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工作轧辊移位功能的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9342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逆式轧机,包括夹紧轧带的一对上、下工作轧辊和用于分别沿工作轧辊的轴向方向移位工作轧辊的辊移位装置。该对上、下工作轧辊中的每一个在辊体部的一端都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具有向辊顶端逐渐减小的辊直径,并且设置为使得锥形部位于沿工作轧辊轴向方向的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工作轧辊的辊体部的表面由陶瓷材料或硬质合金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工作轧辊移位功能的轧机,其中每一个都具有形成锥形形状 的一端的工作轧辊沿其轴向方向移位,以控制轧带(Strip)的边缘下垂。
技术介绍
通常,在由轧机的工作轧辊进行轧制的情况中,出现所谓边缘下垂的现象。在边缘 下垂中,由于轧制期间的塑性流动,在沿轧带宽度方向的轧带厚度分布中,靠近轧带的两个 相对端部的部分变得比中间部分的薄。对于轧制后的轧带,轧带厚度的目标精度是需要的。 特别地,目前轧制产品具有不断变高的质量和精度。因此,在沿宽度方向的轧带厚度分布 中,对较高精度的轧带厚度的需求变得更加严格。因此,迄今已经提出了用于以较高的精度控制轧制之后轧带的宽度相对端部的边 缘下垂的技术。而且,作为控制这种边缘下垂的措施,通常采用工作轧辊移位方法,其中每 一个都具有形成锥形形状的一端的工作轧辊沿其轴向方向移位。这种工作轧辊移位方法通 常应用于串列式轧机。具体地描述,如图17所示,串列式轧机300包括第一轧制支架301、第二轧制支架 302、第三轧制支架303和第四轧制支架304。轧制支架301至304中的每一个旋转地支撑 一对上、下工作轧辊310a和310b。工作轧辊310a和310b分别包括圆筒形辊体部311a和 312a以及形成在这些辊体部311a和312a的一端处的锥形部311b和312b。锥形部311b和 312b具有辊肩部311c和312c,其为锥形面的起始位置。应当注意,工作轧辊310a和310b 设置为使得锥形部311b和312b位于在工作轧辊310a和310b轴向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面 上。而且,在采用上述串列式轧机300轧制轧带1的情况中,轧带1在轧制支架301至 304中的每一个的工作轧辊310a和310b之间通过,以降低其轧带厚度。因此,在第一轧制 支架301中,甚至在位于具有大的轧带厚度的轧带1宽度方向的相对端之内的部分也出现 塑性变形。因此,该第一轧制支架301中的辊肩部311c和312c的移位位置是离轧带1宽 度方向的相对端向内设置的最深位置(距离S 1)。第二轧制支架302中的移位位置是比前 述移位位置窄的位置(距离δ 2)。第三轧制支架303中的移位位置是远窄于前述移位位置 的位置(距离S3)。第四轧制支架304中的移位位置是远远窄于前述移位位置的位置(距 离 δ 4)。换句话说,轧制支架301至304中的辊肩部311c和312c的移位位置设置为从第 一级上的第一轧制支架301逐步改变至末级上的第四轧制支架304,以便满足δ1> δ2> δ3 > δ 4,与已经塑性变形的、轧带1的厚度降低的轧带1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的转变一 致。因此,与轧带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轧带厚度相比,轧制支架301至304中的每一个中 的轧带1的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的轧带厚度在几何上增加。因此,轧制后的轧带1的宽度 方向的相对端部的边缘下垂降低。另一方面,该上述工作轧辊移位方向将应用于包括单个轧制支架的可逆式轧机。如图18A、18B和18C所示,在可逆式轧机350中,轧带1在工作轧辊310a和310b之间来回 穿过多次,以被轧制多次。因此,其辊肩部311c和312c的移位位置需要从位于轧带1宽度 方向的相对端部之内的最深位置逐步改变,以便满足S 1> δ2> δ3,与塑性变形的、轧带 1的厚度降低的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的转变一致。然而,如图18Α所示,在第一穿过期间,辊体部311a和312a的与锥形部311b和 312b相对的端部与轧带1的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边缘部)接触。因此,迄今为止,磨损缺 陷R已经出现在由高速钢(维氏硬度900HV)形成的工作轧辊310a和310b的辊体部311a 和312a的端部中出现。这种磨损缺陷R在硬质材料或中硬材料和软质材料的轧制中特别 明显地发生,在硬质材料或中硬材料的轧制中轧制力设为高,软质材料经过重复地通过而 加工硬化。而且,如图18B和18C所示,在每次重复穿过的情况下,通过辊肩部311c和312c 的移位,辊体部311a和312a中的磨损缺陷R从轧带1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逐步移向位于 轧带1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之内的部分。这使得对应于在前穿过次数的磨损缺陷R转移至 由辊体部31 Ia和312a轧制的轧带1的表面。因此,出现转移缺陷S。