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缸及液压缓冲系统、挖掘机和混凝土泵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15604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在活塞杆的缓冲位上套有能够沿着活塞杆轴向滑动的缓冲套;在有杆腔过油孔和活塞杆伸出运动的活塞有杆腔端面终点位置之间的油缸腔体内,设有能够阻挡缓冲套并且能够与缓冲套第一端面贴合形成密封面的有杆腔密闭端面;缓冲套和活塞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节流油道,在活塞杆伸出运动过程中,从缓冲套第一端面和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贴合、所述密封面形成开始,到活塞到达所述伸出运动终点位置时,所述密封面靠近活塞一侧的液压油能够通过该节流油道流向有杆腔过油孔。上述液压油缸具有缓冲结构加工简单、效果好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使用于上述液压油缸的相关装置及使用该液压油缸的液压缓冲系统、挖掘机和混凝土泵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用于上述液压油缸的有杆腔端盖相关装置,以及使用该液压油缸的液压缓冲系统,使用该液压油缸的挖掘机、混凝土泵车。
技术介绍
液压油缸是工程机械中广泛使用的部件,在其工作过程中,活塞需要不断往复运动。当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时,活塞端面会对端盖产生很大的冲击,有可能造成液压油缸的损坏。为此,需要在该部位设置缓冲装置,避免上述冲击作用对液压油缸的损坏。现有的缓冲装置根据液压油缸应用场合和尺寸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区别。小型油缸可以直接采用压簧作为缓冲装置,但是,对于大缸径、大行程的液压油缸,若采用压簧作为缓冲装置,将很难获得弹性足够的弹簧,并且由于其压力很大,弹簧很快就会由于反复压缩而损坏。因此,对于大缸径、大行程的液压油缸,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机构。请参看图1,该图示出,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在活塞杆的缓冲位置开设的中间环槽上安装的大缓冲环06以及套在缓冲位置的大缓冲套04 ;对应大缓冲套04,在油缸的有杆腔端盖01的盖口部位,设置内径和所述大缓冲套04的外径相配合的缓冲内孔07。当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大缓冲套04首先插入所述缓冲内孔07中,使缸筒02内有杆腔的回油油路被堵塞,与此同时,大缓冲套04和缓冲内孔07之间的间隙形成节流油道;这样,活塞05能够继续向伸出方向运动,同时受到节流油道阻尼作用,其运动速度下降。并且,活塞05离活塞杆03伸出终点位置越近,大缓冲套04和缓冲内孔07之间的节流油道越长,节流油道的阻尼越大,活塞05的运动越慢,直到最终平稳的到达活塞杆03伸出终点位置。上述缓冲机构目前广泛应用在大缸径、大行程的液压油缸中,为液压油缸提供较好的缓冲保护。但是,上述缓冲机构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在上述大缸径、大行程液压油缸中, 液压油缸往往工作在大载荷、高频率的工作条件下。例如,挖掘机的挖掘臂驱动等场合使用的驱动油缸。此时,上述缓冲机构中的大缓冲套04需要以高速反复插入所述缓冲内孔07, 而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本来就非常小,而活塞杆03很重,在重力的作用下其容易向一侧倾斜;因此,上述场合使用的液压油缸很容易出现缓冲套04无法插入缓冲内孔07中的缓冲机构故障,造成整个液压油缸不能正常使用。上述缓冲机构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大缓冲套04的外径尺寸必须和所述缓冲内孔07的内径精确间隙配合,否则就无法实现缓冲作用;这就造成该缓冲机构的制造精度4要求极高,一般厂家的制造水平难以达到。由于上述制造精度的过高要求,致使大行程、大缸径的液压油缸成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生产的瓶颈问题,严重限制了处于下游环节的各个厂商的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的缓冲机构能够在大载荷、高频率的工况下可靠的实现缓冲效果,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该液压油缸的制造精度要求低,便于组织生产。该液压油缸特别适用于大缸径、长行程液压油缸的制造。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上述液压油缸相关的装置,包括其使用的活塞杆、有杆腔端盖和缓冲套。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压油缸的液压缓冲系统。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压油缸的挖掘机。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压油缸的混凝土泵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油缸,在活塞杆位于有杆腔的缓冲位上套有能够沿着活塞杆轴向滑动的缓冲套,该缓冲套远离活塞一侧的端面称为缓冲套第一端面;在有杆腔过油孔和活塞杆伸出运动的活塞有杆腔端面终点位置之间的油缸腔体内,设有能够阻挡缓冲套并且能够与缓冲套第一端面贴合形成密封面的有杆腔密闭端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节流油道, 在活塞杆伸出运动过程中,从缓冲套第一端面和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贴合、所述密封面形成开始,到活塞到达所述伸出运动终点位置时,在所述密封面靠近活塞一侧的液压油能够通过该节流油道流向有杆腔过油孔。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沿轴向直线设置在活塞杆和缓冲套之间。