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混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6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杀虫混合物,其以协同增效有效量包含作为活性组分的如下化合物:1)式(Ⅰ)的1-芳基吡唑或其盐,其中R↑[1]为CN、C(=O)C↓[1]-C↓[4]烷基或C(=S)NH↓[2],R↑[2]为S(O)↓[n]R↑[3],R↑[3]为C↓[1]-C↓[6]烷基,R↑[4]为氢、卤素、氨基、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或4-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W为N或CR↑[5],R↑[5]、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或C↓[1]-C↓[6]卤代烷基,n为0、1或2;以及2)式(Ⅱ)化合物或其盐;该混合物在防治昆虫、蜘蛛或线虫中的用途;保护植物以防这些害虫的方法;以及处理、防治、预防或保护温血动物或鱼类以防害虫侵袭或感染的方法,其包括对所述动物或鱼类口服、局部或胃肠外给药或施用杀虫有效量的该混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混合物,其以协同增效有效量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如下化合物1)式I的1-芳基吡唑或其盐 其中R1为CN、C(=O)C1-C4烷基或C(=S)NH2;R2为S(O)nR3;R3为C1-C6烷基;R4为氢、卤素、氨基、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或4-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W为N或CR5;R5、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或C1-C6卤代烷基;n为0、1或2;和,2)式II化合物或其盐 式II化合物的通用名是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化合物I与化合物II(氟啶虫酰胺)的混合物来保护植物免受害虫,即昆虫、蜘蛛或线虫侵袭或侵染的方法,一种使用化合物I与氟啶虫酰胺的混合物防治害虫,即昆虫、蜘蛛或线虫的方法,化合物I与氟啶虫酰胺在制备该类混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上下文中,术语“植物”指整个植物、植物部分或植物繁殖材料,尤其是种子。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本专利技术混合物处理、防治、预防或保护温血动物或鱼类以防害虫侵袭或侵染的方法。式I的1-芳基吡唑化合物、其制备及其对节肢动物的作用是已知的(例如EP-A1 295 117;WO 97/22593;WO 98/28277)。氟啶虫酰胺、其制备及其对害虫的作用同样由文献已知(EP-A1 580374)。氟啶虫酰胺或其衍生物与各种活性化合物,尤其是1-芳基吡唑-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甲腈(锐劲特(fipronil))的对害虫有效的混合物以一般方式描述于EP-A1 580 374和WO02/37964中。说明书中没有提到这些混合物的有利协同增效作用,但在其中第一次对其进行了描述。没有描述1-芳基吡唑I与氟啶虫酰胺的混合物。对于其在本专利技术杀虫混合物中的应用,尤其优选下列1-芳基吡唑I与氟啶虫酰胺的混合物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乙基亚磺酰基吡唑-3-甲腈(乙虫清(ethiprole)与氟啶虫酰胺;和1-[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基]乙酮(acetoprole)与氟啶虫酰胺。在害虫防治领域出现的一个典型问题是需要降低活性成分的剂量比以降低或避免不利的环境或毒理作用,同时仍可以进行有效的害虫防治。遇到的另一问题是需要具有对宽范围的害虫有效的可用害虫防治剂。还需要将击倒活性与延长的防治相结合的害虫防治剂,即同时具有快速作用和长期持续活性的害虫防治剂。与杀虫剂的使用有关的另一困难在于重复和单一施用各杀虫化合物在许多情况下导致对所述活性化合物具有天然或适应耐受性的害虫的快速选择。因此,需要有助于防止或克服耐受性的害虫防治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杀虫混合物,其使降低剂量比和/或增强活性谱和/或将击倒活性与延长的防治和/或耐受性管理相结合的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发现该目的部分或完全由开头所定义的活性化合物的组合实现。此外,我们发现与使用单个化合物可能获得的防治率相比,同时施用,即联合或分开施用化合物I和化合物II或者依次施用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允许对害虫进行更好的防治。当制备混合物时,优选使用纯活性化合物I和II,可以向其中加入对抗有害真菌的其他活性化合物或除草或生长调节活性化合物或肥料。化合物I和II的混合物、或同时使用,即联合或分开使用的化合物I和II对下列目的害虫具有显著作用昆虫目鳞翅目昆虫(鳞翅目(Lepidoptera)),例如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木棉虫(Alabama argillacea)、黎豆夜蛾(Anticarsiagemmatalis)、Argyresthia conjugella、叉纹夜蛾(Autographa gamma)、树尺蠖(Bupalus piniarius)、Cacoecia murinana、Capua reticulana、Cheimatobia brumata、云杉色卷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Choristoneura occidentalis、二化螟(Cirphis unipuncta)、苹果小卷蛾(Cydiapomonella)、松毛虫(Dendrolimus pini)、Diaphania nitidalis、西南玉米杆草螟(Diatraea grandiosella)、埃及钻夜蛾(Earias