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检测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637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经通讯模块与显示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线束与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与所述输入模块并联有指示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输出模块连接,输出模块经待检测线束与输入模块连接,输入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经通讯模块与显示装置连接,与输入模块还并联有指示灯,通过指示灯及显示装置显示,从而可以自动准确的检测线束质量,且显示更为直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用自卸车的线束检测台
技术介绍
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根据驱动 模式的不同还分为6X4,8X4以及半挂自卸车。根据用途的不同还分为①矿用自卸车,用 于运输煤矿,沙石;②环卫绿化自卸车,用于运输垃圾等。根据车厢翻动的方向还有前举式 和侧翻式自卸车。矿用自卸车是矿用运输车,属于矿山开采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矿山的矿石 及其它散料的运输。目前,在矿用自卸车制造过程中,矿用自卸车用线束的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矿用自卸车的运行效果。为了保证线束在安装到车辆上时都是符合设计要求的,需要在 线束安装前对制造好的线束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其短路、断路、错配等现象。现在普遍 采用的检测方法是人工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目测待检测线束插接件接插位置是否正确或者 检测人员利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线束是否有断路、短路现象,人工检测方法虽然一定程度能 检测出线束质量的好坏,但人工检测不可避免的存在错检、漏检等问题,同时,随着线束本 身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接插件数量的增加,人工检测将耗费检测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针 对人工检测存在的一些不足,出现了专门的线束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虽然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但这类检测装置需要专门设计检测板,扩展性不好,并且结构本 身也较为复杂,同时利用显示屏幕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由于显示屏幕较小导致显示也不 够直观,不适合广泛使用。针对上述不足,设计一种可自动准确检测线束质量,并且显示更为直观的检测装 置已经成为业内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检测台,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可自动准确的检测 线束质量,且显示更为直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一控制模 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经通讯模块与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 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线束与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 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与所述输入模块并联有指示灯。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工业上通用型控制器作为线束通断检测台的处理控制模 块,采用数字量输出模块输出信号,数字量输入模块来判断通断的信号,信号通过待检测的 线束传输,控制模块通过串口接到显示装置上,在显示装置上可以图形显示线束通断情况。 测试时,控制模块发出信号经过输出模块,输出模块再传递信号经过待检测线束传输到输 入模块中,输入模块将接受到的信号传递回控制模块,如果线束没有通过检测,显示装置上 红色警报灯闪烁,显示某个项目,代表对应的线束没有通过检测,提醒操作人员对此线束进行人工复查,如果通过检测,绿色指示灯闪烁,显示装置显示检测通过,同时将检测的相关 信息记录备查,控制模块可以记录测试结果并储存在设备内,在输入模块的每一路测试线 路上并联二极管指示灯,线束通过检测,则并联的指示灯亮,不同则指示灯不亮,更为直观 的观察到线束的通断情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与所述指示灯连接有电流传感器及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流传 感器及电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压传感器及电流传感器的设 置,将每条线路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A/D转换后传输给控制模块,以便控制模块实时监测 各回路电压、电流变化情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换向开关与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 第一继电器经线束与第二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当检测 的线束中串接有二极管时,采用两个继电器组成桥式导通结构,使输出模块的电压可以从 线束两端通过待检测线束。从而检测线束通断。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输出端与输出模块连接,输出模 块输出端经待检测线束与输入模块连接,输入模块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经通 讯模块与显示装置连接,与输入模块还并联有指示灯,线束导通则显示装置显示,同时指示 灯亮,线束不导通则指示灯不亮,从而可以自动准确的检测线束质量,且显示更为直观;2、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易于实现,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 信号输出端经通讯模块与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线束与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 控制模块连接,与所述输入模块并联有指示灯,与所述指示灯连接有电流传感器及电压传 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及电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采用工业型通用控制器Q25HCPU作为线束通断检测台的处理器,采用QX81数字量 输入模块来判断通断的信号,QY81P数字量输出模块输出信号,信号通过待检测的线束进行 传输,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QJ71C24N的RS232串口接到触摸显示屏GT1595-XTBA。将待检 测线束连接到输出模块DO的端口,由程序控制输出24V,通过线束连接到相应的DI输入口 进行判断,程序运行将线束所有接线端都进行判断后,将输入信号结构记录下来以图形形 式显示在触摸显示屏上,操作人员可根据显示的通断情况判断线束是否有断路、断路、错配 等情况。参见图2所示,接通QFl断路器后,整个系统得电进入准备测试状态,将需要检测4线束两端接到32路接插头,测试启动指令由触摸显示屏GT1595-XTBA给出,触摸显示屏通 过RS232通讯接口与通讯模块QJ71C24N通讯,将指令传给处理器Q25HCPU,CPU根据指令执 行程序逐一或有选择的使相应输出模块QY81P端口输出信号,输入模块QX81检测是否收到 相应信号,即可判断线束通断情况。同时再每条回路加入电压和电流传感器将每条回路电 压、电流信号进行A/D转换后给CPU,以便实时监测各回路电压、电流值变化,如果需要扩展 只需要增加相应输入、输出模块插入基板槽即可,基板槽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所示,当待检测线束上串有二极管时,根据二极管单向导通的 特性,在DO保持输出24V的情况下采用桥式导通结构,使得无论二极管方向如何都能检测 该线束导通情况。其中Sl是换向开关,在Sl没有接通时,继电器ΚΑΙ、KA2线圈不得电,其 触点保持原状态,这时输出模块DOl输出的24V通过KAl的常闭触点经过D1,然后再通过 KA2的常闭触点将信号传输到输入模块DI的DIl端;当二极管反向设置时,接通Sl使继电 器ΚΑΙ、KA2得电,这时两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DOl输出的24V电压通 过KAl常开触点经过D1,然后再通过KA2的常开触点输入到输入模块的DIl端口,这样就 实现了线束双向导通测试,最后再根据触摸显示屏上显示的情况及指示灯情况判断线束通 断。权利要求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经通讯模块与显示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线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经通讯模块与显示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线束与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与所述输入模块并联有指示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满军城高天林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