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及拉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58890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及拉延方法。模具结构有:固定在下模座上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和支撑板,支撑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和支撑板上的凸模垫板,位于凸模垫板上的压边圈,嵌入在压边圈内的活动凸模和小凸模,位于压边圈、活动凸模和小凸模上面形成有凹槽的凹模,以及固定在凹模上的上模座,弹性聚氨酯支撑件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垂直顶起压边圈的贯穿凸模垫板的顶杆,压边圈、活动凸模和小凸模的上表面与凹模的下表面之间放置被拉延成型的金属板料,凸模垫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活动凸模顶起的液压系统。方法是将活动凸模通过液压缸的液压力向上顶到设定的位置;上模座下行,凹模压着板料下行;成形完成,将成形好的制件顶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在拉深过程产生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料拉深成形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将金属板料通过拉延模具增大拉深深度及减少拉深次数的。
技术介绍
拉延是金属板料的一种重要的成形方法。常规的拉延模具机构中,一股使用反拉延的成形的方法。其特点是凹模在上模部分,凸模固定在下模座上,由压边圈进行压料,对于深腔特征距离较小或者成形深度较大的特征,在成形过程中,料的流动阻力大随着拉深的深度而越来越大,往往容易发生金属板料破裂或者局部的细节成形不充分的情况,导致产生废品。图1是现有技术的拉延模具结构,包括有下模座3,固定在下模座3周边上的二个以上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固定在下模座3上的二个以上的支撑板2,被支撑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和支撑板2上的凸模垫板6,位于凸模垫板6上的压边圈7,嵌入在压边圈7内的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位于压边圈7、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上面并与活动凸模12 和小凸模10对应形成有凹槽的凹模8,以及固定在凹模8上的上模座9,其中,所述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垂直顶起压边圈7的贯穿凸模垫板6的顶杆5,所述的压边圈7、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的上表面与凹模8的下表面之间用于放置被拉延成型的金属板料14。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拉延模具结构上有三个深腔,并且相距较近。由于深度较大,彼此之间距离隔得较近,在拉深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金属板料的拉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变拉延模具的局部结构从而增大成形深度或者成形件深度特征较近的制件成形能力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包括有下模座,固定在下模座上的二个以上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固定在下模座上的二个以上的支撑板,被支撑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和支撑板上的凸模垫板,位于凸模垫板上的压边圈,嵌入在压边圈内的活动凸模和小凸模,位于压边圈、活动凸模和小凸模上面并与活动凸模和小凸模对应形成有凹槽的凹模,以及固定在凹模上的上模座,其中,所述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垂直顶起压边圈的贯穿凸模垫板的顶杆,所述的压边圈、活动凸模和小凸模的上表面与凹模的下表面之间用于放置被拉延成型的金属板料,所述的凸模垫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活动凸模顶起的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有固定在凸模垫板的中心的液压缸,与液压缸通过油管相连用于驱动液压缸的液压泵,以及用于控制液压泵启动的控制器。所述的活动凸模下端固定设置有活动凸模导柱,所述的活动凸模导柱在活动凸模3上下移动时,沿着形成在凸模垫板上的导向贯通孔上下移动。所述的活动凸模上还设置有限位螺钉,所述的限位螺钉在活动凸模上下移动时, 沿着形成在凸模垫板上的限位沉孔上下移动,所述的限位沉孔上部孔径小于下部孔径,所述限位螺钉的螺帽位于活动凸模的限位沉孔下部孔径内,并在限位螺钉上移到设定位置时卡在限位沉孔的台阶处。一种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的拉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活动凸模通过液压缸的液压力向上顶到设定的位置,该位置由限位螺钉进行限位,活动凸模上下活动时由活动凸模导柱进行导向,压边圈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的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将板料放在压边圈上;2)上模座下行,凹模压着板料下行,压边圈及活动凸模在上模座的压力作用下一起下行,活动凸模在液压力的作用下,提供给板料一个向上的顶力,增大板料的流动能力, 随着成形的深度的增加,通过控制器,逐步减少液压缸对活动凸模的作用力,直到成形完成;3)成形完成后,压边圈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将成形好的制件顶出来,完成成形。