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3681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板、汽缸盖罩,所述底板与汽缸盖罩连接形成油气通道,所述通道呈U形,并包括两段,第一段为油气预分离段,所述通道入口设置在该段的底板上;第二段为油气再分离段,所述通道出口设置在该段的汽缸盖罩的侧壁上,该段的底板上有一组阻油隔板,所述阻油隔板有左右两排,呈齿状配合,并相互之间留有空隙,形成S状迂回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通道被加长,油气分离效果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汽缸盖罩位于发动机上部,与汽缸盖相连,作用是在发动机运转时既能及时将腔内的废气排出,又能防止汽缸盖内的机油渗出。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曲轴箱的气体压力随活塞的上下运动而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曲轴箱内的混合油气——雾化的机油与发动机燃烧室漏出的废气——通过发动机润滑油道或发动机传动系统中的间隙进入机缸盖罩中,继而依次通过汽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装置以及空滤器,最终进入发动机燃烧室进行燃烧。如果混合油气中机油的含量较多,则一方面造成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机油损耗较大,另一方面进入燃烧室的机油也因为燃烧不完全而容易造成发动机废气排放超标。现有汽车盖罩上的油气分离装置或存在分离效果不佳,使用时存在发动机容易出现窜机油以及机油消耗过大等问题;或者成型困难,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且油气分离效果好的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且油气分离效果好的油气分离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板、汽缸盖罩,所述底板与汽缸盖罩连接形成油气通道,所述通道呈U形,并包括两段,第一段为油气预分离段,所述通道入口设置在该段的底板上;第二段为油气再分离段,所述通道出口设置在该段的汽缸盖罩的侧壁上,该段的底板上有一组阻油隔板,所述阻油隔板有左右两排,呈齿状配合,并相互之间留有空隙,形成S状迂回通道。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阻油隔板垂直于底板向油气流入的一头倾斜,倾斜夹角为90°~150°。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夹角为120°。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入口至少有两组孔。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汽缸盖罩内部有垂直于汽缸盖罩内表面的加强筋。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汽缸盖罩组成第二段油气通道的内部还有一组和阻油隔板相配合的加强筋板。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汽缸盖罩的连接为焊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表面外围有一圈凸起的筋,将底-->板圈成一个大的集油区域;所述底板内表面内部还有一组凸起的筋,与阻油隔板配合将所述第二段通道的集油区域划分成若干小的集油区域,并在所述第二段通道的外围的筋上开有一组回油槽。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的筋与相对应的阻油隔板为固定连接的一个整体。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阻油隔板底部开有集油孔。本技术是这样实现油气分离的,所述底板和汽缸盖罩形成供油气流通的U形通道,所述通道分为油气预分离段和油气再分离段,油气再分离段有一组阻油隔板,形成S状迂回通道。混合油气进来,先经过预分离段分离一部分油,剩下的混合油气进入再分离段,与阻油隔板发生多次碰撞,从而产生离心力,使油滴从气体中分离,挂落在阻油隔板上,随着重力作用,油滴收集到底板的集油区域,再从回油槽流出去,从而使油回到油底壳,经两次分离的气体从通道的出口排出,从而实现彻底的油气分离。本技术U形油气通道长,且结构简单,易于成形,油气分离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1中汽缸盖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为底板;101为入口;200~211为阻油隔板;300为集油孔;401~402为筋;500为回油槽;600为汽缸盖罩;601为出口;700为加强筋;800为加强筋板;900为油气通道;901为油气预分离通道;902为油气再分离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结合图4所示,底板100和汽油盖罩600组成U形油气通道900,油气通道900包括油气预分离通道901和油气再分离通道902,入口为三组一大一小的进气孔101,出601在汽缸盖罩600的侧壁上。如图2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底板100包括连接在所述底板100上的一组11个阻油隔板200,所述阻油隔板200分左右两排排列,呈齿状配合,并相互之间留有空隙,形成S状迂回通道。所述阻油隔板垂直于底板向油气流入的一头倾斜,倾斜夹角α为90°~150°,本实施例中为120°。所述底板100内表面外围有一圈凸起的筋401,将底板圈成一个大的集油区域;所述底板内表面内部还有一组凸起的筋402,与阻油隔板配合将大的集油区域划分成若干小的集油区域,内部筋与相应的阻油隔板为一个整体;在外围的筋401上开有两个回油槽500,所述回油槽一个开在第三阻油隔板203和第五阻油隔板205之间,另一个开在第九阻油隔板209和第十一阻油隔板211之间;在第一阻油隔板201、第三阻油隔板203、第七阻油隔板207和第九阻油隔板209底部开有集油孔300。这样第一阻油隔板~第五阻油隔板和底板100上的筋形成一组集油区域,第六阻油隔板~第十一阻油隔板和底板100上的筋又形成一组集油区域,这两组集油区域互相独立。也可在所述内部的筋-->402上开设集油槽,连接集油区域。本实施例有11个阻油隔板,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阻油隔板的个数,多个阻油隔板使得油气发生多次撞击,从而使油气分离的更加彻底。如图4所示,汽缸盖罩600内部有垂直于汽缸盖罩内表面的加强筋700,汽缸盖罩600组成第二段油气通道的内部还有一组和阻油隔板相配合的加强筋板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板、汽缸盖罩,所述底板与汽缸盖罩连接形成油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呈U形,并包括两段,第一段为油气预分离段,所述通道入口设置在该段的底板上;第二段为油气再分离段,所述通道出口设置在该段的汽缸盖罩的侧壁上,该段的底板上有一组阻油隔板,所述阻油隔板有左右两排,呈齿状配合,并相互之间留有空隙,形成S状迂回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板、汽缸盖罩,所述底板与汽缸盖罩连接形成油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呈U形,并包括两段,第一段为油气预分离段,所述通道入口设置在该段的底板上;第二段为油气再分离段,所述通道出口设置在该段的汽缸盖罩的侧壁上,该段的底板上有一组阻油隔板,所述阻油隔板有左右两排,呈齿状配合,并相互之间留有空隙,形成S状迂回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油隔板垂直于底板向油气流入的一头倾斜,倾斜夹角为90°~15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夹角为1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入口至少有两组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盖罩内部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德衡金辰佑裴圣镐刘永勋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塑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