063是制备AVE-8062的关键化合物。 式(1)AVE-8063 式(9)AVE-8062目前,文献报道AVE-8063的二苯乙烯骨架构建方法主要是采用Wittig反应(Koji Ohsumi,Ryusuke Nakagawa,Yumiko Fukuda etal.J.Med.Chem.1998,41,3022-3032;Pinney KG.,Mejia MP,Villalobos VM,etal.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0,8,2417-2425.),尚未有采用Perkin反应构建二苯乙烯骨架从而成功合成AVE-8063的报道。而Wittig反应方法的原子经济性较差、毒性大、成本高、操作过程繁琐,特别是其顺反构型选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原子经济性好、顺式选择性高、操作简单易行、原料廉价易得的(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冰乙酸和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对甲氧基苯乙酸(结构见式2)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3-硝基-4-甲氧基苯乙酸(结构见式3); 式(2)式(3)(2)在三乙胺催化作用下,将所述3-硝基-4-甲氧基苯乙酸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结构见式4)在乙酸酐中加热到120~140℃,反应结束后加酸酸化,然后分离纯化,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硝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结构见式5),此步骤的反应即为Perkin缩合反应; 式(4) 式(5)(3)在六水三氯化铁和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将所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硝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在惰性溶剂中加热至回流,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缓慢滴加水合肼,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结构见式6); 式(6)(4)在喹啉和铜催化作用下,所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在150~240℃温度下进行脱羧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结构见式1)。步骤4中,也可先将所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氨基进行乙酰化保护,然后进行脱羧反应,再去氨基保护,最后得到产物;即在乙酸酐和水存在条件下,(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在20~100℃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乙酰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结构见式7);然后在喹啉和铜催化作用下,所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乙酰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在150~240℃温度下进行脱羧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Z)-3′-乙酰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结构见式8);最后,在碱性条件下,所述(Z)-3′-乙酰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于50~100℃温度下进行反应以脱去保护基,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最后产物(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 式(7) 式(8)步骤1中,对甲氧基苯乙酸与硝酸的摩尔比为1∶1~1.5,浓硫酸与硝酸的体积比为2~6∶1。硝化反应温度为0~15℃,优选2~7℃。硝化反应时间1~5小时。所述浓硫酸的浓度为95~98%;所述硝酸的浓度为65~68%。所述分离纯化是采用过滤并浓缩滤液得到滤饼,然后用水洗涤滤饼后,再干燥得到3-硝基-4-甲氧基苯乙酸。为提高3-硝基-4-甲氧基苯乙酸的纯度,还可将其进行多次的溶解和再重结晶。步骤2中,所述酸化是采用盐酸进行酸化。所述分离纯化是先将反应产物置于冰水混合物中降温以析出固体物,然后用碱液如NaOH或KOH将固体物溶解,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溶解液以去除杂质,然后酸化水层得到淡黄色固体,再用乙醇重结晶淡黄色固体,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硝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步骤3中,水合肼浓度为30%~95%;水合肼与(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硝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摩尔比为2.0~6.0∶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所述惰性气体优选氩气或氮气,惰性溶剂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或二氯乙烷。所述分离纯化是采用过滤并浓缩滤液得到滤饼,然后用水洗涤滤饼去除杂质后,再进行结晶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所述结晶采用的溶剂优选乙醇/水、甲醇/水、或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液。步骤4中,所述反应时间为1~6小时。所述分离纯化可采用先过滤反应产物得到滤液和固体物,然后用有机溶剂洗涤固体物得到洗液,再合并滤液和洗液,然后先常压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再采用水蒸气蒸馏或减压蒸馏去除喹啉,蒸馏残液用有机溶剂萃取、干燥、浓缩,最后用柱层析分离洗脱得到(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所述干燥剂可选用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镁;所述柱层析分离采用的洗脱剂是体积比为1∶6~1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液。步骤4中,所述先乙酰化保护再脱羧再去保护过程中,所述乙酰化保护的反应时间为1~8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在冰乙酸和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对甲氧基苯乙酸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3-硝基-4-甲氧基苯乙酸;(2)在三 乙胺催化作用下,将所述3-硝基-4-甲氧基苯乙酸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在乙酸酐中加热到120~140℃,反应结束后加酸酸化,然后分离纯化,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硝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 (3)在六水三氯化铁和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将所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硝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在惰性溶剂中加热至回流,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缓慢滴加水合肼,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4)在喹啉和铜催化作用下,所述(E)-3-(3,4,5-三甲氧基苯基)-2-(3-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在150~240℃温度下进行脱羧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 (Z)-3′-氨基-3,4,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永甄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