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子组件的改良结构及其运用的电路基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429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型电子组件的改良结构及其运用的电路基板结构,包括一微型电子组件及一可供该微型电子组件结合的电路板,该微型电子组件上设有多个与外部形成电连接的端子接脚,且该多个端子接脚集中设置于其表面一预设的接脚区内,并于该接脚区的至少一旁侧设有大于传统间隔宽度的侧间隔部位,而于该接脚区中段则设有至少一中间间隔部位,以将该接脚区分隔为多个接脚区域,而于电路板上设有对应于各端子接脚的多个电路接点,该多个电路接点分别集中设置于多个接点区域内,并至少于其中一接点区域的外旁侧设有大于传统间隔宽度的侧间隔部位,且于各接点区域之间设有至少一中间间隔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简化电路板的线路规划,且可缩短电路板的开发进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电子组件的改良结构及其运用的电路基板结构,尤指一 种可简化电路板线路设计(LAYOUT)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微型电子组件及其电路基板结 构。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微型电子组件或集成电路的应用逐渐普及,且为便于应用上的规划与设 计,一般多会将其输出、输入或电源等端子接脚以规律的排列方式设置于一预设区域(例 如于微型电子组件或集成电路的二旁侧)内,同时,伴随各种微型电子组件制程的进步,其 成品的体积亦不断地小型化,致使上述端子接脚的排列密度亦更加密集,相同地,电路板上 对应于该端子接脚的电路接点(灌孔)亦随之更加密集,如此一来,可能产生在一般情形下 电路板的铜箔线路无法连通各电路接点(灌孔)之间的情形,使得设计者必须另以适当的对 应方案解决上述问题,造成实际应用上的不便与限制。如图1所示,其系一已见的微型电子组件(可为一微型变压器transformer) 的应用,于该图中,电路板20上设有一具有多组插口 261 (如RJ45、RJll等规格)的连接 器26,于该连接器26的各插口 261旁侧设有指示灯262 (可为LED),且该指示灯262与电 路板20上的控制芯片25 (或其它控制电路)可经由铜箔线路形成电连接并受其控制,而于 本图的设计中,该电路板20上于连接器26与控制芯片25之间还设有微型电子组件la,且 该微型电子组件Ia依需要而经由一插接座201结合于该电路板20上,由于该微型电子组 件Ia具有密集排列的端子接脚11a,致使于该插接座201亦具有相同排列的接脚插孔202, 而该电路板20上亦具有相同密集排列的电路接点(灌孔),影响了正常的电路板上铜箔线路 的规划通过,针对此种情形,较常见的解决方式如下1.将铜箔线路宽度减小,并配合将电路板20上的电路接点(灌孔)缩小,以使该铜 箔线路得以通过各电路接点(灌孔)之间,并连接该指示灯与控制芯片,然而,此种减小铜箔 线路宽度的修改容易造成电流负荷能力减小、故障率提升与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形,而缩小 电路接点(灌孔)的方式则使加工困难度提升,且容易因焊点不稳固或脱焊而产生产品不良 率增加的缺失。2.重新规划(LAYOUT)该电路板20的铜箔线路,使其弯曲绕过该微型电子组件Ia 下方的电路接点(灌孔),如此一来,不但会增加电路板整体规划的困难度,影响产品开发的 进程,更会不当地增加电路板的面积,不利于产品的精巧与小型化的趋势。另有如图2所示的结构,其于电路板2a上设有一具有多组插口 261的连接器260 与控制芯片25,并以微型电子组件Ia设置于该连接器260与控制芯片25之间,且于该控制 芯片25的旁侧设有指示灯21a,于各指示灯21a上方另设有至少一导光组件22a (可为条 状、柱状体),该导光组件22a以一端临近于该指示灯21a,而导光组件22a的另一端则延伸 至连接器260外旁侧,藉由各导光组件22a将各指示灯Ila的光线导引至连接器260外旁 侧以形成操作状态的显示,此种结构虽能有效解决上述电路板2a的铜箔线路通过电路接点(灌孔)的规划(LAYOUT)问题,但其导光组件22a不但增加了零组件的成本,亦增加了组 装成本,较不符合经济效益。又有如图3所示的结构,其于电路板2b上设有一具有多组插口 261的连接器260 与控制芯片25,并以微型电子组件Ia设置于该连接器260与控制芯片25之间,而于电路板 2b上另设有一指示灯组21b。