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提出了意图通过形成硬质合金的工作轧辊来增加轧制表面硬 度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披露了这种工作轧辊。{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9-3469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 344406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工作轧辊用在酸洗之前的冷轧中,目的是通过使用硬 质合金作为其材料,用它的轧制力碾碎并去除粘附至轧带面的表面的热轧氧化皮。而且,专 利文献2中描述的工作轧辊设置在串列式轧机中,目的是通过使用硬质合金作为其材料, 减少轧制期间轧带的磨损粒子的出现,并增加轧带表面的清洁度。换句话说,上述常规工作 轧辊已经不应用于工作轧辊移位方法。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具有工 作轧辊移位功能的轧机,在具有形成为锥形形状的一端的工作轧辊沿其轴向方向移位以控 制轧带的边缘下垂时,该轧机能够通过降低由轧带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引起的工作轧辊中 的磨损缺陷的出现,而轧制表面上不具有转移缺陷的高质量的轧带。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轧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工作轧辊移位 功能的轧机,包括至少一个轧制支架,所述轧制支架包括一对上、下工作轧辊和用于沿工作 轧辊的轴向方向移位工作轧辊的辊移位装置,该对上、下工作轧辊中的每一个在其辊体部 的一端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具有向工作轧辊的顶端逐渐减小的辊直径,该对上、下工作轧 辊夹紧轧带,同时该对上、下工作轧辊具有的锥形部位于沿工作轧辊轴向方向彼此相对的 两侧上。该轧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轧辊中,至少辊体部的表面由陶瓷材料或硬质合金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轧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工作轧辊移位 功能的轧机,包括至少一个轧制支架,所述轧制支架包括一对上、下工作轧辊和用于沿工作 轧辊的轴向方向移位工作轧辊的辊移位装置,该对上、下工作轧辊中的每一个在其辊体部 的一端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具有向工作轧辊的顶端逐渐减小的辊直径,该对上、下工作轧 辊夹紧轧带,同时该对上、下工作轧辊具有的锥形部位于沿工作轧辊轴向方向彼此相对的 两侧上。该轧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轧辊中,至少辊体部的表面形成为具有1200HV或 更高的维氏硬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轧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工作轧辊移位 功能的轧机,其特征在于,辊移位装置包括双偏心轴承。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轧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工作轧辊移位 功能的轧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工作轧辊为满足辊直径与轧带的轧带宽度之比为0. 03至 0. 1的小直径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轧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工作轧辊移位 功能的轧机,包括用于检测轧带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的轧带厚度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 至少设置在末级处的轧制支架的出料侧上,该轧机的特征在于,根据轧带的已经由检测装 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工作轧辊移位功能的轧机,包括至少一个轧制支架,所述轧制支架包括一对上、下工作轧辊和用于沿工作轧辊的轴向方向移位工作轧辊的辊移位装置,该对上、下工作轧辊中的每一个在其辊体部的一端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具有向工作轧辊的顶端逐渐减小的辊直径,该对上、下工作轧辊夹紧轧带,同时该对上、下工作轧辊具有的锥形部位于沿工作轧辊轴向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其中在所述工作轧辊中,至少辊体部的表面由陶瓷材料或硬质合金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乘鞍隆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制铁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