本专利技术的,增大了板料在拉深过程的流动力,增加了板料的拉深深度以及成形部分与凸模的贴合率,防止在拉深过程产生破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拉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拉延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成形过程液压力控制曲线图。其中1.液压缸3.下模座5.顶杆7.压边圈9.上模座11.活动凸模导柱13.限位螺钉15.油管17.控制系统19.导向贯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做出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包括有下模座3,固2.支撑板4.弹性聚氨酯支撑件 6.凸模垫板 8.凹模 10.小凸模 12.活动凸模 14.金属板料 16.液压泵 18.限位沉孔4定在下模座3周边上的二个以上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固定在下模座3上的二个以上的支撑板2,被支撑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和支撑板2上的凸模垫板6,位于凸模垫板6上的压边圈7,嵌入在压边圈7内的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位于压边圈7、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 10上面并与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对应形成有凹槽的凹模8,以及固定在凹模8上的上模座9,其中,所述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垂直顶起压边圈7的贯穿凸模垫板6的顶杆5,所述的压边圈7、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的上表面与凹模8的下表面之间用于放置被拉延成型的金属板料14,所述的活动凸模12下端固定设置有活动凸模导柱11,所述的活动凸模导柱11在活动凸模12上下移动时,沿着形成在凸模垫板6上的导向贯通孔19上下移动。所述的凸模垫板6上设置有用于将活动凸模12顶起的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有固定在凸模垫板6的中心的液压缸1,与液压缸1通过油管15相连用于驱动液压缸1的液压泵16,以及用于控制液压泵16启动的控制器17。所述的活动凸模12上还设置有限位螺钉13,所述的限位螺钉13在活动凸模12上下移动时,沿着形成在凸模垫板6上的限位沉孔18上下移动,所述的限位沉孔18上部孔径小于下部孔径,所述限位螺钉13的螺帽位于活动凸模12的限位沉孔18下部孔径内,并在限位螺钉13上移到设定位置时卡在限位沉孔18的台阶处。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工作过程如下模具工作周期开始之前,压边圈7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的作用下,向上顶起,打开控制器17给液压泵16发送一个信号,然后将压力经过油管15传递到液压缸1,液压缸1在液压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动凸模12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活动凸模导柱11进行导向。移动一定距离后,限位螺钉13起作用,使活动凸模12停止运动。将金属板料14放在压边圈7上,准备工作完毕。 上模部分开始下行,凹模8压着板料14推动活动凸模12及压边圈7 —起下行。在活动凸模12下行过程中,由控制器17调节液压缸1的压力按图3所示的曲线进行变化,使压力逐渐减少,使前期进料快,后期逐渐减慢,使之与整体料的流动速度适应。当压边圈7下行到凸模垫板6处,成形过程结束,控制器17将液压缸1的液压力卸载。上模部分上行,压边圈 7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的弹性力作用下,将成形好的金属板料14顶出,成形过程结束。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的拉延方法,是将成形的凸模利用液压力顶起,活动凸模浮起的高度由限位螺钉确定,活动凸模移动时由活动凸模导柱进行导向。金属板料放好后,上模的凹模压着金属板料及压边圈一起下行,活动凸模的力根据成形的深度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此时,成形过程中液压缸提供的活动凸模力变成了进料力, 从而使更多的金属板料进入深腔凹模内。同时,也使金属板料更好的与凸模形状保持良好的贴合。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的拉延方法,包括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液压力活动凸模的拉延模具结构,包括有:下模座(3),固定在下模座(3)上的二个以上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固定在下模座(3)上的二个以上的支撑板(2),被支撑在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和支撑板(2)上的凸模垫板(6),位于凸模垫板(6)上的压边圈(7),嵌入在压边圈(7)内的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位于压边圈(7)、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上面并与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对应形成有凹槽的凹模(8),以及固定在凹模(8)上的上模座(9),其中,所述的弹性聚氨酯支撑件(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垂直顶起压边圈(7)的贯穿凸模垫板(6)的顶杆(5),所述的压边圈(7)、活动凸模(12)和小凸模(10)的上表面与凹模(8)的下表面之间用于放置被拉延成型的金属板料(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垫板(6)上设置有用于将活动凸模(12)顶起的液压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玉俊苗德华曲周德黎振徐超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