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O220封装MOSFET多管并联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3949 阅读:9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TO220封装MOSFET多管并联模块为了解决TO-220封装的MOSFET器件存在的因散热速度慢引起的驱动器效率降低问题,通过把铝板作为MOSFET管脚的导电连接器件,使大电流多个MOSFET并联时管脚间连接变得容易、可靠,使每个MOSFET的散热镀锡铜板与铝板直接接触,减小了热阻,提高了MOSFET的散热性能,MOSFET的温升低了,损耗就小,驱动器效率就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0220封装MOSFET多管并联模块
本技术属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T0220封装 MOSFET多管并联模块。
技术介绍
举例说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的现有技术,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原理 线路如图1所示;功率管Ql Q6组成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主回路,其中Ql、Q2、 Q3为上桥臂,也叫上管;Q4、Q5、Q6为下桥臂,也叫下管。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运行 时,同时只有一组上桥臂和一组下桥臂导通,即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同时只有两个绕组通 电,我们叫做两相通电,通过电机绕组的电流叫做相电流。其功率管导通顺序如图2所 示;功率管是采用T0220封装的MOSFET。T0220封装的MOSFET的外形如图3所 示;(以下所用到的MOSFET即指T0220封装的MOSFET。)MOSFET的3个管脚1、 2、3分别为G(栅极)、D (源极)、S (漏极)。三个上管的D (源极)与电源正连接在 一起,上管的S(漏极)分别与下管的D(源极)相连,并与电机相连,下管的S (漏极) 与电源的负连接在一起。G(栅极)为MOSFET控制端,控制MOSFET的导通和关断。 MOSFET背面有一块用于散热的镀锡铜板,镀锡铜板与管脚2即D (源极)是相连的,我 们把它叫MOSFET的管脚4。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中,六个MOSFET —排焊接在电子线路板上,排列 顺序为Q1Q4Q2Q5Q3Q6,按图1的连接将MOSFET的管脚连接起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在驱动电机运行时,MOSFET会发热,为加快 MOSFET的散热,要把MOSFET的镀锡铜板固定在一块铝板上,但为了上管和下管间的 绝缘和MOSFET与外壳的绝缘,须在MOSFET与散热铝板间加导热绝缘材料。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中,六个MOSFET—排焊接在电子线路板上,而电 子线路板的敷铜钼一般都比较薄,敷铜钼的一般厚度只有0.035毫米,最厚的敷铜钼也只 有0.075毫米,在电机相电流较小时,单用较宽的敷铜钼就行,当电流稍大时,可采用在 敷铜钼上镀锡的方法,加大导电面积。当电机电流很大,每组功率管需要多个MOSFET并联时,比如每一个桥臂需要 5个甚至更多个MOSFET并联时,上述方法就难以解决,即使采用在敷铜钼上镀锡加大 导电面积的方法,要达到需要的导电面积也很难,而且由于MOSFET各管脚间的距离较 近,镀锡极容易造成管脚短接,镀锡也很难做到均勻平整,制作工艺难以保证一致,如 镀锡不均勻,当大电流流过时,在镀锡较薄的地方容易发热而使镀锡融化脱落,烧断敷 铜钼,从而使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损坏。现有技术为了加快MOSFET的散热,将MOSFET安装在一块铝板上,MOSFET与铝板之间须加导热绝缘材料。在多个MOSFET并联的大电流驱动器中,因电流大, MOSFET发热更为严重,而MOSFET和散热铝板间的导热绝缘材料有热阻,即热传导速 度较慢,极容易造成MOSFET过热损坏,就是没损坏,也会因MOSFET内部温度高而使内阻增大,损耗加大,造成驱动器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T0-220封装的MOSFET器件在连接时,存在的上述问题, 特别是因散热速度慢引起的驱动器效率降低问题,在经过对现有方式和应用做过详细分 析,实验,验证并考虑道成本、性能等综合因素后,对现有技术中MOSFET管的安装连 接方式做出重大改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T0220封装MOSFET多管并联模块,它由是镀锡铜板4、上管散热铝板5、 下管散热铝板6、线路板7、MOSFET8、电源负连接铝板9组成,其特征是将MOSFET 垂直焊接在线路板7的两边,上管的S (漏极)靠近下管的D (源极);各组上管MOSFET 的散热镀锡铜板4通过螺丝固定在一块上管散热铝板5上;上管的管脚3与下管的管脚2 通过电子线路板7焊接在一起;各组下管的散热镀锡铜板4通过螺丝固定在独立的下管 散热铝板6上;下管的管脚3焊接在电子线路板7上;在线路板7的管脚3焊点连线上上 留5-15毫米宽度的敷铜钼,5-15毫米宽的电源负连接铝板9通过螺丝固定在敷铜钼的表其中每组上管MOSFET或下管MOSFET所并联的MOSFET的个数为正整数。