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供油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0241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动机供油管路,设置有油箱、油泵、粗滤油器、精滤油器、油压调节阀、喷嘴,其中,所述油箱的出油管路连接所述粗滤油器的进油端,该粗滤油器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泵的进油端,该油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的进油端,该油压调节阀的第一出油口经油管回路回到所述油箱,该油压调节阀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精滤油器的进油端,该精滤油器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是:提高油泵的使用寿命,确保了精滤油器的全寿命利用,简化了过滤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无杂质燃油的浪费,油轨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供油管路,具体涉及一种为汽车摩托车发动机供油的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发动机供油管路的连接方式通常将油泵的前后分别与粗滤油器和精滤油器连接,油泵将燃油从油箱中泵出,经粗滤油器粗略过滤,滤去大的杂质后进入油泵腔体,再经精滤油器精细过滤,滤去小的杂质后,获得比较干净无杂质的燃油。精滤油器的出油口或者直接连接一个三通的喷嘴,喷嘴的回油端与油压调节阀连接,将剩余的燃油经油管回路送回油箱;精滤油器的出油口或者连接一个三通的油压调节阀,油压调节阀的一个出油口连接喷嘴,另一个出油口将剩余的燃油经油管回路送回油箱。现有发动机供油管路的缺点:由于精滤油器安装在油管回路前方,精滤油器需无条件的滤去所有流经管路的大量的含杂质燃油,给精滤油器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使精滤油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由于所有流经管路的燃油都需要经过粗滤油器和精滤油器两步过滤,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经过精滤油器精细过滤的燃油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滤油器使用寿命长、燃油过滤工作效率高、且能有效利用无杂质燃油的发动机供油管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供油管路,设置有油箱、油泵、粗滤油器、精滤油器、油压调节阀、喷嘴。其中,所述油箱的出油管路连接所述粗滤油器的进油端,该粗滤油器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泵的进油端。粗滤油器首先对流出油箱的燃油进行粗滤后再泵入油泵,这样可以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其关键在于:该油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的进油端,该油压调节阀的第一出油口经油管回路回到所述油箱,该油压调节阀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精滤油器的进油端,该精滤油器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喷嘴。一种发动机供油管路,设置有油箱、油泵、粗滤油器、精滤油器、油压调节阀、喷嘴,其中,所述油箱的出油管路连接所述油泵的进油端,该油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粗滤油器的进油端,其关键在于:该粗滤油器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的进油端,该油压调节阀的第一出油口经油管回路回到所述油箱,该油压调节阀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精滤油器的进油端,该精滤油器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喷嘴。打开喷嘴时,需要送入发动机的燃油将经由精滤油器进行过滤,不需要送入发动机的燃油直接经油管回路回到油箱,这样将不会对精滤油器造成过大负担,确保了精滤油器的全寿命利用;同时,送回油箱的燃油只经过了粗滤,简化了过滤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无杂质燃油的浪费;另外,由于油压调节阀直接与油泵连接,使油轨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提高油泵的使用寿命,确保了精滤油器的全寿命利用,简化了过滤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无杂质燃油的浪费,油轨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发动机供油管路,设置有油箱1、油泵2、粗滤油器3、精滤油器4、油压调节阀5、喷嘴6。其中,所述油箱1的出油管路连接所述粗滤油器3的进油端,该粗滤油器3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泵2的进油端。油泵2将燃油从油箱1中泵出,经粗滤油器3对流出油箱的燃油进行粗略过滤,滤去大的杂质后再泵入油泵2腔体。该油泵2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5的进油端,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一出油口经油管回路回到所述油箱1,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精滤油器4的进油端,该精滤油器4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喷嘴6。打开喷嘴6时,不需要送入发动机的燃油直接经油管回路回到油箱1,需要送入发动机的燃油将经由精滤油器4进行过滤后经喷嘴6送入发动机。本技术的实质是在现有油箱1出油口、粗滤油器3、油泵2、精滤油器4、喷嘴6和油压调节阀5先后顺序的油路基础上,将油压调节阀5前移到油泵2和精滤油器4之间,令精滤油器4只对发动机必须的燃油进行过滤,以减少精滤油器4的负荷。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发动机供油管路,设置有油箱1、油泵2、粗滤油器3、精滤油器4、油压调节阀5、喷嘴6,其中,所述油箱1的出油管路连接所述油泵2的进油端,该油泵2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粗滤油器3的进油端,该粗滤油器3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5的进油端,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一出油口经油管回路回到所述油箱1,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精滤油器4的进油端,该精滤油器4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喷嘴6。其工作情况如下:油泵2将燃油从油箱1中泵出,经粗滤油器3对流出油箱的燃油进行粗略过滤,滤去大的杂质后再泵入油泵2腔体。打开喷嘴6时,不需要送入发动机的燃油直接经油管回路回到油箱1,需要送入发动机的燃油将经由精滤油器4进行过滤后经喷嘴6送入发动机。尽管以上结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油泵2在从油箱1出油口到油箱1回油口回路中的位置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供油管路,设置有油箱(1)、油泵(2)、粗滤油器(3)、精滤油器(4)、油压调节阀(5)、喷嘴(6),其中,所述油箱(1)的出油管路连接所述粗滤油器(3)的进油端,该粗滤油器(3)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泵(2)的进油端,其特征在于:该油泵(2)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5)的进油端,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一出油口经油管回路回到所述油箱(1),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精滤油器(4)的进油端,该精滤油器(4)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喷嘴(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供油管路,设置有油箱(1)、油泵(2)、粗滤油器(3)、精滤油器(4)、油压调节阀(5)、喷嘴(6),其中,所述油箱(1)的出油管路连接所述粗滤油器(3)的进油端,该粗滤油器(3)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泵(2)的进油端,其特征在于:该油泵(2)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5)的进油端,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一出油口经油管回路回到所述油箱(1),该油压调节阀(5)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精滤油器(4)的进油端,该精滤油器(4)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喷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