该指示灯组21b具有多数个指示灯分别对应于各插口 261位 置,此种结构利用将指示灯组21b设置于电路板2b上远离该微型电子组件Ia的部位,以解 决上述电路板2b的铜箔线路通过电路接点(灌孔)的规划(LAYOUT)问题,但其亦造成了电 路板2b的铜箔线路规划(LAYOUT)的复杂性,且于使用上由于该指示灯组21b与各对应的 插口 261位置相距较远,找寻与分辨上较为不易,亦形成应用上的缺失。有鉴于已见的微型电子组件及其电路板于应用上有上述缺点,设计人乃针对该些 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电子组件的改良结构及其运用的电路基 板结构,其能有效简化电路板的线路规划,且可缩短电路板的开发进程。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电子组件的改良结构及其运用的电路 基板结构,其可有效降低产品整体的开发设计及生产成本。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种微型电子组件 的改良结构,系于一微型电子组件上设有多数个可与外部形成电连接的端子接脚,且该端 子接脚集中设置于该微型电子组件一预设的接脚区内,并使该接脚区内透过各端子接脚间 的排列,而形成一间隔部位,该间隔部位的端子接脚间距大于其它非间隔部位内的端子接 脚间距。依上述结构,该间隔部位设于该接脚区至少一旁侧,以形成一侧间隔部位。依上述结构,该间隔部位设于该接脚区的中段,以形成一中间间隔部位,且该中间 间隔部位将该接脚区分隔为二独立的第一接脚区域与第二接脚区域,于该第一、二接脚区 域内设有由多个端子接脚分别组成的第一、二端子接脚组。依上述结构,该微型电子组件结合于一电路板上,于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对应于 各端子接脚的电路接点。依上述结构,该电路板上设有对应于第一、二接脚区域的第一、二接点区域,且于 该第一、二接点区域内设有由多个电路接点分别组成的第一、二接点组。依上述结构,该电路板与该微型电子组件之间设有插接座组,该插接座组具有至 少一插接座,于该插接座内设有多个向外凸伸且对应于电路板上各电路接点的插脚,另于 插接座的表侧设有多个对应于微型电子组件上各端子接脚且与该插脚相连通的插孔。依上述结构,该插接座组由单一插接座所组成,且于该插接座上分别设有相连通 的第一插脚组、第一插孔组,及第二插脚组、第二插孔组,该第一、二插脚组分别对应于电路 板上的第一、二接点组,而该第一、二插孔组则分别对应于微型电子组件的第一、二端子接 脚组。依上述结构,该插接座组由一第一插接座与一第二插接座所组成,于该第一、二插 接座上分别设有对应于第一、二接点组的第一、二插脚组,另设有与该第一、二插脚组相连5通,且与各端子接脚相对应的第一、二插孔组。本技术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另包括一种微型电子组件运用的电路基板结构, 系于一电路板上具有多个电路接点集中设置于一接点区内,并使该接点区内透过各电路接 点间的排列,而形成一间隔部位,该间隔部位的电路接点间距大于其它非间隔部位内的电 路接点间距。依上述结构,该间隔部位设于该接点区至少一旁侧,以形成一侧间隔部位。依上述结构,该间隔部位设于该接点区的中段,以形成一中间间隔部位,且该中间 间隔部位将该接点区分隔为二独立的第一接点区域与第二接点区域,于该第一、二接点区 域内设有由多个电路接点分别组成的第一、二接点组。依上述结构,该电路板上结合一微型电子组件,该微型电子组件上设有多个对应 于各电路接点的端子接脚。依上述结构,该微型电子组件设有对应于第一、二接点区域的第一、二接脚区域, 于该第一、二接脚区域内设有由多个端子接脚分别组成的第一、二端子接脚组。依上述结构,该电路板与该微型电子组件之间设有插接座组,该插接座组具有至 少一插接座,于该插接座内设有多个向外凸伸且对应于电路板上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电子组件的改良结构,系于一微型电子组件上设有多数个可与外部形成电连接的端子接脚,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接脚集中设置于该微型电子组件一预设的接脚区内,并使该接脚区内透过各端子接脚间的排列,而形成一间隔部位,该间隔部位的端子接脚间距大于其它非间隔部位内的端子接脚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昌亮
申请(专利权)人:帛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