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浇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6031 阅读:33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浇注模具,包括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内模与外模;所述外模套设在内模的外侧,所述内模上缠绕有线圈;所述内模、外模、底盘构成底部和侧部密封而顶部开放的浇注腔,所述线圈位于该浇注腔内,所述模具的底部设置有与浇注腔连通的浇注嘴。上述技术使得在浇注时,浇注料能够从浇注腔的底部开始自下而上逐渐渗透,易于排除浇注腔内残余的空气,使得浇注料在线圈之间充分渗透、无气泡产生,从而保证变压器通电运行时,不会产生气泡放电,保变压器运行可靠,延长了变压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新 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环氧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线圈用浇注模 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环氧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线圈用浇注模具一般由内模、外模和挡板组成,内 模同时又作为线圈用的绕线模,内模、外模与挡板共同形成浇注腔用于容纳环氧树脂,该浇 注腔底部和侧部密封、顶部敞开。现有的浇注模具均为卧式结构(简称卧式浇注模具),在 真空状态下浇注时,加热呈液态的环氧树脂混合料从上往下浇注。然而,由于浇注腔中不 可避免的会残留一些空气,加之环氧树脂粘稠度较高、不容易渗透,因此浇注完毕之后,变 压器线圈中会形成气泡,当变压器通电运行时,气泡会产生局部放电,严重影响变压器的寿 命,而且还会带来电路运行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卧式浇注模具容易引起变压器线圈中 形成气泡空洞、进而影响变压器寿命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浇注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立式浇注模具,包括 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内模与外模;所述外模套设在内模的外侧,所述内模上缠绕有线 圈;所述内模、外模、底盘构成底部和侧部密封而顶部开放的浇注腔,所述线圈位于该浇注 腔内,所述模具的底部设置有与浇注腔连通的浇注嘴。由此使得在浇注时,浇注料能够从浇 注腔的底部开始自下而上逐渐渗透,易于排除浇注腔内残余的空气,使得浇注料在线圈之 间充分渗透、无气泡产生。通过将浇注嘴设置于模具的底部,在不增加模具的复杂性和改变浇注设备的情况 下,在浇注的过程中能顺利的将浇注腔中残余空气彻底排除,环氧树脂混合料得到充分渗 透,确保变压器线圈中无气泡,从而保证变压器通电运行时,不会产生气泡放电,保变压器 运行可靠,延长了变压器寿命。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 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 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实施例的立式浇注模具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模具的侧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模具的俯剖视图;图4为图1所述的模具的内模主视图;图5为图1所述的模具的内模俯视图;图6为图1所述的模具的外模主视图;图7为 沿图6的H-H线的一片外模单片的俯剖视图;图8为沿图7的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图1所述的模具的连接架的主视图;图10为图1所述的模具的连接架的俯视图;图11为图1所述的模具的底盘的主视图;图12为图1所述的模具的底盘的俯视图;其中1、中心螺杆;11、第一螺母;12、第二螺母;2、连接架;21、槽钢;22、联板; 23、固定螺钉;3、外模;31、外模单片;32、外模密封条;33、外模加强筋;34、外模下法兰; 35、外模内侧壁;36、外模上法兰;4、浇注嘴;5、底盘;51、第一密封圈;52、第二密封圈;53、 底板;54、底座;55、定位钉;56、进风孔;6、内模;61、内模上挡板,62、内模加强筋;63、内模 外侧壁,64、定位件,65、内模下挡板;7、线圈;8、浇注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提出的立式浇注模具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底盘5、 设置在所述底盘5上的内模6与外模3,其中外模3套设在内模6的外侧,所述内模6上缠 绕有线圈7,所述内模6、外模3、底盘5构成底部和侧部密封而顶部开放的浇注腔8,所述线 圈7位于该浇注腔8内;并且该模具的底部,例如可以位于外模3的底部设置有与浇注腔8 连通的浇注嘴4。