insulana)、南美玉米苗斑螟(Elasmopalpus lignosellus)、女贞细卷蛾(Eupoecilia ambiguella)、Evetriabouliana、Feltia subterranea、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玉米穗虫(Heliothiszea)、菜螟(Hellula undalis)、Hibernia defoliaria、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苹果巢蛾(Hyponomeuta malinellus)、番茄虫蛾(Keiferialycopersicella)、Lambdina fiscellaria、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咖啡潜叶蛾(Leucoptera coffeella)、旋纹潜蛾(Leucoptera scitella)、Lithocolletisblancardella、葡萄浆果小卷蛾(Lobesia botrana)、甜菜网螟(Loxostegesticticalis)、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桃潜蛾(Lyonetia clerkella)、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黄杉毒蛾(Orgyia pseudotsugat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小眼夜蛾(Panolis flammea)、棉花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疆夜蛾(Peridroma saucia)、圆掌舟蛾(Phalerabucephala)、马铃薯麦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欧洲粉蝶(Pieris brassicae)、苜蓿绿夜蛾(Plathypena scabra)、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大豆夜蛾(Pseudoplusiaincludens)、Rhyacionia frustrana、Scrobipalpula absoluta、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葡萄卷叶蛾(Sparganothis pilleriana)、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海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杀虫混合物,其以协同增效有效量包含作为活性组分的如下化合物:1)式Ⅰ的1-芳基吡唑或其盐:***Ⅰ其中R↑[1]为CN、C(=O)C↓[1]-C↓[4]烷基或C(=S)NH↓[2];R↑[2]为S (O)↓[n]R↑[3];R↑[3]为C↓[1]-C↓[6]烷基;R↑[4]为氢、卤素、氨基、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或4-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W为N或CR↑[5] ;R↑[5]、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或C↓[1]-C↓[6]卤代烷基;n为0、1或2;和,2)式Ⅱ化合物或其盐:***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4-10-22 60/621,1211.杀虫混合物,其以协同增效有效量包含作为活性组分的如下化合物1)式I的1-芳基吡唑或其盐 其中R1为CN、C(=O)C1-C4烷基或C(=S)NH2;R2为S(O)nR3;R3为C1-C6烷基;R4为氢、卤素、氨基、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或4-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W为N或CR5;R5、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或C1-C6卤代烷基;n为0、1或2;和,2)式II化合物或其盐2.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杀虫混合物,其中所述式I化合物为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乙基亚磺酰基吡唑-3-甲腈(乙虫清)。3.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杀虫混合物,其中所述式I化合物为1-[5-氢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基]乙酮(acetoprole)。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要求的杀虫混合物,其包含重量比为100∶1-1∶100的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5.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包含液体或固体载体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要求的混合物。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定义的混合物在防治昆虫、蜘蛛或线虫中的用途。7.一种保护植物免受昆虫、蜘蛛或线虫侵袭或侵染的方法,其包括使植物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水与杀虫有效量的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要求的混合物接触。8.一种防治昆虫、蜘蛛或线虫的方法,其包括使昆虫、蜘蛛或线虫或其食物源、栖息地、繁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弗斯特HVT科特尔S赞邦KA霍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