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罩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20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罩盖,包括罩盖本体,罩盖本体具有正面和反面,罩盖本体的反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发动机罩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筋条,罩盖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包围连接并在中部形成环形中空安装区,连接筋条设在安装区,连接筋条一端设在第一本体朝向第二本体的内壁面,连接筋条另一端设在第二本体朝向第一本体的内壁面;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外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腔,容腔上开设多个进气歧管端孔,多个进气歧管端孔沿第一方向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罩盖,具有便于安装油轨或其他零件的安装区,以优化空间布置,整体更紧凑;可在不同负荷下实现最好的油气分离效果,回油效率高,回油快。回油快。回油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罩盖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罩盖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发动机罩盖。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罩盖是盖在发动机缸体上的罩壳,用于防止外部杂质进入发动机,为降低发动机运行成本,最大程度地避免油液随废气排出。目前发动机罩盖上没有可放置油轨的位置,发动机罩盖与缸体连接后内部结构不紧凑。另外现有的发动机罩盖大多都集成有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装置设置一个,不能在不同负荷下实现较好的油气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罩盖,以解决现有发动机罩盖上无法放置油轨且油气分离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发动机罩盖,包括罩盖本体,所述的罩盖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所述罩盖本体的反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的发动机罩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筋条,所述的罩盖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包围连接并在中部形成环形中空安装区,所述的连接筋条设置在该安装区处,所述的连接筋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本体朝向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内壁面,所述的连接筋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内壁面;所述的安装区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连接筋条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的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内壁面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内壁面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腔,所述的容腔上开设多个与其连通的进气歧管端孔,多个所述的进气歧管端孔沿第一方向分布。
[0006]优选地,所述的发动机罩盖还包括第一分离挡板、第二分离挡板,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反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反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分布在所述的安装区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一分离挡板将所述的第一凹槽封闭形成第一油气分离腔,所述的第二分离挡板将所述的第二凹槽封闭形成第二油气分离腔,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上开设有第一废气进口,所述的第二油气分离腔上开设有第二废气进口;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或所述的第二油气分离腔与所述的容腔连通,若所述的容腔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外侧,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与所述的容腔连通;若所述的容腔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外侧,所述的第二油气分离腔与所述的容腔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分离挡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的回油出口朝远离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反面方向延伸,所述的回油通道的回油出口与缸体的回油通路贯通。
[0008]优选地,所述的回油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的第一分离挡板的表面并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二通道向远离所述的第一分离
挡板的表面延伸,所述的回油出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的第一通道的端部,所述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的第二通道垂直。
[0009]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分离挡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二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的回油出口朝远离第二本体的反面方向延伸,所述的回油通道的回油出口与缸体的回油通路贯通。
[0010]优选地,所述的回油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的第三通道位于所述的第二分离挡板的表面并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的第四通道向远离所述的第二分离挡板的表面延伸,所述的回油出口设置在所述的第四通道远离所述的第三通道的端部,所述的第三通道与所述的第四通道垂直。
[00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反面,所述的第一挡板较所述的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的第一废气进口;所述的第二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均垂直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反面,所述的第三挡板较所述的第四挡板靠近所述的第二废气进口。
[00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的夹角大于0
°
小于等于90
°

[0013]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筋条设置有多个时,多个所述的连接筋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的连接筋条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的连接筋条的一侧开设有避让缺口。
[0014]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本体或所述的第二本体上开设空滤端孔,靠近空滤端孔的所述的回油通道内设置有单向回油膜片。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罩盖,具有便于安装油轨或其他零件的安装区,以优化空间布置,整体更紧凑;可在不同负荷下实现最好的油气分离效果,回油效率高,回油快。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技术设计的发动机罩盖的正面的俯视图;
[0018]附图2为本技术设计的发动机罩盖的反面的俯视图;
[0019]附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0]附图4为图2中B

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1]附图5为本技术设计的发动机罩盖的正面的侧视图。
[0022]以上附图中:
[0023]1‑
第一本体,2

第二本体,3

连接筋条,4

第一安装孔,5

第二安装孔,6

罩盖侧盖板,7

进气歧管端孔,8

第一分离挡板,9

第二分离挡板,10

第一废气进口,11

第一挡板,12

第二挡板,13

第一回油通道,14

第二回油通道,15

第三挡板,16

第四挡板,17

第三回油通道,18

第四回油通道,19

PCV阀,20

加机油口,21

凸轮轴传感器安装孔,22

空滤端孔,23

安装区,24

第二废气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罩盖,包括罩盖本体,所述的罩盖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所述的罩盖本体的反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罩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筋条,所述的罩盖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包围连接并在中部形成环形中空安装区,所述的连接筋条设置在所述的安装区,所述的连接筋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本体朝向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内壁面,所述的连接筋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内壁面;所述的安装区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连接筋条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的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内壁面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内壁面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腔,所述的容腔上开设多个与其连通的进气歧管端孔,多个所述的进气歧管端孔沿第一方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罩盖还包括第一分离挡板、第二分离挡板,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反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反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分布在所述的安装区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一分离挡板将所述的第一凹槽封闭形成第一油气分离腔,所述的第二分离挡板将所述的第二凹槽封闭形成第二油气分离腔,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上开设有第一废气进口,所述的第二油气分离腔上开设有第二废气进口;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或所述的第二油气分离腔与所述的容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离挡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一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的回油出口朝远离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反面方向延伸,所述的回油通道的回油出口与缸体的回油通路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钱懿周旸钱智顾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塑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