以下分别对上述各组成部件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4、图5所示的内模6,所述内模6的顶部具有内模上挡板61、内模6的底部 具有内模下挡板65 ;内模6的内部具有内模加强筋62。所述内模6既是浇注用的内模,又 是缠绕线圈7用的绕线模;内模上挡板61和内模下挡板65既可在浇注时起固定作用(固 定原理在下文进行介绍),又可在绕线圈7时起支撑作用。内模6的底部设置有定位件64, 该定位件64在绕线圈时用于与绕线机的旋转轴固定,使内模6与旋转轴同步旋转,从而完 成线圈缠绕。内模6的所有部分均由普通的Q235A型号的钢板加工制成。内模6的内模外 侧壁63是工作面,因此内模外侧壁63要有一定的光洁度,为了便于拔模,内模外侧壁63自 下而上需要有适当的锥度。所述内模加强筋62 —是起内模加强作用,二是在拔模是作为起 吊点。参见图6、图7所示的外模3,所述外模3的顶部为外模上法兰36,外模3的底部为 外模下法兰34,外模3的中部设置有外模加强筋33。在本实施例中,该外模3由两片相同 的外模单片31接合而成,每片外模单片31具有两个与另一个外模单片31贴合的接合面, 其中一个接合面上开设有沿着模具高度方向延伸的槽,槽内设置有外模密封条32,该外模 密封条32可确保相贴合的两片外模单片31之间的密封。每片外模单片31的底部设置有 一个浇注嘴3,则整个外模3上设置有两个。浇注嘴3焊接在外模外侧壁上,为了保证浇注 料从线圈7下部进入浇注腔8,浇注嘴3应当位于外模单片31的尽量底部,例如外模内侧壁 35上的浇注嘴开口底部与外模3底面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外模3的所有部分均由普通 的Q235A型号的钢板加工制成,外模内侧壁35作为工作表面,需要有一定的光洁度。图8是浇注嘴4的剖视图,浇注嘴4内表面需要具有一定的光洁度。参见图9、图10所示的连接架2,它可与内模上挡板61连接,用于整个模具的压 紧,下文会对其作用原理进行详细介绍。所述连接架2呈“十字”形,其由两根槽钢21交叉 焊接而成,且在两槽钢21的焊接部焊接有联板22以加强整个连接架2的强度。参见图11、图12所示的底盘5,它包括底板53、固定在底板53底部的由槽钢加工 而成的底座54、固定在底板53中部的定位钉55。所述定位钉55为三只且分别分布在一个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相应的,内模下挡板65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三个定位钉 55内接于定位孔,从而使得内模6与底盘5定位。所述底板53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56,可 以让热空气从底盘5的下部进入内模6内部,使得线圈7内、外受热均勻。底板53上表面 还设置有用于与外模下法兰34密封的第一密封圈51、用于与内模下挡板65密封的第二密 封圈52。以上便是对于各个部件的介绍,下面具体的解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将内模6与连接架2固定参见图2、图9、图10,通过固定螺钉23将内模上挡板 61与槽钢21相固定。将内模6定位于底盘5:参见图2,将内模下挡板65中部的定位孔卡设在三个定位 钉55上,则可确保内模6与底盘5的定位。将内模6固定于底盘5 参见图2,使用一根中心螺杆1贯穿所述底板53以及联板 22 ;两个第二螺母12旋设在中心螺杆1底部,且上述两个第二螺母12分别位于底板53的 两面,由此使得中心螺杆1与底盘5固定;第一螺母11旋设在中心螺杆1顶部并向联板22 施加压应力,该压应力传递至内模6,使得内模6与底板53贴紧,从而实现内模6与底盘5 相固定。将两个外模单片31相拼接参见图1,通过螺钉、螺母将两个外模单片31拼接成 一个完整的外模3。将外模3固定于底盘5 参见图1、图3、图6,通过螺钉、螺母将外模下法兰34与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浇注模具,包括: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内模与外模;所述外模套设在内模的外侧,所述内模上缠绕有线圈;所述内模、外模、底盘构成底部和侧部密封而顶部开放的浇注腔,所述线圈位于该浇注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底部设置有与浇注腔连通的浇注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春波潘兵刘卫东潘晓强仓爱卿江航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伯乐达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3年03月28日 13:19
    你们的钢模是否可以浇铸直径10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