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39434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热管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可弯曲段、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间隔设置;可弯曲段分别连通第一、二管体,且其包含环状挠性体及软性包覆层,环状挠性体连接第一、二管体,软性包覆层搭接第一、二管体且环设于环状挠性体的外部;毛细组织布设于第一、二管体及环状挠性体内部;工作流体填注在第一、二管体及软性包覆层内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作上述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可因应实际的使用需求对热管作任意角度或方向的弯曲变形,且经由多次的反复弯曲调整之后并不会产生硬化现象,仍然能保持原有结构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尤其涉及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的处理器(如:CPU)的运算速度不断被提升,其所产生的热量亦越来越高,以往将散热片及风扇组成的散热装置,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处理器的使用需求,于是有业者将热管(heat pipe)结合于散热片的热管散热器,可有效地克服现阶段处理器的散热问题。但是现有的热管仍然存在有周边环境的空间使用限制等诸多问题待解决,本专利技术人基于前述待克服的问题而对热管进行创新改进。现有的热管,主要包括一金属管体、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其中金属管体具有一密封容腔,毛细结构环设附着于金属管体的内壁面部位,而工作流体则被填入于金属管体的密封容腔内,并在毛细结构内侧形成有一气体通道,而毛细结构则具有一液体通道;如此,以构成一热管结构。此些热管在被实际使用时,通常在考虑周边环境的空间使用限制和多位置点的热传递等因素下,大部分均将其弯曲成“L”或“U”字状,此些被弯曲后的热管往往皆使其内部毛细结构与金属管体的内壁面发生剥离或脱落等不良影响,而令其热传递效能被大幅度的降低。且此些被弯曲后的热管大部分仅能施以一次弯曲加工,当对热管进行二次弯曲加工时,通常皆会使金属管体产生裂缝而报废;着实具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是可因应实际的使用需求作任意角度或方向弯曲变形。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包括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一可弯曲段、一毛细组织及一工作流体,该第二管体与该第一管体间隔设置;该可弯曲段分别连通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该可弯曲段包含一环状挠性体及一软性包覆层,该环状挠性体分别连接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该软性包覆层搭接在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且环设于该环状挠性体的外部;该毛细组织布设于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及该环状挠性体内部;该工作流体填注在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及该软性包覆层内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a)提供分别具有第一毛细组织的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b)提供一环状挠性体,将该环状挠性体一端对应于该第一管体连接;c)提供一第二毛细组织,将该第二毛细组织穿入该环状挠性体并与该第一管体的该第一毛细组织贴接;d)将该第二管体连接该环状挠性体另一端,并使该第二毛细组织与该第二管体的该第一毛细组织贴接;以及-->e)提供一软性包覆层,搭接于该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并环设于该环状挠性体外部。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功效,其是利用环状挠性体对软性包覆层的支撑作用,可使软性包覆层不产生塌陷等不良情况,更可借助软性包覆层的各承接段与各热管的紧密套接,来达到快速的热传递作用。另由于可挠性导热构件能作任意角度的调整变换,且再经由多次的反复弯曲调整之后并不会产生硬化现象,仍然能保持原有结构的完整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热管立体分解图;图2本专利技术热管组合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热管组合局部剖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导热模块弯曲变形后剖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热管制作流程图;图6本专利技术热管应用电子发热组件组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20可弯曲段30环状挠性体31软性包覆层32承接段321、322毛细组织40第一毛细组织41、42第二毛细组织43散热鳍片组6主机板7电子发热组件8导热板9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主要包括一第一管体10、一第二管体20、一可弯曲段30、一毛细组织40及一工作流体(图未示出)。第二管体20与第一管体10为间隔设置,且第一管体10及第二管体20皆为直管,各管体10、20皆以铜等导热性良好的材料所制成。可弯曲段30主要包括一环状挠性体31及一软性包覆层32,环状挠性体31是可沿其轴向产生弯曲变形,本实施例的环状挠性体31为一螺旋弹簧,但不以此种型态为限;软-->性包覆层32环绕包覆于环状挠性体31的外表面,本实施例的软性包覆层32为一铜箔;同理,亦不以此种型态为限;此螺旋弹簧型挠性体31的自由长度小于软性包覆层32的轴向长度,以在软性包覆层32包覆于挠性体31外周缘时,可于软性包覆层32两端分别形成有供第一管体10及第二管体20彼此搭接的一承接段321、322(如图3所示),且各管体10、20是与软性包覆层32呈热接触结合。毛细组织40是可为金属网、钢丝、纤维材料或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本实施例的毛细组织40包含装设在各管体10、20内部的第一毛细组织41、42及穿设于环状挠性体31内部,并与前述各第一毛细组织41、42相互接触的一第二毛细组织43。工作流体可为纯水,其是被填入前述各管体10、20内部,并对各管体10、20内部进行除气及抽空而制成;如此,即能以气液相的变化机制来达到热量传递。请参阅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因应实际的环境需求来对可弯曲段30作任意角度或方向的弯曲变形,其是利用环状挠性体31对软性包覆层32的支撑作用,可使软性包覆层32不产生塌陷等不良情况,还可借助软性包覆层32的各承接段321、322与各热管10、20的紧密套接,以达到快速的热传递作用。请参阅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热管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a)提供分别具有第一毛细组织41、42的一第一管体10及一第二管体20;b)提供一环状挠性体31,将该环状挠性体31一端对应于该第一管体10连接;c)提供一第二毛细组织43,将该第二毛细组织43穿入该环状挠性体31并与该第一管体10的第一毛细组织41贴接;d)将该第二管体20连接该环状挠性体31另一端,并使该第二毛细组织43与该第二管体20的第一毛细组织42贴接;以及e)提供一软性包覆层32,搭接于该第一管体10及一第二管体20并环设于该环状挠性体31外部。值得一提的是步骤b)和d)中的各管体10、20与环状挠性体31之间是以焊接方式连接;另步骤e)中的软性包覆层32各管体10、20之间亦以焊固方式搭接。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制作方法,还包括一步骤f),此步骤f)是将一工作流体填入该第二管体20内部,并对该第一管体10及该第二管体20施以除气及封口。请参阅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可以与一散热鳍片组6结合,以提供给一主机板7上的一电子发热组件8(如:处理器等芯片)来散热,其是将一导热板9直接贴附于电子发热组件8的发热面上,此电子发热组件8所产生的热,将先由导热板9予以均匀吸收后,再由第一管体10的气液相变化传导给软性包覆层32,其次从软性包覆层32传递给第二管体20,而第二管体20的热将由散热鳍片组6予以散逸出。由于此可弯曲段30能作任意角度的调整变换,且再经由多次的反复调整之后并不会产生硬化现象,仍然能保持原有结构的完整性。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与该第一管体间隔设置;一可弯曲段,分别连通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该可弯曲段包含一环状挠性体及一软性包覆层,该环状挠性体分别连接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该软性包覆层搭接在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且环设于该环状挠性体的外部;一毛细组织,布设于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及该环状挠性体内部;以及一工作流体,填注在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及该软性包覆层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与该第一管体间隔设置;一可弯曲段,分别连通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该可弯曲段包含一环状挠性体及一软性包覆层,该环状挠性体分别连接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该软性包覆层搭接在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且环设于该环状挠性体的外部;一毛细组织,布设于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及该环状挠性体内部;以及一工作流体,填注在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及该软性包覆层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皆为一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挠性体为一螺旋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性包覆层为一铜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弯曲变形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弹簧的自由长度小于该铜箔的轴向长度,以在该铜箔两端分别形成有供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穿接的一承接段。6.一种可弯曲变形的热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a)提供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昱博郭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巨仲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