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靠近活塞的一端称为第一端,靠近有杆腔过油孔的一端称为第二端,节流油道的横截面积从所述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优选地,当所述活塞杆伸出至行程终端时,所述缓冲套离其朝活塞方向滑动的终点有一定间距。优选地,当所述缓冲套的第一端面与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接触形成密封面时,密封面靠近活塞一侧的液压油对所述缓冲套的轴向作用面积大于靠近有杆腔过油孔一侧的液压油对所述缓冲套的轴向作用面积。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缓冲位止肩,在所述缓冲套未被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阻挡住时,缓冲套第一端面在具有压弹性的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抵靠在该缓冲位止肩上。优选地,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运动终点位置,设置有允许所述缓冲套通过、但能够将活塞阻挡在该位置的活塞阻挡肩。优选地,所述缓冲套第一端面与有杆腔密闭端面贴合后形成面密封或线密封。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的主体为轴向直线设置在活塞杆表面的节流槽。优选地,当所述缓冲套被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阻挡,在所述缓冲套朝所述活塞方向相对滑动时,所述节流槽流通截面积随着变小优选地,所述缓冲位止肩上开设有出油凹槽,该出油凹槽对应节流槽的终点设置。优选地,在活塞杆的所述缓冲位位置的外表面,设置一个或者若干个环形槽作为平衡槽;或者,在缓冲套内径面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环形槽作为平衡槽;该环形槽的截面可5以是V型、U型或者方型或者其他截面形式。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包括两段,靠近活塞的前段,其主体为轴向设置在活塞杆表面的节流槽,靠近有杆腔过油孔后段的主体为在活塞杆中轴向延伸的暗油道。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包括在活塞杆中轴向延伸的暗油道,以及若干连通活塞杆表面和该暗油道的节油孔,上述进油孔沿活塞杆表面轴向分布,并且越接近暗油道出口的节油孔,其孔径越大;所述节流油道的第二端就是暗油道出口,所述节油孔即节流油道第一端。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主体为在活塞杆表面上轴向设置的斜切面。优选地,在缓冲位置套有与活塞杆配合的过渡套,所述节流油道设置在该过渡套上。优选地,所述过渡套上设置有一个或者若干个环形槽作为平衡槽;该环形槽的截面可以是V型、U型或者方型或者其他截面形式。优选地,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设置在有杆腔端盖上。优选地,所述活塞阻挡肩就是有杆腔端盖盖口端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压油缸的相关装置,具体是活塞杆,该活塞杆在缓冲位起点设置有缓冲位止肩,沿活塞杆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节流油道,该节流油道的一端接近安装活塞后的活塞有杆腔端面位置,称为第一端;另一端在所述缓冲位止肩退刀槽侧壁,称为第二端。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的横截面积由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节流油道主体为在活塞杆表面轴向延伸的节流槽;所述节流油道的横截面积由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逐渐增加,具体是通过节流槽的深度逐渐增加实现。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缓冲位位置设置有若干环形凹槽作为平衡油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外一种液压油缸的相关装置,具体是有杆腔端盖,该有杆腔端盖从其顶端到有杆腔端盖盖口依次设置有过油孔、有杆腔密闭端面,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为设置在有杆腔端盖内腔中的呈完整环形的台阶面。优选地,所述有杆腔端盖的盖口作为所述活塞阻挡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压油缸的相关装置,具体是缓冲套,该缓冲套外径小于所工作的液压油缸的缸筒内径,其内径使其能够套在活塞杆缓冲位上并轴向自由滑动;其安装时远离活塞一侧的第一端面的结构使该端面能够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位于有杆腔的缓冲位上套有能够沿着活塞杆轴向滑动的缓冲套,该缓冲套远离活塞一侧的端面称为缓冲套第一端面;在有杆腔过油孔和活塞杆伸出运动的活塞有杆腔端面终点位置之间的油缸腔体内,设有能够阻挡缓冲套并且能够与缓冲套第一端面贴合形成密封面的有杆腔密闭端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节流油道,在活塞杆伸出运动过程中,从缓冲套第一端面和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贴合、所述密封面形成开始,到活塞到达所述伸出运动终点位置时,在所述密封面靠近活塞一侧的液压油能够通过该节流油道流向有杆腔过油孔;所述节流油道的主体为轴向延伸设置在在活塞杆和缓冲套之间的节流槽;当所述活塞杆伸出至行程终端时,所述缓冲套离其朝活塞方向滑动的终点有一定间距;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缓冲位止肩,在所述缓冲套未被所述有杆腔密闭端面阻挡住时,缓冲套第一端面在具有压弹性的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抵靠在该缓冲位止肩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刘永东陈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