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3445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由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按一定重量配比,经醇提、水提制备而成,它可以被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含动物药和虫药,不含毒性较强的植物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纯中药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止痛迅速,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痛风病、预防关节畸形及痛风合并症发生、防止尿酸结石、痛风结石的首选药,适宜长期服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痛风在欧美各国是一种常见病。过去认为,东方民族患痛风者比较少见,但事实证明,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痛风病是一种先天遗传代谢缺陷性疾病,多因后天大量摄入富含高嘌呤食物而诱发。人体嘌呤代谢紊乱易引起嘌呤基代谢失调,产生尿酸过多,肾脏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引起血尿酸增高。尿酸盐较易在关节周围柔软组织处结晶沉积,致使关节肿胀,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产生剧烈的疼痛。沉积的尿酸钠是痛风炎症的发病原因。痛风病有遗传性,男性好发,约占全部患者的95%。痛风(高血尿酸症)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并称“四高症”。近十几年来痛风有年轻化的倾向。女性多于更年期停经之后发病(占5%),这个年纪也是退化性关节炎及假性痛风的好发年龄,易造成误诊。痛风对骨关节损害最常见于手足小关节,以脚大拇指关节为最好发部位,以后涉及踝、膝、腕等关节。痛风所致关节炎常突然发作,关节红、肿、热、有压痛及剧烈疼痛,以晚间尤甚。发作时常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血沉加速,血清尿酸盐浓度升高等。痛风性关节炎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两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已发作性的关节红肿、热痛、僵硬、屈伸不利、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及血尿酸增高为突出表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指在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导致关节结构及软组织的破坏,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痛风结石。慢性关节炎一旦形成之后,由于痛风反复发作使肾脏严重受损,关节损害也更加明显,且较难恢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患痛风的患者,体内糖和脂肪的代谢功能会明显降低,因此容易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主要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硬化、脑血管障碍等。痛风在中医临床上列为“痹症”范畴。属中医“热痹”,主要特征是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畏寒、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发作日久,可有皮下结节形成,关节强直畸形。痛风反复发作,则又可视为“顽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平素过食美味佳肴,以致湿热内蕴,兼受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寒邪化热,湿热凝练生痰流窜肢体,阻滞气血经络,故见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剧烈;若风邪偏盛,因风性“善行数变”,故痛风无定处,历节游走;病久伤肾,肢节失养,故见畸形僵硬,甚则溃烂。目前治疗痛风病主要是采用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丙磺舒、别嘌呤醇、秋水碱等西药。这些西药虽然能迅速缓解疼痛,中止痛风的急性发作,缓解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结石的形成,但是此类药物对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可引起肝、肾功能异常,长时间服药,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细胞坏死,精子减少,神经毒性反应及胃肠道反应,此类药物毒副作用大,不易长服。中国专利局的专利专利技术公报上1999年9月29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复方三痹痛风药酒”,申请号98111903,公开号CN1229658的专利申请文件;1997年3月12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痛风灵药酒及制备工艺”,申请号96102851.3,公开号CN1144676A的专利申请文件,这两种药酒全部由中药制成,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酒制剂对于那些不能饮酒、孕妇、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的不适宜,且在“复方三痹痛风药酒”中还使用豹子骨,这与保护珍稀动物的法规相违背。2002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中药制剂”,申请号为01128347,公告号CN1335175的专利申请文件;2000年10月11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三痹丸,申请号为99112794,公告号CN1269231的专利申请文件;1994年1月19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速效痛风丸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93111076,公告号CN1080868的专利申请文件,在这些中药制剂中均使用毒性较大的马钱子,该类药虽然止痛效果较强,但马钱子内服不可多服、久服,过量中毒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因难,甚至昏迷。此外一些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常用一些有毒性的虫类药或如细辛、川乌等一类毒性较强的植物药,虽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那些身体虚弱的患者而言不适宜。本专利技术正是在克服这些不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无保护动物类药、无虫类药、无毒性较强的植物药、药味较少的纯中药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副作用小的,价格低廉的,无污染的,具有协同作用的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复方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治疗痛风病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含有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和绵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的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治疗痛风病。方中青风藤,苦、辛、平,归肝、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利小便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等症。本药味苦,能燥湿清热,又善祛风,然风能胜湿,此处意在除湿,湿祛则热孤,且《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载其有“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之长。使湿热随风去从小便解,则肿痛自消。可见青风藤具祛湿、清热、止痛作用,故重用之以为君。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用于风湿痹痛,脚气水肿。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的功能,与苍术相伍,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等症。黄柏、炒苍术二药同用,可断中焦之湿源,利下焦之湿浊,清蕴久之湿热,以助青藤之力,共用之为臣。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肺、肝、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的作用。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的功能,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绵萆,苦、平,归肾、胃经,功能利湿祛浊,祛风通痹,可活血利水,散瘀止痛,清热消肿,故以为佐。本专利技术药物除含有上述组分之外,还含有炒枳实、丹参、皂角刺。炒枳实,苦寒兼酸,归脾、胃经,功能清热消积,化痰散痞。用于湿热积滞。本品与苍木均归脾胃经,可燥脾祛湿,行气流湿,使下焦之湿无以聚。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热痹肿痛等症。炒枳实、丹参两味药与益母草、虎杖、绵萆公用,可加强除湿止痛的功效,共作佐药。皂角刺,辛、温,归肝、胃经,功能通窍、消痰、溃坚,既能行气化痰,又能活血消瘀,擅攻热毒而直达病所,可用之为使。以上诸药,按照中医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巧妙配伍,严密组合,共奏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从而达到瘀滞得除,湿热得清,使痛风得以控制,从而达到向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分的用量是经过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含有青风藤331-993份炒苍术165-497份黄柏 110-330份,益母草165-497份虎杖165-497份 绵萆165-497份。优选范围为青风藤497-828份炒苍术248-414份黄柏165-275份,益母草248-414份虎杖248-414份 绵萆165-497份。最佳为青风藤662份炒苍术331份黄柏220份,益母草331份虎杖331份 绵萆331份。本专利技术的药物还含有枳实、丹参、皂角刺,各组分用量可以是青风藤331-993份炒苍术165-497份黄柏110-330份,益母草165-497份虎杖165-497份 绵萆165-497份,丹参132-398份炒枳实132-398份 皂角刺132-398份。优选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青风藤331-993份炒苍术165-497份黄柏110-330份,益母草165-497份虎杖165-497份绵萆薢165-497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志正路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