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型的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53108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型的转移装置,在将上下铸型从第一移送机构的移动台车或托盘翻转并转移到第二移送机构的振动输送槽或滑动面时,可防止铸件原材料挂在移动台车上。具备:旋转轴,其与第一移送机构指向同一方向且以在垂直面内能正反旋转的方式配设在第一移送机构与第二移送机构之间;使旋转轴正反旋转的旋转轴驱动机构;转动部件,其沿着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固定于旋转轴,能够装载一个移动台车或托盘及上下铸型并且能够在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上方位置之间转动;夹紧机构,其安装于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夹紧转动部件上的金属砂箱;把持机构,其安装于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和转动部件一起把持转动部件上的移动台车或托盘及上下铸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型的转移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如下装置通过第一移送机构将 多个呈列状水平排列配置且内置了浇注完成后重叠状态的上下铸型中的下铸型的金属砂 箱,以一个金属砂箱的长度为一个间距间歇移动,从该第一移送机构中的一个金属砂箱 将上下铸型翻转并转移到与第一移送机构垂直配置的第二移送机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装置,存在有一种用于翻转站铸型翻转移载装置,其将在铸造 生产线中被起模后的铸型,输送并载置于具有形成为向两侧部突出且与输送方向平行的 突起的箱型托盘,并且在将铸型与上述箱型托盘一起翻转并将铸型搬出到落砂线上,该 铸型翻转移载装置具备支承上述箱型托盘并使其翻转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由一对 翻转环、一对在内侧的侧面上下具有将上述翻转环彼此连结且贯入保持上述突起的辊子 部的辊轴架、和一对在下部分别支承上述翻转环的环支承辊子构成;使该翻转机构正反 旋转的翻转驱动机构;排出机构,其由翻转时从上述箱型托盘引导铸型将其排出的排出 滑动面部、和安装于上述辊轴架当中一方的外侧并且将该排出滑动面部驱动成自如开闭 上述箱型托盘的开口部的上方的排出驱动部构成;对上述翻转驱动机构的正反旋转动作 和上述排出驱动部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对上述箱型托盘到达上述翻转机构 内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托盘检测机构;第一检测机构,其对如下情况进行检测,即、上述 排出滑动面部基于来自该托盘检测机构的信号进行关闭动作,上述翻转机构进行旋转, 上述箱型托盘上下翻转成为水平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第二检测机构,其对如下的情况 进行检测,即、上述排出滑动面部进行开动作排出铸型之后,上述翻转机构进行反向旋 转,上述箱型托盘上下翻转到达原位置的情况。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08-58772图1、2、7、8、9但是,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现有的铸型翻转移载装置,将铸型从箱型托盘转 移到落砂线时,会出现铸件原材料挂在箱型托盘上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上下铸型从第一输 送机构的移动台车或托盘向第二输送机构的振动输送槽或滑动面翻转并转移时,能够防 止发生铸件原材料挂在移动台车等上的现象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铸型的转移装置,通过第一移送机构,将多个呈 列状水平排列配置且内置有浇注完成后而处于重叠状态的上下铸型中的下铸型的金属砂 箱,以一个金属砂箱的长度为一个间距进行间歇移送,从由第一移送机构移送的金属砂 箱,将上下铸型翻转并转移到与第一移送机构垂直配设的第二移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具 备旋转轴,其以与第一移送机构指向同一方向且在垂直面内能正反旋转的方式配设在 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之间;使旋转轴正反旋转的旋转轴驱动机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沿着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固定安装于旋转轴,能够装载一个移动台车 或托盘及上下铸型并且能够在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上方位置之间转动;夹紧 机构,其安装于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对转动部件上的金属砂箱进行夹紧;把持机构,其 安装于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和转动部件一起把持转动部件上的移动台车或托盘及上下铸 型。如上述这样构成的装置,通过移动台车或托盘将第一移送机构上的、内置有浇 注完成后且处于重叠状态的上下铸型中的下铸型的一个金属砂箱搬入转动部件,然后通 过夹紧机构夹紧转动部件上的金属砂箱,并且通过转动部件和把持部件一起把持转动部 件上的上下铸型。接下来,通过旋转轴驱动机构的正转驱动,经由旋转轴使转动部件从 第一移送机构转动到第二移送机构,一边翻转上下铸型一边使该上下铸型从第一移送机 构回转移动到第二移送机构,接着,解除把持机构对上下铸型的把持状态,使上下铸型 落下至第二移送机构。之后,使转动部件等返回原来的位置结束一个循环。