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05502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包括船底板、肋板、纵骨和流水孔,所述船底板上沿船宽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肋板,所述相邻肋板之间沿船长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根纵骨,所述纵骨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流水孔,并且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错位设置,即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不在同一横剖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清除了在压载舱内堆积的淤泥,减轻了船员清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船舶运营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 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船舶经常靠泊宁波、舟山、上海等港口,这一海域海水含沙量极高。大型船舶 每个航次都要在该区域压载数万吨浑浊的海水,每航次压载舱内都将积淀下几十吨甚至数 百吨的淤泥,这些淤泥很难随压载水排到船外。日积月累,几年后舱内的淤泥将达到底部骨 架的高度,减少约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装载量。淤泥堆积的位置再也无法检查船舶结构的 腐蚀、皱折、屈曲或断裂等缺陷。在减少船舶装载量降低船东运营收入的同时,增加了船舶 运行的安全风险。现有压载舱双层底外板的纵骨上一般每肋距范围内仅设置两个左右的流水孔,压 载水交换时,横向流动性能较差,无法将沉积的淤泥有效带起并冲刷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 内的除淤泥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包括船 底板、肋板、纵骨和流水孔,所述船底板上沿船宽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肋板,所述 相邻肋板之间沿船长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根纵骨,所述纵骨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 流水孔,并且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错位设置,即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不在同一横剖面上。本技术利用船舶的横摇,舱底一定深度的压载水横向流动,产生紊流,冲刷底 部淤泥,带动沉积的泥沙,通过水的交换,排出舱底的淤泥。当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错位设 置时,冲刷范围比同位设置要大的多。由于肋板间的距离为5米左右,当间距较小时,每一个肋位范围内在相邻纵骨上 分别设置3个和4个流水孔;当间距较大时,每一个肋位范围内在相邻纵骨上分别设置4个 和5个流水孔。作为优选,所述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错位距离为同一纵骨上的相邻流水孔间距的 1/2,此时所达到的淤泥冲刷效果最好。所述优选,所述流水孔为椭圆形流水孔。有益效果本技术有效的清除了在压载舱内堆积的淤泥,减轻了船员清泥的 劳动强度,提高了船舶运营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流水孔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包括船底板1、肋板2、 纵骨3和流水孔4,所述船底板1上沿船宽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肋板2,所述相邻 肋板2之间沿船长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根纵骨3,所述纵骨3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 流水孔4,并且相邻纵骨3上的流水孔4错位设置,即相邻纵骨3上的流水孔4不在同一横 剖面上。每一个肋位范围内在相邻纵骨3上分别设置4个和5个流水孔4,所述相邻纵骨3 上的流水孔4错位距离为同一纵骨3上的相邻流水孔4间距的1/2,所述流水孔4为椭圆形 流水孔。权利要求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底板(1)、肋板(2)、纵骨(3)和流水孔(4),所述船底板(1)上沿船宽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肋板(2),所述相邻肋板(2)之间沿船长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根纵骨(3),所述纵骨(3)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流水孔(4),并且相邻纵骨(3)上的流水孔(4)错位设置,即相邻纵骨(3)上的流水孔(4)不在同一横剖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 个肋位范围内在相邻纵骨(3)上分别设置4个和5个流水孔(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 个肋位范围内在相邻纵骨(3)上分别设置3个和4个流水孔(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相邻纵骨(3)上的流水孔(4)错位距离为同一纵骨(3)上的相邻流水孔(4)间距的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流水孔(4)为椭圆形流水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包括船底板、肋板、纵骨和流水孔,所述船底板上沿船宽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肋板,所述相邻肋板之间沿船长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根纵骨,所述纵骨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流水孔,并且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错位设置,即相邻纵骨上的流水孔不在同一横剖面上。本技术有效的清除了在压载舱内堆积的淤泥,减轻了船员清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船舶运营的经济效益。文档编号B63B17/06GK201670342SQ20102019185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7日专利技术者井上幸也, 孙启荣, 沈亚明, 潘志远, 薛国良 申请人: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船舶压载水舱内的除淤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底板(1)、肋板(2)、纵骨(3)和流水孔(4),所述船底板(1)上沿船宽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块肋板(2),所述相邻肋板(2)之间沿船长方向、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根纵骨(3),所述纵骨(3)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流水孔(4),并且相邻纵骨(3)上的流水孔(4)错位设置,即相邻纵骨(3)上的流水孔(4)不在同一横剖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国良潘志远井上幸也沈亚明孙启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