在大电流尤其是需要多个MOSFET并联的大电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中,将 MOSFET垂直焊接在线路板(PCB)的两边,线路板设计时让上管的S (漏极)靠近下管的 D (源极)。利用MOSFET的散热镀锡铜板(即管脚4)与管脚D (源极)即管脚2相连的 特性,从无刷电机驱动的原理如图1所示,三组上管的D(源极)是连在一起的,故用一 块铝板把三组上管用螺丝固定在这块铝板上,且这块铝板作为电源的正,如图4的上管 散热铝板5所示。上管的S (漏极)即管脚3与下管的D (源极)即管脚2通过电子线路 板7焊接在一起;而下管的散热镀锡铜板(即管脚4)和下管的D (源极)即管脚2是相连 的,所以,把同组下管用螺丝固定在另一块铝板上,这块铝板就是下管散热铝板6,它用 导线与电机绕组相连,三组下管分别固定在不相接的三块铝板上。下管的S (漏极)即管 脚3焊接在电子线路板7上,且在线路板7上留5-15毫米宽度的敷铜钼,再用一个5-10 毫米宽铝条通过螺丝固定在敷铜钼的表面,作为电源的负连接铝板9,它通过导线与电源 负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把铝板作为MOSFET管脚的导电连接器件, 使大电流多个MOSFET并联时管脚间连接变得容易、可靠,而且批量生产的一致性得到 保证。本技术中每个MOSFET的散热镀锡铜板与铝板直接接触,减小了热阻,在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驱动电机运行时,MOSFET所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到铝板,提高 了 MOSFET的散热性能,MOSFET的温升低了,损耗就小,驱动器效率就高。附图说明图1是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原理线路图;图2是功率管导通顺序图;图3是T0220封装的MOSFET的外形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T0220封装MOSFET多管并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采用电源负连接铝板的结构示意图。1是MOSFET管脚G (栅极);2是D (源极);3是S (漏极);4是镀锡铜板;5是上管散热铝板;6是下管散热铝板;7是线路板;8是MOSFET ; 9是电源负连接铝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在大电流尤其是需要多个MOSFET并联的大电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中,将 MOSFET垂直焊接在线路板(PCB)的两边,线路板设计时让上管的S (漏极)靠近下管 的D (源极)。利用MOSFET的散热镀锡铜板(即管脚4)与管脚D (源极)即管脚2相 连的特性,从无刷电机驱动的原理如图1所示,三组上管的D(源极)是连在一起的,故 用一块铝板把3组上管用螺丝固定在这块铝板上,且这块铝板作为电源的正,如图4的5 所示。上管的S (漏极)即管脚3与下管的D (源极)即管脚2通过电子线路板焊接在一 起,如图4的7所示;而下管的散热镀锡铜板(即管脚4)和下管的D (源极)即管脚2是 相连的,所以,把同组下管用螺丝固定在另一块铝板上,如图4的6所示,再用导线与电 机绕组相连,这样三组下管就用三块铝板。下管的S(漏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TO220封装MOSFET多管并联模块,它由是镀锡铜板(4)、上管散热铝板(5)、下管散热铝板(6)、线路板(7)、MOSFET(8)、电源负连接铝板(9)组成,其特征是将MOSFET垂直焊接在线路板(7)的两边,上管的漏极靠近下管的源极;各组上管MOSFET的散热镀锡铜板(4)通过螺丝固定在一块上管散热铝板(5)上;上管的管脚(3)与下管的管脚(2)通过电子线路板(7)焊接在一起;各组下管的散热镀锡铜板(4)通过螺丝固定在独立的下管散热铝板(6)上;下管的管脚(3)焊接在电子线路板(7)上;在线路板(7)的管脚(3)焊点连线上上留5-15毫米宽度的敷铜铂,5-15毫米宽的电源负连接铝板(9)通过螺丝固定在敷铜铂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桃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新大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