根据以上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具备旋转轴,其以与第一移送机构指向同一方向 且在垂直面内能正反旋转的方式配设在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之间;使旋转轴正 反旋转的旋转轴驱动机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沿着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固定 于旋转轴,能够装载一个移动台车或托盘及上下铸型并且能够在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 送机构的上方位置之间转动;夹紧机构,其安装于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夹紧转动部件上 的金属砂箱;把持机构,其安装于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和转动部件一起把持转动部件上 的移动台车或托盘及上下铸型;因此使铸件原材料在由上下铸型包围着的状态下从第一 移送机构转移到第二移送机构,因此能够取得如下的优异的实用效果,即、在将上下铸 型从第一移送机构转移到第二移送机构时,能够可靠地防止铸件原材料挂在移动台车或 托盘的现象发生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铸造设备中的冷却线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3是沿着图1的B-B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4是沿着图1的C-C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5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细节图。图6是去除了局部的沿着图5的D-D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7是沿着图5的E-E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8是本铸型转移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9是本铸型转移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符号说明如下1...金属砂箱;2...第一移送机构;3...振动输送槽;4...铸型转移装置;7...移动台 车;9...旋转轴;11...带减速机的电机;12...转动部件;13...把持机构;14...夹紧机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图1 图9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铸型侧转移装置的铸造设备中的冷却线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冷却线如图1和图2所示,构成为具备第一移送机构 2,其将多个呈列状向左右方向水平排列配置且内置了浇注完成后重叠状态的上下铸型M 中的下铸型的金属砂箱1、1,以一个金属砂箱1的长度为一个间距间歇移动;作为第二 移送机构的振动输送槽3,其与第一移送机构2相邻并与其垂直设置,对上下铸型M进行 输送;将第一移送机构2上的一个金属砂箱1的上下铸型转移到振动输送槽3的铸型转移 装置4。而且,第一移送机构2由铺设于机座5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轨道6和自如移动地 载置在轨道6的多个移动台车7、7构成。此外,如图2、3所示,铸型转移装置4具备旋转轴9,其与第一移送机构2指 向同一方向且经由两个轴承8、8以在垂直面内能正反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5上;作为 旋转轴驱动机构的带减速机的电机11,该带减速机的电机11的输出轴经由联轴器10与旋 转轴9的左端连结使旋转轴9正反旋转;一对转动部件12、12,该转动部件12、12沿着 与旋转轴9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沿旋转轴9的指向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固定于旋转轴9, 能够装载后述的一个移动台车7或托盘及上下铸型M并且能够在第一移送机构2和振动 输送槽3的上方位置之间转动;把持机构13,其安装于一对转动部件12、12,并且能够 和转动部件12—起把持转动部件12上的移动台车7及上下铸型M ;夹紧机构14,其安 装于一对转动部件12、12,并且能够夹紧转动部件12上的金属砂箱1。而且,在带减速 机的电机1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部件12的翻转角度的编码器31。另外,通过对旋转轴9的高度进行设计,也能够将上下铸型M转移到相对于第 一移送机构2位于上方或下方平面的振动输送槽3。此外,如图4所示,一对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型的转移装置,通过第一移送机构,将多个呈列状水平排列配置、且内置有浇注完成后而处于重叠状态的上下铸型中的下铸型的金属砂箱,以一个金属砂箱的长度为一个间距进行间歇移送,从由该第一移送机构移送的上述金属砂箱,将上述上下铸型翻转并转移到与上述第一移送机构垂直配设的上述第二移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其以与上述第一移送机构指向同一方向且在垂直面内能正反旋转的方式配设在上述第一移送机构和上述第二移送机构之间;使该旋转轴正反旋转的旋转轴驱动机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沿着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固定安装于上述旋转轴,能够装载一个移动台车或托盘及上下铸型并且能够在上述第一移送机构和上述第二移送机构的上方位置之间转动;夹紧机构,其安装于该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对转动部件上的上述金属砂箱进行夹紧;把持机构,其安装于上述转动部件,并且能够和上述转动部件一起把持转动部件上的移动台车或托盘及上下铸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村进横前知志井上和美大野泰嗣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